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视域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0-12-23 06:54赵红丽
丝路视野 2020年29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中职生工匠精神

赵红丽

摘 要:职业教育是实现经济社会增长方式转变的教育发展战略部分,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和劳动型人才。当前中职院校侧重于学生技能的训练,生命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培养略有忽视,不尊重生命、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严峻的社会现实警醒我们,在培养精益求精和乐业敬业的同时,也要关注生命教育。

关键词:生命教育 中职生 工匠精神 培养

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不仅强调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更提出了今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中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任,也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提高应用性和操作性上,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承载这一切的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近年来,中职院校学生虚度年华,不思进取,盲目攀比现象成常態化。甚而打架偷窃、酗酒伤人、抑郁自杀、溺水跳楼等极端事件频发,真让人触目惊心。缘何如此漠视生命?究其根源,是其对生命观、幸福观、道德观等核心价值观的严重缺失导致的。

一、生命教育缺失现状

当前,中职院校生命健康教育的实际现状有些令人忧虑,从横向上说,它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维度,淡化甚至忽视了品德、情感、意志和人格方面的维度,在挫折、情绪等方面疏忽了对学生的眷注与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心灵归宿、精神需求,缺乏对生命的敬重。中职院校学生年龄整体偏小,多为14~18岁,正是懵懂的时候,同一性和角色混乱,视界角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还不成熟,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全面,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还比较缺乏,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不少“问题生”缺乏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自信心不足,缺少正常的人际交往经验,没有心理力量,缺少阳光快乐的心理,缺乏仁爱之心,缺乏抗挫抗压能力。难以感知生命的宝贵与厚重,不能排除心理上的压抑与彷徨,不能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曲折,不能顺应生命中的骤变和不测。有些学生为了逃避不能接受的一些境遇,产生放纵、享乐、盲目、暴力等危险心理,他们或者深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或者沉迷于情感丧失自我,或者游离于打架斗殴凸显自我。这些现象所折射出来的正是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开展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生命教育视域下中职生工匠精神内涵

(一)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理念,对于生命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专家学者从他们自己的研究角度定义了生命教育概念。他们将生命教育划分为三个方面: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它们之间不仅有一定的关联性,还有一定的渗透性,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简言之,生命教育就是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对人们进行生命意识的熏陶,生存能力的培养,生命价值的升华。以个体生命为核心,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感知生命、爱惜生命,从而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享受生命,直至超越生命,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提升个人生活品质的教育活动。

(二)工匠精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结合工作报告内容来看,“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取向和行为,需要从思想、行为上去培塑,是工业文明理性熏陶下的产物,从理论上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工匠,指拥有高超技艺的人也指实际工作中的人;工作过程,长期的一线工作经验积累与升华;精神品质,精益求精、敬业奉献、一丝不苟、敢于创新等精神品质。

三、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中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也是快速提升生命价值的活动,更是经济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之一。教育的存在,让人的生命更加饱满,让今天的世界更加美好而繁荣。以“工匠精神”作为突破口,探索中职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路径,为中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一)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教学体系

将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贯穿全过程,加强生命教育课堂、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热爱生命的热情。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中,在春风化雨中引导学生对生命伦理的思考与工匠精神的理解。教师通过身体力行来践行生命教育,例如严谨的治学态度,似火的工作热情,高效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促进高素质智慧人才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守护职业精神。

(二)融合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生命教育通过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职业能力训练、提高职业素质,在理论中通过引入文化背景、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理论教学形式开展工匠精神培养,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积极邀请企业名师和能工巧匠获得创新技能、生存技能,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感受和体验真实的企业或工作场景,体会工匠精神的实质和价值。在学习和交流中感悟、成长和提升,进而能面对现实中遇到的种种挫折和磨难,勇于挑战、勇于担当,立足现实、对待现实,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工作观、职业生涯观,达到生命教育的效果。

(三)构建多方联动教育体系

构筑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网络,家庭教育是基础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的价值导向将决定孩子的未来发展。学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把开展生命健康教育贯穿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教育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活观和价值观,形成崇高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感。社会是生命教育的大环境,通过增强人们对人生价值、意义和责任的认识,使社会充满积极的活力,避免对中职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只有这三者之间形成合力,才能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四)潜移默化,营造校园文化

把生命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学校校园文化之中,融合到技能大师工作室、融合到劳模风采活动中,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进行持续推进,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浓郁的技能文化环境的熏陶,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注入工匠精神, 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感受工匠的精神,在相互交流中传播工匠的经验,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培育工匠品质。强化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时代中传播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新风尚。

综上所述,于生命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应秉承“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特性,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动态而灵活地塑造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潜移默化地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让更多技能精英涌现社会,从而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陈佳.班主任工作渗透生命教育的案例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2014(3).

[2]孙彬.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0(3).

[3]赵慧.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7(17).

[4]孙勇,孙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8(12).

[5]方洪涛.中职生学校生命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

[6]吴筱,张搏.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大众文艺,2017(16).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中职生工匠精神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