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国”:留住童年的味道

2020-12-23 04:18金玺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乐趣真实审美

金玺

“一米国”是我园的小名,“一”是指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且唯一的个体,“米”是指用1米的高度去看待孩子的世界,“国”是指幼儿园是孩子们可以做主并承担“小公民”责任的真实社会。“一米国”的愿望是:守护孩子的天性,留住童年的味道。我们希望“一米国”的孩子们每一天都在愉快中度过,内心充盈着幸福。“留住童年的味道”,诠释了我们对幼儿园理想生活的理解,对幼儿园文化内涵的倡导,对童年意义的尊重。

实践:怎样留住童年的味道

幼儿园为儿童创设的环境应起始于儿童视角,落脚于儿童发展,来源于儿童课程,融入儿童生活,著眼于儿童当下,立足儿童未来,真正是儿童感到舒适、愿意投入情感且能激发儿童创造的环境。“一米国”的环境就是基于“儿童本位”的思想而创设的,可以用5个关键词来概括:自在、权利、真实、乐趣、审美。

1.自在:在似家非家的环境中生活

我们希望幼儿园呈现家的味道,孩子每天来园就像从这个家到另一个家,熟悉且有安全感。孩子在这个有点像家又不完全像家的环境中感受到自在,他们不会受到过多的保护和限制,可以独立自主地活动,也可以与他人沟通交流,体验到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美好。

●体现家一般的空间布局

为了让孩子一进入园区就感到放松,我们借鉴了家庭的空间布局方式。比如,活动室入口处会有一个供孩子放置私人物品的玄关,接着就是吃自助点心的生活区,之后才是进行自主游戏或集体教学活动的学习区,类似家里的“玄关—餐厅—客厅—书房”的流动路线。室外的空间以草坪、花卉、石墩进行有层次的布局,就像家门口的小院。幼儿园的美术专用活动室则是打通的大开间,只通过边柜上的材料来提示孩子哪儿是绘画区、纸工区、雕塑区、创意区、泥塑区,这种类似家庭工作间的布置,让孩子们可以不受约束、根据需要到各个区域创作。

●采用半开放的空间分隔

大空间方便孩子自由流动,但过于空旷也不利于他们建立安全感。孩子们喜欢的空间是既可以“敞开”自己,也可以“隐藏”自己,感觉独立却不孤独,周边还有“家人”陪伴的。所以,幼儿园在空间分隔上采用半开放的方式,给予孩子心理缓冲。比如,从幼儿园入口处到教学楼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个公共空间,我们称之为“文化大厅”。我们利用原有结构在二楼设计了一处“玻璃屋中屋”,它同时是一个小型书屋。每天早晨,孩子们喜欢爬上沙发趴在窗边向下张望,时不时地向进入大厅一楼的伙伴示意。

●添置更顺手的设备物品

家,既是放松的地方,也是承担责任的地方,我们倡导“孩子的家由孩子自己负责”,所以有意识地添置了让孩子自我服务的设备和物品。比如,在活动室设置直饮水龙头,孩子可以自己取冷水、热水;增加了符合孩子身高的水池、洗碗机,孩子吃完点心可以自己整理桌面、清洗餐具;特意把教师使用的消毒柜、成人水池等设在生活区,孩子每天都能看到教师为自己服务的身影,教师就像在厨房忙碌的妈妈。孩子们耳濡目染,也会在平时或每月一次的“清扫日”擦拭每个角落,体现“我是这个空间的主人”。

2.权利:有机会做出自己的决定

在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中,幼儿园环境不仅仅是承载儿童生活的物理空间,更是具有人格特质的“第三位老师”,会向儿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一米国”主张孩子是社会的“小公民”,就要给予孩子自我管理、决策、表达、创造等权利,这是尊重孩子的重要体现。所以,“一米国”的每一个空间都在诉说着孩子的力量,让每天身处其中的成人也会从环境的张力中感受到孩子们默默积蓄的存在感、价值感和尊严感,而这正是带领孩子们从容应对未来世界的内在力量。

