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不同类型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2020-12-23 09:40周建波殷辉吕红秦楠赵晓军
中国瓜菜 2020年11期
关键词:炭疽病杀菌剂辣椒

周建波 殷辉 吕红 秦楠 赵晓军

摘    要:为评价已登记于防治辣椒炭疽病的不同类型药剂的防治效果,测定了8种不同类型的17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17种供试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为68.31%~80.87%,病果率降低37.80%~68.24%,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不同类型药剂间防效存在一定差异,同类型药剂间防效也存在差异显著;各供试药剂均推荐用于田间防治辣椒炭疽病。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中除肟菌酯单剂外其他处理的防效均在75%左右;4种三唑类药剂的防效为71.76%~80.25%;2种生物制剂的防效均在70%左右。

关键词:辣椒;炭疽病;杀菌剂;田间防效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0)11-073-05

Abstrac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ungicides registered in the control of pepper anthracnose,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s of seventeen fungicides belonging to eight different types on pepper anthracnose were determined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s of the seventeen fungicides on pepper anthracnose were between 68.31%-80.87%, and the diseased fruit rates were reduced by 37.80%-68.2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 Certain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control effect amo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ungicides, whi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prevention effect among the same type of fungicides. All tested fungicides were recommended to control pepper anthracnose in the field. The control effects of the tested strobilurin fungicides except oximetrophos were above 74%. The control effects of the four tested triazole fungicides were between 71.76%-80.25%. The control effects of two tested biological fungicides were about 70%.

Key words: Pepper; Anthracnose; Fungicides; Field efficacy

辣椒口味特殊、環境适应性强、种类多、经济效益高,现已发展成为我国蔬菜产业中的第一大作物,辣椒产业也成为我国许多地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1]。辣椒炭疽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引起辣椒落叶和烂果,甚至死亡,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损失达20%以上,严重威胁辣椒产业的发展。辣椒炭疽病主要由炭疽菌属真菌引起,但我国辣椒炭疽病病原菌种类较为复杂,各地病原种群差异较大[2-3]。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方法除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外,化学防治仍是防治辣椒炭疽病的主要途径,也是快速防治炭疽病的关键措施,主要通过药剂浸种和田间喷雾两种方式进行,田间喷雾是最常见方式[4]。至2019年底,中国农药信息网公布的已正式登记用于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共计82种,笔者选取其中登记较广的6种类型中的15种化学药剂、1种植物源药剂及自制的1种生防菌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以期为辣椒炭疽病相田间防治药剂筛选和化学防治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本试验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龙泉村的露地辣椒田进行,试验地面积为0.33 hm2,周边辣椒种植面积约66.7 hm2。试验地土壤为沙壤土,偏碱性,肥力较高,浇水便利,管理水平较好。试验辣椒为甜椒品种‘巴欧(上海种都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于2017年4月3日营养钵育苗,5月12日定植。

1.2 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药剂名称及使用剂量、药剂类型、生产厂家如表1所示。

本试验小区面积为15 m2,每小区用药量为1.25 L;以喷施等量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CK),共设置18个处理,4次重复。试验于2017年7月10日开始,时属辣椒炭疽病发病前期,每隔7 d用药1次,连续用药3次。

1.3 调查方法

试验于第3次用药后7 d调查各小区辣椒炭疽病发病情况,调查方法为:每小区随机调查50个果实,以病斑面积占整个果实面积的百分率进行病情分级,记载每个果实的病级,计算出小区病果率、病指及小区防治效果。

辣椒炭疽病果实病情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3%~8%;5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9%~15%;7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6%~25%;9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5%以上。

1.4 统计方法

病情指数、病果率、防治效果的计算公式如下:

病果率/%=[病果数调查总果数]×100;

病果降低率/%=

[对照区病果率-处理区病果率对照区病果率]×100;

病情指数=

[[(各级病果数×相对级数值)]总调查果数×9]×100;

防治效果/%=

[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试验数据采用 Excel 2007和PASW Statistics 18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17种供试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17种供试药剂对辣椒炭疽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68.31%~80.87%,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防效最高,1.5%苦参碱·蛇床素水剂最低,各处理间差异明显;病果率降低37.80%~68.24%,3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最高,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最低,各处理间差异明显。

2.2 不同类型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比较了8种不同类型药剂的单剂或代表性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田间防治效果(图1),结果表明,11种药剂的防效在68.31%~80.87%,防效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咪唑类咪鲜胺锰盐>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啶氧菌酯>二硝基苯胺类氟啶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并咪唑类、无机类三元复配剂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硫磺>三唑类苯醚甲环唑>喹啉类二氰蒽醌>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肟菌酯>有机硫类保护剂代森锰锌>植物源复配剂苦参碱·蛇床素,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各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病果率降低为37.80%~67.99%,咪唑类咪鲜胺锰盐最高,有机硫类保护剂代森锰锌最低,处理间差异显著。

2.3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单剂及其复配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如图2所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单剂及其复配剂对辣椒炭疽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69.49%~80.51%,42.4%吡唑醚菌酯·氟酰胺悬浮剂防效最佳,30%肟菌酯悬浮剂防效最差,肟菌酯单剂处理防效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均可降低辣椒病果的产生,病果降低率54.22%~68.24%,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4 三唑类单剂及其复配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图3),4种三唑类药剂的防效在71.76%~80.25%,其中3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防效最佳,复配药剂与单剂间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4种药剂处理病果率相比对照降低54.22%~68.2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本试验17种供试药剂分为8类杀菌剂,涵盖辣椒炭疽病正式登记药剂的87.80%。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药剂间防效存在一定差异,同类型药剂间防效也存在差异显著的现象;药剂防效与病果率降低之间不成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利用病情指数计算药剂防效可有效降低因果实病情差异带来的防效统计误差,真实地评价供试药剂对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而病果率可作为药剂保果效果和提高辣椒商品率的评价标准。

