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院校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2020-12-23 04:39郭秋芳
时代经贸 2020年18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民办高校

【摘 要】一直以來,民办高校的办学资源普遍缺乏,经费来源单一,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应当高度重视资产管理。民办院校一方面拥有企业的运营模式,另一方面又被定义为非企业,其可持续发展只能依靠资产的高频度循环利用,不断去粗取精,引入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办学质量以适应政策扩大招生规模,实现办学上质生源上量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高校资产

民办高校历经30多年的高速发展期,普遍积累了大量资产,该批存量资产的合理管理成为民办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大部分民办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一直以来,民办学校对均以“现金为王”、可融资资产优先、最少人员配置管理形态进行资产管理,未能发挥各类型资产的最大功能。有见及此,笔者结合多年从事高校资产管理的工作经验,以M民办高校为案例研究蓝本,提出以下观点与建议供参考。

一、M民办高校概况

M民办高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于1996年开始办学,历经合作办学、中专、大专等办学阶段,2018年获批升格为本科院校。2019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命名为M职业技术大学,是国内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至2020年初,学校占地面积1283亩,总建筑面积44.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约10亿元。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1个通识教育中心。建有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建筑、财经商贸、艺术创意等五大实验实训中心,各类实验实训室16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5亿元。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122万册,中外文期刊1100多种。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财政资助专业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省级决策咨询基地一个。

二、M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管理定位模糊

资产管理概念从提出到发展乃至在民办高校管理中应用的时间不长,长时间的机构不健全,资产管理松散、粗放、无序令民办高校的资产保值增值出现了滞后甚至流失。

(二)资产管理制度缺位

当前,民办高校乃至大部分民办学校办学的短期目标以盈利为主,重点关注对象依次是:现金及其等价物、土地、地上建筑物、大型固定资产等,其他部分资产则放任自流。大部分民办学校基本没有设置与学校实际情况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更谈不上如何去进行资产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以M民办高校为例,办学以来,落地的资产管理制度文本寥寥可数,资产管理采取的是“实用主义态度+家族式”的管理方法,如非评估必要,不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迫不得已出台的,则是基本照搬其他公办院校的文本,出台后的制度标准不实时更新与修订,流于形式。

(三)资产管理未能有效信息化

参照“千亩大学,万人校园”的设置,大部分民办高校基本能达到生均占地面积45平方米的要求,符合本科院校的硬件基本设置。但是生均资产的概念一直未被提及。以M民办学校为例,按生均占地面积45平方米约等于生均资产6000元/人。2017-2018年间的升本工程使资产由5-7亿增长至7-10亿,大规模的土地储备与地上建筑物的兴建,按全校人均净资产计算也早已远超原来设计的6000元/人。面对庞大的校园资产,随之而来的是生源的日益扩张以及相应的大规模教辅资产的管理工作。然而,基于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M院校虽然引入了资产管理系统,采集了相关基础数据,但追求性价比的天性使其必然将成本节点放在首位,系统的配套升级与基层人员的配比投入微乎其微,资产管理信息化遥遥无期,资产管理质量可见一斑。

三、M民办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的深层次成因分析

(一)观念滞后不匹配

观念来自于高度敏锐的前瞻思维与政策触觉,长期以来,社会力量申办的高等院校投资者,倾向于设置文科专业。皆因文科专业配置简单,“软件+黑板”即可完成教学,投入少门槛低。兴办理科则需考虑高比例投入到大型机械、精密仪器、实验室、实践教学等环节,投资回报周期大幅延长,资产管理难度大。以M民办院校为例,2010年-2017年的定位为文科类综合型高等院校,文理综合专业配比为4:4:2,该定位在办学成本角度占据优势却与基本的政策不匹配,历时7年申请升格本科院校郁郁不得志。2018年M学校重新定位为理工综合类学校,理科综合文科的专业配比变为6:3:1,获得政策支持升格为本科院校。虽然办学定位扭转了,但高层人员的思维观念依然滞后,导致资产管理依旧沿用旧管理观念与模式,定位、观念、制度互不兼容匹配,发展速度不尽如人意。