●预留“议事厅”

“文化大厅”就是供孩子共同参与的“议事厅”,全园的“大事”都在这里商议。教师常常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直观地展示需要讨论的事项,孩子们每天经过时都会驻足关心且参与。我们曾经在这里确定户外玩耍地点的名称、园服款式、家具型号、玩具管理规则、毕业典礼方案等。比如,关于户外玩耍地点名称的征集,教师们构想了“风之谷”“天空堡”之类富有诗意的地名,而孩子们想出的“溜溜滑梯”“叮咚小溪”“星星沙池”等名称则更为浅白。孩子们说:“因为从滑梯上滑下去时就像溜溜球一样快。”“因为溪沟里流水的声音就是叮咚叮咚的。”“因为沙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之后,这些地名被采用并做成了标志,孩子们非常自豪。自己做决定已经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的灵感也经常启发我们。比如,在改造地下室之前,我们邀请孩子画出自己的设想,地下室的沙池、运动馆就是这样衍生出来的。

●设置“留言墙”

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需要被展示、被理解、被接纳、被支持。为此,幼儿园的墙面大量运用了磁性黑板,只要放上几支粉笔,全园孩子就能畅所欲言。比如,活动室里的隔断墙上有磁性贴膜,孩子们可以随时把探索中的疑惑与假设呈现在墙上供大家讨论;过道是必经之路,这里的黑板墙常常用来开展“民意调查”:开学初询问新生是否喜欢幼儿园,学期中一起探讨“友谊”是什么,学期结束后征询孩子们对节日活动的意见;饲养房边上的黑板墙也是孩子展示问题、记录过程的地方,孩子们还给孔雀写信、给小动物们取名字……我们把表达权还给孩子们,让每块“留言墙”物尽其用,展现他们精彩的观点和想法。

●规划“互动区”

“文化大厅”除了作为“议事厅”,还承载了展现幼儿“小公民”形象的互动功能,记录三年来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二楼两端的墙面分别展示的是“家的味道”和“爱的味道”。每年入学季,孩子们穿上园服,郑重地将自己的名字牌贴到“家的味道”专属区,标志着从这一刻起成为了“一米国”的“小公民”;毕业季,孩子们会把对幼儿园的眷恋转化为一个愿望,储存到班级共有的“愿望瓶”中。在举行毕业典礼之际,每个班都会庄重地将“愿望瓶”放入“爱的味道”专属区,等待孩子们10岁成长礼时回园打开,浮现一帧帧儿时的画面,感受爱意。

我们在“文化大厅”一楼的空白墙面增设了“儿童的权利”板块,引导孩子们探讨“游戏”“学习”“友谊”等话题,将他们充满童趣和哲理的表达留在墙面上,发人深思。在“文化大厅”两块墙面中间,我们放置了花架、木凳、树墩、窗框等一些可以灵活组合的物件,供孩子们在每次节日活动后将自己经历的趣事加以呈现,或平面或立体,或实物或书面。比如,在可以化身为英雄的“魔法日”,这里可以看到“魔法汤”的神奇力量;在纪念幼儿园诞生日的“一米节”,这里可以呈现“七彩饭”的寓意;在春、秋两季外出野游的“徒步节”,这里能让全园幼儿共享野游地图……每个成长故事都展现了“一米国”的“小公民”形象:温暖、友爱、勇敢、幽默、聪慧、自信,等等。

3.真实:在自然和多元中获得滋养

囿于现有条件,我们无法把幼儿园建造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但可以尽量减少人工替代、刻意而为,改变单一机械、内外割裂,把自然元素引入幼儿园,帮助孩子与真实的世界建立联系。多样化的呈现,原生态的材料,通透性的处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拥抱自然,获得丰富的体验。

