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
我们国家作为一个饮食大邦,总有些奇妙的传说。
首先说说味道吧。吃东西总是要先讲究味道的,所以就有一些味蕾超级发达、嗅觉超级灵敏的家伙出现。
随便讲两个例子——易牙和师旷。易牙见齐桓公的时候,说自己能尝出两条不同的河里水的味道。就这一句话,把人镇住了。师旷呢,是个盲人乐师,有次和晋平公吃饭,突然就皱起了眉头,说:“这饭是用劳薪烧的。”
劳薪是什么?就是破旧的木头、旧家具之类的。吃饭能吃出柴火的质地来,也算是神奇了。晋平公让人去厨房一问,果然,烧饭用的柴原是个旧车轴。
无独有偶,同样神奇的故事在西晉的时候又发生了。当时的重臣荀勖在跟晋武帝吃饭时,一口咬定烧饭用的是劳薪,一问,果真是个破车轮子。众人莫不叹服。
不过,和苻朗比起来,那都不算什么。苻朗是大名鼎鼎的输了“淝水之战”的苻坚的侄子,仗打败了,苻朗降了东晋。他的名声来自吃鸡,吃上一口,他就能说出这鸡是露天养的,还是笼子里长大的。这还不是最绝的,最绝的是吃鹅,一只烧得喷香的大鹅上桌,苻朗吃一口,哦,这儿长的毛是黑的,那儿的毛应该是白的……
有人还真不信邪,弄了只杂毛鹅宰了,在不同毛色处做了记号,让苻朗尝。苻朗淡定地吃着,每一处竟然都能说对。
除了味道,中国烹调最讲究刀功,这是因为最早古人吃鱼或肉,多是生吃与烧烤(脍与炙)。这么一来,刀功就很重要了,东汉傅毅就写道:“涔养之鱼,脍其鲤鲂,分毫之割,纤如发芒。”看这鱼切得,比起现在的刺身料理来,要精细多了。
唐朝有位刀功高手叫段硕,此人还是进士,但就是不爱当官,唯一的爱好是做饭。据描述,他做生鱼片的时候刀法敏捷,刀切案板的声音甚至合乎音律。他切出的鱼片薄如蝉翼,细如发丝,令人惊叹。段硕还经常当众炫耀自己的刀功,把这当作他生活中极大的乐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高手呢?因为切鱼有专门的脍刀,此刀刀身薄,刀口快,厨子们基本人手一把。不仅厨子有,甚至割据一方的诸侯身上也常带着。唐朝末年,杭州刺史董昌手下大将钱镠与义胜军节度使刘汉宏交战,刘汉宏大败,输得只剩自己一个人,他跑啊跑,还是让钱镠的士兵给抓住了。那些当兵的问他是干吗的,刘汉宏竟然从怀里摸出一把脍刀来,说:“你们瞧,我是厨子。”那些当兵的就把他放了。
不过,刘汉宏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他回去后整顿残兵,继续和董昌打,他的手下觉得这么打下去不是事儿,就把他绑了献给董昌,他最终还是被杀了。
到了宋金时期,厨子们的刀功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据说东岳泰山上就有一位高人,他叫一哥们儿光着后背趴下,在其背上放一斤肉。高人运刀如风,瞬间就把肉切成薄片。撤去肉,再看那位扮演案板的哥们儿,他后背上别说伤口了,连个刀印都没有。
还有个叫左慈的,是个老道。曹操把他叫去吃饭,他说松江鲈鱼才好吃。曹操问千里之隔,如何能取,左慈就让人把鱼竿拿来,片刻间,便从堂下鱼池中钓上来数十尾鲈鱼。曹操不服,怎么能证明这是松江鲈鱼呢?左慈说,一般鲈鱼只有两个腮,唯有松江鲈鱼是四个腮。曹操一看,果然如此。
没错,《三国演义》里就有这一段。虽然这是小说,可这个故事的原始出处,是《后汉书》,而且写得更玄乎。
关于饮食,最玄乎的故事和莴苣有关。说的是一个老和尚做梦,梦见一条金龙盘在地里,大口大口吃他种的莴苣。这和尚一个激灵醒了,赶紧去地里看,发现果真有条大汉,正蹲在那儿偷吃莴苣呢。
和尚觉得这大汉不是一般人,赶紧把他请到房中,好吃好喝招待着。这人是谁呢?就是还未发迹的赵匡胤。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给老和尚盖了座大大的庙宇,叫普安寺。
莴苣沾上了皇气,可真了不得。
中国的饮食书籍很多,有个特点,讲究食疗。最早的专业食疗书是唐朝的,叫《食医心鉴》。食品能养生治病,当然是有道理的,可要把话说得太大,倒也让人怀疑。
北宋的《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有人在路上,看见一个小姑娘在打一个老头,打得还挺狠,就上去劝,说要尊重老人。谁知道小姑娘说:“我都372岁了,他是我重孙子,不按我的叮嘱吃东西,老成这样,该打。”那人就问:“他都吃了什么呀?”小姑娘说:“春日天精,夏日枸杞,秋日地骨,冬日仙人杖,服之与天地齐寿。”这几种东西都是枸杞——天精是叶子、地骨是根、仙人杖是茎,合着全吃枸杞了。
后来,这个故事的版本有变,路人变成苏东坡,小姑娘由300多岁变成200多岁,挨揍的老头由重孙变成儿子——真让人怀疑讲这故事的人是卖枸杞的托儿。
不过,近代也有这么一位,叫李青云。据说此人生于康熙年间,活到了1933年,活了256岁,娶过24个老婆,还曾经给军阀杨森传授过养生经验,主要就是吃枸杞。当年四川的《万县日报》报道过,白纸黑字,还有照片。
你信不信?总之,世间从来不缺大忽悠。
(秋水长天摘自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历史就是请客吃饭》一书,黄思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