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模式下创新型材料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2020-12-23 06:54王勇孙丽丽陈桂娟王晓冬张旭昀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创新型人才

王勇 孙丽丽 陈桂娟 王晓冬 张旭昀

【摘要】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毕业要求,提出材料专业毕业获取知识和能力要求,改革和创新材料工程师人才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和“目标导向”,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不断持续改进,探索“学历教育+职业认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卓越材料工程师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创新型人才 材料工程师 培养模式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华盛顿协议》签约组织的认证标准普遍采用“产出导向(OBE)”的基本原则。2013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国,2016年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从此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得到国际认可,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开始与国际接轨,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因此,按照专业认证标准来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也已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共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了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教学改革,对相关专业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及师资结构进行梳理和优化。工程认证对于推进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初衷就是密切教育界和产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人才产业的适应性,使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产业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發展,工程技术人员国家间的流动越来越多,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及资质需要国际互认。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及国家颁布的职业标准引进转型期高校课程体系构建,将有利于转型高校更快更好地通过认证,从而提升其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内工程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材料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现状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与技术是航天、航空、信息、国防等高新技术进步的基础。2011年,黑龙江省政府提出,以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装备等十大重点产业为主攻方向。2014年,再次做出毫不松懈地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发展,谱写龙江经济腾飞新篇章。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是促进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基础。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及国防安全。如何让材料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是摆在材料研究者面前的重要难题,也是对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

材料类专业应遵循“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保障”的总体思路进行教学改革。专业认证要求把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作为教学水平的评价标准。专业认证考察培养质量的最低水平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专业认证实际上是一种达标。培养被社会认可的毕业生是工程教育的根本,认证标准也多次指出了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的必要性,材料类专业应结合社会需求与自身定位,办出特色。另外,专业认证特别强调专业的持续改进。只有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据此对教学加以修正和改进,才能始终保持高质量的教育。作为工程教育的重要分支,材料类专业如何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根据自身特点来进行学科建设,是一个值得进行理论探讨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2015年8月15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材料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在京成立,承担我国材料类近500所高校、1005个专业点的认证相关工作,秘书处设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截止2018年5月,国内材料类专业通过认证高校68所,其中“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6所,分别为合肥工业大学(2013)、大连理工大学(2016)、内蒙古科技大学(2018)、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江苏大学(2018)和兰州理工大学(2018)。“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8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16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6所,“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3所。68所高校材料专业通过认证,这与500余家开设了材料类专业的高校数量相比,比例不大。但2018通认证达25所,由此可见,我国的材料类专业认证工作尚处于起步且高速发展阶段。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东北石油大学19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也是黑龙江省5个材料类高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创新改革和实践,形成了一定的专业特色。在专业认证大背景下,材料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认证工作迫在眉睫。

三、创新型材料工程师培养模式

在材料工程师培养过程中,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指导,依托我校石油行业特色和材料专业优势,探索创新型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以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工程师人才。

1.吸收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注重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制定创新型材料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针对石油石化和新能源行业材料领域社会人才需求,结合工程教育核心理念“学生为本”“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综合研究、制定专业能力强、具备科学思维和解决工程复杂问题能力的创新型材料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2.改革材料工程人才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探索“学历教育+职业认证”培养模式,制定创新型材料工程师培养模式。

考虑材料专业的多样性和对材料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将材料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和考级内容融入教学环节,探索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课程化,构建既满足岗位需求又符合考证要求的培养模式。

3.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构建“目标导向+考证驱动”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改革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灵活开放的课程设置支持培养目标达成,突出能力导向。包括重设通识、大类和专业教育模块,优化专业基本技能实验模块,完善认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强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4.创新科学考核和评价方式,以“量化考核+模糊评价”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持续改进+跟踪管理”机制。

建立社会、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体系,实施由教学环节质量控制、课程教学评价跟踪、培养目标评价等组成的跟踪管理。考核时结合“量化考核+模糊评价”方式。适时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障培养质量

四、结束语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是高校提升工科教育质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在材料专业创新型工程师培养环节中,以石油石化及新能源产业对材料的需求为导向,探索“学历教育+职业认证”培养模式,构建“目标导向+考证驱动”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健全“持续改进+跟踪管理”机制,将工程教育与创新意识相结合,分析、解决复杂问题工程素质能力与创新实践环节相结合,努力创造适应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卓越材料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不仅为石油行业培养急需的材料工程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更可为材料类有行业依托的高校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孙丽丽,张玉会,王勇.基于移动学习背景的“慕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 :64.

[2]艾建平.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卓越金属材料工程师培养全过程.大学教育,2018,(10):220.

[3]汤玉斐,赵康,白力静.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黑龙江教育,2015,(07):52.

[4]于清海,于世新,郑红,杜高翔.材料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4):47.

资助项目:东北石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创新型人才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