(二)管理体系不健全

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来自于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至少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意识到位与持续稳定的领导层;二是与时俱进的制度层;三是执行到位的服务层。

(三)资产信息化推行力度不足

为了顺应国家打造“数字校园”的相关政策,民办高校纷纷引入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元素,通过购买OA系统、开发APP与小程序、自行开发个性化系统等措施来实现校园管理的数字化。以M民办高校为例,2013年引进了OA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加载了资产管理系统,准备风风火火地开展一场清产核资大行动,为升格本科院校作好基础工作。后期因系统升级、各级人员培训、数据录入工作量等后续投入耗资巨大,且各类数据与省厅年检平台的数据无法对应衔接,账务调整周期过长,资产管理系统应用了半年左右被闲置。2017年,学校信息中心成立,耗资打造“云间校园”APP,力求连接学校内各项人财物与生活事项,希望能在资产管理与校园管理上有所创新,但终因应用不广泛、使用不便捷、管理人员被动接受等因素沦为校园生活费充值工具。

四、优化M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重塑资产管理理念

国内民办院校的资产管理起步较晚,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理念“保值增值,严防流失”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以M民办高校为例,该校主要是依靠“资产融资+学费补充”双轮驱动发展,资产管理与学费收入存在系列的关联关系。M民办高校的举办者、管理层乃基层干部应当明确思路、明晰思维,从战略层面看待资产管理、办学、学费收入的辩证关系,大型资产等可作抵押融资的硬件设施必须重点维护;服务于教学的中型资产必要时可引入融资租赁,同时要求各级部门联动加强管控与维护,提高教学质量,继而保障招生规模与学费收入;小型资产尽量节约循环利用,降低管理成本。无形资产多方维护,期待作为商誉或资产证券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資产管理制度完善化

民办高校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承担着教育事业的任重道远。民办教育属于自筹经费办学,但自筹经费不等于标准降低。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有益于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M民办高校为例,其资产管理制度至少能提升完善三大方面。一是完善资产采购的流程;二是加大力度做好基础的清产核资工作。三是重新设计整体资产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结合校本情况,不刻意模仿其他高校,走出自己的特色,不过分投入,只需达到良性管理循环即可。

(三)资产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化

公办院校的资产管理偏重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好保值增值;民办院校的资产管理,偏重于能获取现金流或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以M民办高校为例,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实现三个目标。其一,与金融机构共享信息资源。有效的资产管理、合理的资金拼盘、良性的负债额度、常态化的资金流水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的融资水平,甚至提高到获取金融机构高额授信的高度。其二,与上级部门共享信息资源。民办院校属于民办非企业,每年必须上报数据到省教育厅与省民政厅。清晰的资产数据,能有利于上级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实力,同时也为各项扶持资金找到支撑点。其三,与校内各基层单位信息共享。民办院校讲求资源循环利用,基层单位资产信息共享,有利于消除浪费,盘活闲置资产,最大限度减轻重复消费。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 肇庆526000)

参考文献:

[1] 关娜.民办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的研究——以M民办高校为例[D].河南:河南大学,2019.

[2]高阳.高等学校资产管理案例研究——以BFGY大学为例[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9.

[3]吴敏.试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8(32).

[4]张文娟,黄旸杨.高校资产管理研究综述[J].时代经贸. 2017(16).

[5]郭艳芳.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陷分析[J]. 时代经贸. 2017(12).

[6]李海容,冀文超.高校固定资产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J]. 商业会计. 2011(15).

[7]高大伟.探究高校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的有机结合[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05).

[8]易莉.时代经贸. 高校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2015(10).

作者简介:郭秋芳(1979—),女,汉族,广东中山人,硕士,经济管理讲师,跨境电子商务师,研究方向:资产管理与投融资。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