马志国
“我的儿子23岁,刚刚参加工作。孩子非常好,非常懂事,非常仁义,非常知道心疼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却突然离我而去了,再也回不来了……”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面对失独父母的失独之痛,常常痛得我久久无言。
政府部门尚未公布我国失独父母的具体数量,但已有学者们根据2010年卫生部统计年鉴所显示的人口疾病死亡率,推算出我国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目前总量已超过百万个家庭,并且这一数据仍呈增长趋势。到本世纪中叶,失独人群将暴涨至1000万人。那个时候,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时候,老人占比将达到30%。
失独老人的心理与社会困境
心理困境
失独在心理上形成严重的伤害,大多数的失独老人都存在抑郁情绪并且不爱和外界接触。
在咨询中我发现,一部分失独老人表示自己会经常陷入无望的沮丧中,希望获得帮助,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却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采取一些方式来缓和调整心情,使自己走出沮丧。如果老人不能及时摆正生活方向和心态,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很容易切断与外界的联系以及对生活丧失热情。
社会困境
1社会融入程度的下降:失独之后,老人普遍会减少与同事、亲戚、朋友、邻居的交往,就导致了家庭关系、生活态度、心理、社会交往与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困境,让社会融入程度明显下降。而社会融入程度下降又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进而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2生理方面,身体衰老的速度加剧:步入老年之后,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得比较厉害,在种种疾病的困扰下,子女成了老人依靠的对象。但由于失独老人失去了自己可以依靠的独生子女,身体的日趋衰老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不便。加之悲凉消极的情绪影响了生活的品质,外界的影响加剧了他们的衰老,使得他们在生活的自理上变得更加困难。
3经济负担重:失独老人的晚年生活缺少子女供养,对于大部分老人来说,只要自己还能够生活下去,往往都是能省则省,严重影响其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那么,面对失独,该如何进行心灵自救?
※ 宣泄消极情感
孩子的离去,父母经受着巨大的精神打击,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这时候,畅快地流泪痛哭和尽情地倾诉,可以使已超载的极度痛苦和悲哀得到宣泄,从而解除过量的心理负荷,达到良性的心理效应,使人保持心理平衡。可以说,悲伤的泪水是很好的心灵消毒剂。
所以,强忍泪水不可取,要及时地宣泄。
对谁宣泄?首选当然是自己亲近的人,还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是找自助团队。
※ 增进夫妻交流
一位失独母亲曾这样对我诉说:“现在家里就剩下我们两个了。每天进家门,我们相对无言,这也让我心里难受。有时候想和他诉说诉说,又怕他身体不好承受不了……”
回避,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不可取。
人的自我心理救助,需要来自社会支持系统的心理援助。夫妻,可以说是其中最有力的因素。失独面前,最需要夫妻之间的相互扶助。积极协调夫妻关系,彼此多一份沟通,多一份关照,就彼此多一份慰藉,多一份安宁。
这,会让双方都能早一天从心灵的阴影中走出来。
※ 接纳自我状态
当我们遭遇某些生活事件的冲击时,总要引起一定程度的心理反应,包括悲伤、痛苦、难受,等等。对这些心理反应,我们常常采取对抗的态度,似乎这样才够坚强。其实,面对这些心理反应,我们第一步要做的不是对抗它,不是否认它,不是消除它,而是接纳它。这种接纳本身,就会淡化内心体验,有利于自我心理调整。
面临失独之痛,你也许会担心一旦承认自己的悲伤,就会被悲伤所击倒。事实恰好相反,对抗不仅起不了任何积极作用,还会加剧消极的内心体验。
所以,我们不仅要接受这个客观现实,还要接受这个现实带来的心理现实:知道我很悲伤,知道我很痛苦,知道我很难受。接纳,才是帮助自己早一天走出阴影的第一步。
关爱失独老人的几点倡议
怎样帮助失独老人再次融入社会?怎样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提供可行性的帮助?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必须做好的工作,因为这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的倡议:
1家庭层面:社会工作者應鼓励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必要时,可通过家庭治疗的方法帮助失独家庭适应新的结构和系统。
2社会交往层面:社会工作者需要陪伴和鼓励失独父母重新融入人际交往,制订人际关系恢复计划,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家门,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从个人兴趣、地域和工作领域等方面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这不仅可以重新找寻个人生活的价值,充实个人生活,淡化悲伤记忆,还可以对外表达自己的需求,获取必要的精神或物质支持。
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帮助失独父母组建失独者支持性小组,在同质性较高的组员交流中,满足组员的情感释放需要,并相互提供支持。
3国家层面: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扶助力度。
政府要加快失独家庭扶助的制度建设和立法进程,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来保障失独群体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权益。并逐步建立该政策实施的监督机制建设,包括政策实施前对失独群体的全面普查,实施过程中对标准和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以及实施后对政策结果的评估。
同时,也要保证社会价值的积极导向,倡导充满包容和支持的社会氛围。政府在引导社会价值判断层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政府要主动担负起社会舆论的正向引导责任,从观念上改变社会舆论对于失独家庭的看法。
没错,人口的走势必定与大环境息息相关,绝不会因为一篇文章所写下的号召就调转方向。失独老人们的悲剧,也并不一定会在我们身上发生。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给失独老人们的晚年播撒一点温暖的阳光,不仅是在一个普通人承受极大的不幸时送去一点温情,也是送给自己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