●考虑多样的学习资源

我们根据已有地形统筹考虑户外资源的分布,尽可能做到学习内容多样化、体验感受多样化、运动功能多样化。比如,我们在考虑植物种类时,尽可能让孩子们有机会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探究。考虑到孩子需要多样的运动体验,我们给孩子设计的树屋没有一间是相同的,有的是玻璃小屋,有的是城堡造型,有的环绕大树,有的弯弯绕绕,可供孩子登高瞭望、探究自然、扮演角色、追逐躲藏等。幼兒园的滑梯也没有一座是相同的,比如,有半截外露的,有开个天窗的,有旋转绕行的,有模仿汽车外形的,更有一个利用车库上方斜坡改造的宽型滑梯。同样的滑梯,可单人滑、多人滑、带着工具滑,带给孩子多种运动体验。

●使用自然、环保的材料

为了让孩子获得真实的体验,我们尽量摈弃塑料等人工制品,选择藤、木、瓷、布等环保材料。比如,桌椅是实木的,筐是藤的,餐盘是竹的,餐具是瓷的。幼儿园所见之处都是草、木、果、花、石、水、沙,展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户外都环绕着草坪,石头台阶、小景则多选用天然的、未打磨过的材料,铺设的小路有方有圆、有疏有密、有硬有软,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楼南边,我们挖了一条长达30米的有浅有深的溪沟。我们没有为了便于清理而铺设马赛克或把卵石用水泥固定在池底,而是直接放入了最普通的溪沟石。这里,春季游着蝌蚪,夏季长出青苔,秋季飘满落叶,冬季结出冰块,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感受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多彩多姿。

●安装通透的玻璃幕墙和门窗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把许多连接室内外的砖墙替换成通透的玻璃幕墙,这是把大自然融入室内的最好方式。比如,“文化大厅”二楼的墙面采用玻璃幕墙后,樱花尽收眼底;楼梯转弯处的墙面因更换为玻璃幕墙而形成一弯一景;孩子们坐在美术室的玻璃幕墙前,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中,身心自然沉静下来,迸发出更多艺术灵感;厨房朝孩子活动场地的那面墙也改造为玻璃幕墙,孩子们可以通过玻璃观察厨房的叔叔阿姨每天在怎样为他们忙碌,蛋糕是怎么做出来的,饭菜是怎么分装到餐车中的,等等。

凡是打开门就能通向户外的地带,我们都采用了一推到底的玻璃推拉门,实现室内外零距离。早晨,师幼走出班级,在门口的草地上玩丢手绢的游戏;午后,孩子们在草地上挖蜗牛壳,在“一米菜园”前数着刚长出的嫩芽,将树叶小船驶入小溪沟,在草地阴凉处阅读……孩子们推门就能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可以随时打开全身的通道吸收阳光和雨露。

4.乐趣:在游戏中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有了沙、水、秋千、滑梯、跷跷板等标配,就是一个好玩的幼儿园了吗?孩子们认为的“好玩”是什么?曾听毕业后的孩子们回忆,他们最喜欢把轮胎从山坡上滚下去,最喜欢和伙伴躲在山坡后玩打仗游戏,最喜欢从山坡顶上俯冲下去的飞跃感,那个看起来光秃秃的小山坡是与孩子童年幸福紧密联结的标志物,以至于孩子一想起它就心生灿烂、笑靥如花。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我们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希望每个地方都能引发孩子的想象和创造,每个空间都能让孩子感到有无限变化的可能,每个区块都能让孩子百玩不厌。

●将好玩隐含在变化中

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设想孩子们会怎么使用沙和水,可能需要什么材料,会怎么搬运材料。于是,我们设计了绕成8字的两个圆弧形水渠,水可以环绕沙池平行流动,孩子们在沙池的任意地点都可以方便地取水;我们在水渠中间和树屋连接的地方增加了一个向上方吸水的水渠,孩子们可以旋转水渠让水向上流动,直观地感受到在克服重力的作用下水的反向运动;我们在沙池边上增加可360°旋转的水龙头,孩子们可以任意调整角度让水喷射到需要的地带;我们提供各种用于引水的硬管软管,孩子们可以自己规划运水路线。多种路线,多种方向,多种方式,多种组合……总之,多种未知带来多种可能,多种变化带来多种结果,每一种可能都给孩子带来自我掌控的乐趣,每一种结果都给孩子带来自我驾驭的满足,这样的环境自然是令人惊喜且充满乐趣的。