目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是生产中防治辣椒病害应用较广的一类化学农药[3],也是辣椒炭疽病防治登记量最大的药剂类型,其单剂和复配剂登记数量占登记总量的36.59%。本试验选用的几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对辣椒炭疽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同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具有很好的保果效果。已有研究表明炭疽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的自发突变频率较高,且同类药剂间存在正交互抗性,在药剂高选择压下易形成抗药性群体[5-9]。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可用于防治辣椒的多种病害,因此在辣椒上使用频率较高,增加了辣椒炭疽菌对该类药剂产生抗药性的风险。石玉星等[10]研究表明,啶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与咪唑类药剂咪鲜胺、苯并咪唑类药剂多菌灵、三唑类药剂戊唑醇等其他类型药剂间不存在交互抗性,生产中可选择与这些类型药剂混用或交替使用,降低病原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产生抗药性的风险。满益龙等[3]研究表明,不同炭疽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差异显著,田间使用该类药剂时应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因药剂使用不当延误防治时期,同时造成环境污染。

三唑类药剂是辣椒炭疽病登记的第二大类药剂,其单剂和复配剂登记数量占登记总量的19.51%。4种供试三唑类药剂不仅可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同时可有效降低辣椒病果的产生。张海英、叶佳、陈聃等[11-13]研究表明,葡萄等作物上的炭疽病菌已对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药剂产生了抗性分化,说明炭疽菌对三唑类药剂存在抗性风险,生产中应注意与其他类型药剂混配使用。药剂的复配剂均以苯醚甲环唑或戊唑醇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的二元复配,生产中更应注意药剂的科学使用,避免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其他化学药剂中,甲基硫菌灵是防治辣椒炭疽病中应用时间较长且应用面积较大的药剂之一,但炭疽菌对甲基硫菌易产生抗性[11-13],生产中应尽量减少该类药剂的使用。二硝基苯胺类药剂氟啶胺对辣椒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至今未见炭疽菌对该类药剂产生抗药性的相关报道,生产中可科学使用该类药剂防治辣椒炭疽病。喹啉类药剂二氰蒽醌作为广谱性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与其他类型药剂混配使用。

生物防治作为生态友好性防治措施,是当前和未来植物病害防治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辣椒炭疽病防治研究的热点。辣椒炭疽病生物防治主要集中在拮抗微生物筛选、诱导抗性和植物源农药3个方面[14],但登记用于防治辣椒炭疽病的生防制剂甚少。本试验中的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源农药苦参碱·蛇床素复配剂对辣椒炭疽病田间防治效果均在70%左右,可有效控制辣椒炭疽病的发生,有助于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生防菌田间施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且防效不稳定,植物源农藥有效成分及其结构鉴定工序复杂,以上因素均会限制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但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辣椒炭疽病生物防治技术研发及生防制剂登记必将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立浩,张正海,曹亚从,等.“十二五”我国辣椒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中国蔬菜,2016(1):1-7.

[2] 汪爱娥,丁克坚,马珂.辣椒炭疽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508-509.

[3] 滿益龙,谭新球,司乃国,等.不同辣椒炭疽病菌对唑菌酯的敏感性差异[J].植物保护,2016,42(5):171-176.

[4] 杨青,易图永.辣椒炭疽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7):107-109.

[5] 贾俊超,马琳,范志金,等.病原菌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抗药性机理的研究进展[J].农药学学报,2008,10(1):1-9.

[6] 金丽华,陈长军,王建新,等.旁路氧化作用对嘧菌酯抑制辣椒炭疽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7,37(3):289-295.

[7] 曾向萍,何舒,符美英,等.海南省冬瓜炭疽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及抗药性监测[J].中国蔬菜,2017(8):41-46.

[8] 李红霞,刘照云,王建新,等.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5,35(1):73-77.

[9] 任璐,周建波,刘慧平,等.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啶氧菌酯的敏感基线及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J].植物保护,2017,43(6):29-37.

[10] 石玉星,曹俊宇,任璐,等.辣椒炭疽病菌抗啶氧菌酯突变体渗透压敏感性及交互抗性[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6):1002-1005.

[11] 张海英,刘永刚,李建军,等.甘肃省枸杞炭疽病菌对4种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的敏感性[J].农药学学报,2019,21(4):424-430.

[12] 叶佳,张传清.葡萄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醚菌酯的敏感性检测[J].农药学学报,2012,14(1):111-114.

[13] 陈聃,时浩杰,吴慧明,等.浙江省葡萄炭疽菌对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抗药性研究[J].果树学报,2013,30(4):665-668.

[14] 蒋桂芳,宋力.辣椒炭疽病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1):2481-2485.

猜你喜欢
炭疽病杀菌剂辣椒
辣椒之争
草莓育苗炭疽病防治关键因子研究
葡萄杀菌剂的分类及合理使用技术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
墨西哥使用生物杀菌剂提高芒果出口量
云南河口地区香蕉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动态研究初报
我的办法我知道
农药及其危害
卖辣椒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