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分析法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提升学习效果的机制分析

2020-12-23 04:19杨锐车通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7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学习效果

杨锐 车通

[摘 要]以S大学商学院2019级会计学专业77名学生为双语教学的实验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分析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机制分析,有如下观点:第一,双语教学通过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1)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切换可以督促学生课堂专注而不易走神;(2)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切换所产生的新颖性可以缓解学生注意力疲劳。第二,双语教學通过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1)中英文语言的交替使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概念和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2)中英文语言融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交叉思考。

[关键词]文本分析法;双语教学;学习效果;微观经济学

[基金项目]2020年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双语教学影响微观经济学课程学习的机制与效果研究”(SJ20201201);2019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研究”(BH11050119)

[作者简介]杨 锐(1980—),男(回族),贵州兴义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知识创新与管理;车 通(1986—),男,吉林通化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知识创新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3[收稿日期] 2020-08-02

一、引 言

双语教学指以两种以上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其中一种语言并不一定是学生的母语。随着双语教学实践在全国各高等院校的推进,国内学者从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探讨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措施或影响因素[1-2]。通过厘清双语教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因果效应,才能更科学地找到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3]。为此,针对大学一年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以S大学商学院2019级会计学专业77名学生为双语教学实验对象,使用文本分析法,探索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内在机制。

针对实验组7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2次进行。第一次是上课前2周展开初步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问题:(1)结合听课感受,微观经济学所采取的英语PPT教学对听课效果的帮助程度(1=完全没有帮助…5=完全有帮助),并给出详细解释;(2)结合听课感受,中文语言思维和英文语言思维会带来知识理解上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对掌握经济学知识的作用(1=完全没有作用…5=完全有作用),并给出详细解释。第二次是期末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实验组的77份问卷调查资料使用Nvivo 11进行文本分析,以探索双语教学提升学习效果的机制。

二、双语教学提升学习效果的机制分析

(一)通过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

1.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切换可以督促学生课堂专注而不易走神。在课堂上,学生要保持注意力集中,通常比较困难。语言作为授课内容传播的工具,两种不同授课语言的切换,比如英语原版课件、中文表达和英文板书,会给学生产生来自语言切换的压力和紧张感,这可以督促学生专注教师授课而不易走神。“在英文PPT教学中,我在脑海中将英文转化为中文的速度逐渐提升,课堂学习也由一开始的较为吃力逐渐变得轻松,同时,英文的PPT也会督促我及时在书上找到对应之处或做好笔记,它让我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来自实验组学生的问卷反馈,下同)。此外,相对于学生对中文课件习惯性的“走马观花式”“一目十行式”的表层化听课习惯,英文课件可以促进学生养成细致阅读课件和聚精会神听讲的深度化听课习惯。而且,在阅读英文课件时,学生的大脑需要瞬时翻译并理解内容。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而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由于英文的内容,会刻意用心地去看,而中文则会一眼瞟过去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实则对刚才所看的文字没有用心去看,造成看完就忘了的后果。因此,我觉得采用英文PPT教学的方式对我来说有很大程度帮助”。

2.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切换所产生的新颖性可以缓解学生注意力疲劳。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辅助性教学手段可以暂时性的聚焦学生注意力,但是由于这些辅助性手段没有与教学内容本身融为一体,而较难持续性凝聚学生注意力[4]。相反,作为承载知识信号的“语言”切换可以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产生新颖性,有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全是汉语语言表达的内容,学生习惯性一目十行,看上去学生似乎是在很专注地听课,实则是“假学习”。而使用原版英语课件,能够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阅读。学生遇到不确定的、生僻的单词,会主动去查询。这个语言层面的探索行为会加深学生对知识层面的内涵理解。同时,这种语言新颖性诱导的探索行为可以削弱使用单一语言所带来的注意力疲劳。“在中文和英文的环境中听课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课堂上不会觉得单调。用英文上课感觉会比中文学到更多东西,不会跟平常一样用枯燥乏味的中文PPT上课,因为平常接触到的知识都是中文灌输进脑袋里的,英文反而会更容易记住,也会为了把那些看不懂的英文弄懂而去翻译,既增加英文造诣,还能学习新知识。”。此外,英文原版课件习惯引入有趣的经济新闻事件,然后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探索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这也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授课内容上。

(二)通过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从学生角度,学生听课效果本质上就是信息加工的结果状态。很显然,授课语言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输入知识的加工处理过程,而“原本的英文课件(静态的)+教师的中文表达(动态的)”可以为学生听课起到强化的“信息加工装置”作用。

1.中英文语言的交替使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概念和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一,英文语言表达简洁明了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经济学内容是源于西方国家,用英文表述经济学概念、定理等知识比用中文表述更加的简洁、准确、直接,贴近生活,让学生有代入感,接受知识更快,而且经济学英文教材通常采用简单句式、配以丰富的图表,再以课堂上教师使用中文语言诠释,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往往通过一两个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就能很好地解释一个名词,而中文解释就稍显逊色,甚至有时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We define marginal utility as the change in total utility that results from a one-unit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a good consumed”而在中文教材中,边际效用解释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相比较而言,用英语表达的边际效用定义更加的简洁、精确、直接,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理解。第二,英文语言结构促进学生抓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英语语法构成能让阅读者更倾向抓住句子的主体结构、名词动词以及层层嵌套的语言逻辑,阅读者能更好地把握知识在内涵上的逻辑性。“英语习惯在名词后加上定语,利于在表述时明确条件。汉语表达常在名词前加定语,这意味着在抓取句子主干时会忽略条件,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因为你在自我翻译的时候是感受着他原有的思维的,而且,由于陌生,你在无意识中已经完成了初步理解这道工序了”。