●将好玩隐藏在问题中

南边果林里的那条溪沟弯弯绕绕、宽窄不同,两个水闸将溪沟分成三段,到了末端再汇聚成一个池塘。池塘里有一木筏,孩子们站在木筏上拉动绳索就能从这一头移到另一头。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在上面扮演水手,木筏常因人数过多而下沉,卡在水底动弹不得。但是谁也不愿意离开木筏,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于是,教师转动水阀,让孩子们亲眼看到水从阀口流出,水面升高,木筏也浮动起来。孩子们围绕水到底要上升多高、人数到底要控制在多少等展开了持续探究。简易木筏与阀门开关的组合,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究沉浮关系,而不是在实验室中用一盆水、一套实验器具、一份记录纸来探究。在愉悦的游戏体验中,幼儿的科学经验、合作经验也在自然地积累着。

●将好玩蕴含在联系中

我们会有意识地把每一种环境与周边其他环境的功能自然地联系起来,使幼儿有多种游戏的可能。比如,在那架由车库斜坡改造的宽型滑梯的围栏上方挖个洞,使之与围栏下方的攀岩路线相连,孩子们从攀岩墙进入洞口,再模仿蜘蛛侠等从滑梯飞驰而下。南北楼之间的连廊不只是通道,更是孩子的游戏场。连廊上有树屋,连廊下有滑梯和秋千等,孩子们每天像超人般在连廊上迅速移动,充满快感;根据孩子们不走平常路的心理,我们在平坦的草地上放置各种形态的木材,再挖几个坑并装上与地面一样平的蹦床,这些都带给孩子们多变的视角和不同的体验。

5.审美:在美好与和谐中自然浸润

我们希望幼儿园处处赏心悦目,孩子们能时时感悟世界的美好,体验舒适感和愉悦感。比如,他们会驻足欣赏美丽的小花,会捡起一片落叶想象四季的故事,被各种美所包围、所感动。如果孩子从小能在生活中历练发现美的能力,长大后自然能分辨美丑,主动去创造美,并将这种能力转化为感受幸福、充实自我的能力。所以,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能力,不靠说教和灌输,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自然浸润在美好与和谐中。

●用柔和化解硬朗

俯瞰幼儿园的建筑外形,是最为常见的U字形,为了让孩子们对建筑产生亲近感,我们首先在楼体廊檐之间增加了多个不规则的曲线顶棚,有柔和的圆弧形,有变化的多边形,有可伸缩的屋顶,再配上蓝色布艺或透明玻璃,既体现了软与硬的互补、遮与透的平衡,又兼顾了遮风挡雨的实用性。同时,我们用虚实相生的原则化解原有的平铺直叙,比如,在园所入口處增加用空心砖搭建的屏风式玄关,花卉种植区、草坪也多勾勒为大大小小的圆形,沿途环绕着层次分明的灌木。虚虚实实,似见非见,体现了中国建筑曲径通幽的意境。

●用素雅作为基调

有人认为幼儿园就是五颜六色的,然而我们认为雅致的氛围才能让孩子身心放松。美不是堆砌色彩,美应是一种内在的协调、适度的对比、局部的突显。所以,我们选择了蓝白灰的素色基调,墙面是灰白色,地板是灰木色,桌椅是蓝白色,窗帘是灰色花纹,与此同时,在窗框门框上适度用一些暖木色,做好冷暖色的缓冲;在墙角廊檐处适度用一些灰蓝色,避免过于单调;室内布艺玩具等尽量选用莫兰迪灰,让视觉不致于疲劳;在大量灰色空间中补充少量红色家具,让孩子在对比中感受美;小剧院则大量使用香格里拉红,让孩子感受浓烈色彩背后的情感传递;大面积黑灰的墙面则为孩子的表达留白,当孩子们的作品、思想、语言映衬在素色之上时,他们自身就是跳跃的亮色。唯有如此,幼儿园才能彰显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才能让成人静下心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欣赏他们诗意的童年。

