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霞
【摘要】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传统教育,学前教育都是保证孩子性格和品质健康发展的关键。不能因父母个人喜好而教育孩子,让孩子养成一些偏执的,不健康的,缺少积极性的品质。由于父母认识以及文化水平等原因,孩子的学前教育难免参差不齐,问题与教育并存。所以,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深刻问题。
【关键词】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 方法 策略
学前教育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成长打基础、做准备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孩子的品质、性格,甚至正确认知的形成。但是由于父母认识的原因,加上有些父母文化水平有限或者工作繁忙等原因,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不够重视,也不积极。3~6岁的孩子,虽然已经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可是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还是需要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如心理、语言、行为等,他们不知道对错,需要能关注到他们点滴的父母进行引导和教育,才能有效帮助他们改正、提升,为他们学校生活做好铺垫。所以,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不但是保证孩子与学校、社会之间架起有效联系,让孩子正确认识、接受这些集体和生活的关键因素,也是孩子成长教育中不缺少的教育环节,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
一、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的教育观不正确。在教育中我们总能听到,有些家长一说起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就会说:“遗传的。”其实,这是潜意识地放弃了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引导,忽视了教育对于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做用。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6岁以前的孩子都还小,只要管理他们吃好、穿暖,就万事大吉了。至于一些行为、语言、习惯、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太早,孩子根本不理解,也用不着。他们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了幼儿园、学校,总以一句,“孩子还小”或者“不知道如何教育”为由,把孩子教育责任推开,抱着“只养不教”的观念,坐等孩子长大,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盘推给学校,似乎根本不知道家庭启蒙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孩子以后的教育会造成或好或坏的影响这一事实。
2.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在学前教育中,有两种现象,一种就是像我面说过的一些家长,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把教育的责任交给幼儿园和以后的学校。还有一种就这里要讲的,期望过高型的父母。3~6岁的小孩关键还是在健康成长中,注意开发他们的智力,教育他们基本的语言、行为,还有心理等。可是,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似乎教育孩子时有些父母也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识,在学前给孩子报一大堆的班,如钢琴、舞蹈、国际象棋、国学,等等,一个智力还没有发育完全,还需要在游戏中认识世界,认识对错的孩子,一下子就被会这些他们愿意或不愿意的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他们报一个兴趣班没错,还可以从一定程度帮助学生智力的开发,丰富孩子的认识。可是,过多的兴趣班,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但会是负担,而且还会让孩子还没入学就产生厌学的心理,对他们的以后的学习的很不利。同时,这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严苛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不利。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1.教育目标和理念要一致。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心里、眼里对于世界的认识很直观,一是看父母的行为、听父母的教育,二是看幼儿老师的引导和教育。所以,无论是幼儿园的教育还是父母的教育,一定要目标一直,理念统一,这样孩子才能有一个准确判断,也才能有效的学习、模仿。首先,幼儿的教育要和家庭教育一致。学前的儿童有一部分成长时间是在幼儿园渡过的,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行为、语言等,都接受老师的教育,模仿老师的做法。但是,如果学生一回到家里,家长不能延续幼儿园的教育,与幼儿的教育站在同一目标线上,很容易造成孩子认识上的混乱,影响教育效果。例如,幼儿园的老师教育孩子把看过的书、玩过的玩具要归位,就是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可是在家里,家长由于溺爱孩子,就会把孩子放乱的东西,不自觉地帮助孩子整理或者根本不管,乱扔乱放,地上、床上到处都是,家长也不引导孩子把玩具归位,致使幼儿园的教育一夜间回到零,让孩子的教育停留在反复阶段,得不到提升。所以,家庭教育一定要和幼儿园教育相统一、相一致,才能强化儿童的认识,增长他们的认识能力。当然,家庭教育中还有父母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也要一致,不能母亲正在给孩子立规矩,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教育,一旁的父亲却说:“没关系,孩子还小。”这种两张皮的教育,绝对不能在家庭中的出现,才能保证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一致的,也才能提高学前教育的有效性。
2.要通过赏识教育的方法达到目的。学前儿童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肯定对于直接的指责或者教育比较反感,或者根本不懂,不愿意懂。但是,他们对于老师和家长的夸奖、表扬却很乐意接受,甚至会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以求得到更多的表扬。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这种天性,尽量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如亲亲孩子脸、给孩子拥抱、用肢体的动作表示赞赏,等等,都能很好地改变孩子的一些不太正确的语言、行为,等等。比如,当孩子把看完的书整整齐齐放到原位上,父母看到要及时提出表扬:“宝宝真棒,知道把书放到自己的书架上。”或者,孩子把玩具放得到处都是时,父母也可以用引导式的表扬,教育他们:“宝宝,把玩具一定能放到玩具盒里是不是?”这种赏识,鼓励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不但容易接受,而且也容易让他们改变,记住,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
3.父母也要通过学习增长自己的教育能力。教育孩子,父母自身的素质和认识是关键。其实,大多数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是在学习如何做好父母,教育好孩子。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父母不但要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也要学习一些育儿的专著,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改变自己教育理念。例如,父母要看一些心理方面、人际方面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孩子,帮助孩子。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育儿的一些活动,促进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孩子做朋友,也适当地向孩子示弱,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在学习中成长,父母也不例外。这样即使父母偶尔做错了,也能取得孩子的原谅,更不会影响到孩子认识。作为父母,在生活中既要与孩子做朋友,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些游戏活动,也要为孩子做榜样,从语言、行为以及对家人的互爱互敬,中,都让孩子有一个参照的标准,模仿、学习,实现家庭教育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更是孩子教育的关键阶段。作为父母不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创造教育的条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学习一些心理、人际交往、育儿方面的知识,在家庭生活中科学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同时,不反感,不叛逆,才能真正实现学前教育的目的,为孩子的入学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同时也为孩子的成长开好头。因此,父母的教育不但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启发原则、尊重原则、全面原则,等等,也要遵循亲情性、个体性、复杂性,等等,使儿童学前教育更科学、更合理,也更有效,从而为孩子更好地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娓娓.当前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3).
[2]张蓓,阳德华.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问题分析与展望[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9).
[3]朴晓琳.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活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戏剧之家,2015,(3X).
[4]周璐璐,杨晶麟.当下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当代音乐,2017,(1)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