●用精致展现细节

我们希望“一米国”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一物一景都能以最美的姿态呈现给孩子们,所以,我们会精心设计、挑选、展示。比如,“文化大厅”的展示柜里,我们用树枝等自然材料将孩子在幼儿园必做的12件事制作成20厘米见方的小景,以展示游戏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为引导成人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我们结合课程理念设计了“自信”“勇气”“友爱”“睿智”“幽默”等十大勋章,用相框装裱并配上说明;餐厅中,我们为餐桌铺上灰粉色桌布,将白瓷餐具轻置于木色托盘中,插上一瓶溪沟旁采摘的野花,凸显温馨与秩序美;对户外的水槽,我们也几经商议、反复斟酌,最终确定由一块整石挖孔打磨,让其低调地置于草丛,默默地展示质朴之美。

反思:怎样让环境具有意义

几年来,幼儿园的环境是否充满“童年味道”,是否具有意义,时时接受着孩子们的检验。为此,我们需要保持谦卑的心态,持续地去关注孩子们与环境的每一次相遇,不断反思:孩子们是否在与周围环境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吸纳经验,形成自我成长的动力;是否在探索环境的经历中,悄无声息地积蓄能量,为自己未来的绽放而努力;是否在掌控环境的喜悦中,获得“我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信心。作为实践中的创造者,我们应带着以上思考,想孩子所想,想教师所想,为课程而想,为未来而想,不断丰富、改善环境,留住孩子童年的味道。

1.想孩子所想

“想孩子所想”,是说在环境创设前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我们会假想自己是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玩什么?会怎么玩?会觉得好玩吗?玩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有没有延展的可能?环境创设好后,我们更是深入到孩子中去,观察他们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思考怎么改善现有环境。比如,我们改变了全园只有一块种植园地的局限,在每个班级门口设置“一米菜园”,孩子们推门出去就能观察和照料,时刻关注豆苗有否长高,天热时番茄是否需要遮阳伞,泥土里有没有蚯蚓,等等。他们也会对着植物写生,在离园前记得给植物浇水,等等。又如,一般幼儿园的多功能厅既是礼堂,又是雨天时的运动场所,而我们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发现孩子需要一个能集会的庄重场所,一个具有仪式感的可供充分表达表现的空间,于是设计了“小剧院”。这个小剧院有阶梯式的座位,舞台装饰着红丝绒布,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隆重登场,都会感受到“我是主角”;周围墙面上布满了绘本,这里既是他们创作剧目时的灵感源泉,也展示着他们演出过的剧目;而阶梯座位下方自然形成的抬高空间,既可用来放置表演用的服装、道具、乐器等,也是用来商议剧本、策划演出、模拟彩排的后台。孩子们在这里度过每个隆重的节日,展示自己的才华。只要想孩子所想,就能挖掘环境的价值,带给孩子不同的体验。

2.想教师所想

创设环境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不能把大量时间花在美化环境上,而应把重点放在观察、解读孩子如何与环境互动,以最大化地发挥环境的价值。比如,教师创设主题墙时常常要剪剪贴贴,花费很多时间,所以我们减轻教师负担,把能贴的墙面都设计为各种“万能板”,有些是磁性板,可直接吸软磁铁,有些是洞洞板,可贴可挂可吸,这样既能展示平面作品又能展示立体作品,既能快速上墙又能灵活调整。

猜你喜欢
乐趣真实审美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点滴谈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