經济学中的定理或理论,比如“供给—需求模型”“消费者选择理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在语言表述中即是所谓的限定语,而中英文在限定语的摆放位置上不同。英文通常是把限定语单独作为一个短句或以附加短语的形式直接放在关键词或主句后面,以限定某理论或定理的适用条件,而中文则通常是放在句子前面或在主句前面加前缀。相比较而言,“我们阅读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前缀],虽然前缀很多情况下都很重要;但在主句后面加上后缀,使我们更加愿意去细细品读,并引起重视”。用英文来解释经济学理论知识比起中文的解释更能让学生关注语言内在的理论逻辑,会让学生更仔细地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我来说,用英文解释比起用中文解释会让我更注意其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会更仔细地想里面存在的关系和与前面所学的联系。比如涉及公式与理论,英文里的某些单词会让我根据它而想出它曾经出现的地方,然后去回看那些出现过的地方,从而自己找出公式里含有变量的关系”。

2.中英文语言融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交叉思考。教学中同时使用中文语言和英文语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全面地理解经济学知识。使用中文语言讲课,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对概念及其应用场景的讲解,而英文语言课件能让学生把注意力更集中于概念、定律或理论的阐释,以及让学生更直接、更准确地把握“原汁原味”的概念、定理或理论。“我们对中文的语言思维会比较熟悉,而对英文语言思维相对陌生,因此,我们可能会先习惯性地用中文语言思维去初步理解经济学知识。而又因教学PPT是用英文来展现,所以在逐步地深入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得不需要感受英文语言思维和中文语言思维的差异,两相比较之下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去分析并掌握经济学的知识”。

双语授课加强了学生在两种语言之间来回切换、交叉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把经济学理论植入实践场景去理解经济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用经济学思维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会得到提升。此外,中英文语言思维的差异也会促进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英文通常采取“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结论—引入话题”这样一种语言思维来铺叙知识体系,而中文通常是直接表达“这是什么意思,怎么使用它”,近乎是把“知识点强塞给学生”。作为母语,学生对中文的熟悉会削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为学生对英语相对不熟悉,“阅读速度会放慢,思考时间拉长,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反思的帮助很大,对于原理阐释能有更深刻的印象”。有时候会因为对一些知识点的中文阐述太过熟悉而忽略一些条件,导致对概念、原理理解不够准确,而且中文会让“我们产生一种不会就背的心理,往往因为思维惯性,以为自己已经会了,但其实在经济学情境下是不会这么去思考的,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习上的瓶颈”。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中文和英文的思维差异会让学生花更多时间去思索英文语言背后的内涵,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和理解:“英文课件的会让我们自己理解单词,自己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以下两个机制实现:第一,双语教学通过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这个作用主要表现在:(1)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切换压力可以督促学生课堂专注而不易走神。(2)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切换所产生的新颖性可以缓解注意力疲劳。第二,双语教学通过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原本的英文课件(静态的)+教师的中文表达(动态的)”可以为学生听课起到强化的“信息加工装置”作用。这个作用表现为:(1)中英文语言的“交替使用”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概念和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2)中英文语言融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交叉思考。

(二)建议

立足于双语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两个作用机制,针对微观经济学的双语教学,有如下建议:第一,在使用第二语言展开双语教学时,课件要尽量使用简单的、直接的、易理解的词汇表达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精神专注,又能让学生不觉得单调。在课件制作上,授课教师需要注意两个实践细节:(1)如果开展双语教学这门课的教材是源于所使用的第二语言系国家或地区,那么课件的制作一定要参照原版教材;(2)在课件呈现形式上,对于专业概念或一些有多重内涵的外语词汇,最好用母语标注,以便学生在课堂上不需要消耗过多的注意力在词汇本身的释义上。第二,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外语的语言逻辑来诠释和讲解专业知识,让语言逻辑和知识逻辑相互融合,以培育学生深度学习习惯。为了充分发挥语言逻辑和知识逻辑的交相辉映之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需要做到:(1)对每节课授课内容的“知识结构”非常熟悉,而且在讲授过程中,让课件成为对“知识结构”的具象化诠释。(2)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具有逻辑性、易理解的语言把课件内容和“知识结构”融为一体地表达出来,并能即兴拓展与延伸,此外,还要辅以必要的板书勾勒知识逻辑,帮助学生理解授课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邓广慧.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4):97-98.

[2]王险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程训练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129-130.

[3]苏汾.微观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方式的难点分析与教学策略[J].高教学刊,2017(23):125-127.

[4]郎大鹏,吴良杰,高伟,等.大学生课堂注意力关键因素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4(10):16-20.

Abstract: Based on text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bilingual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in Microeconomics Course by selecting 77 students from the Business School of S university. This paper ha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bilingual teaching can improve learning effect by attracting students' attention, which means: (1) the switch of language in bilingual teaching can urge students to focus in class and not be distracted; (2) the novelty derived from bilanguage switching can alleviate students' attention fatigue. Second, bilingual teaching can improve learning effect by enhanc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which means: (1) the alternate us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concepts and knowledge; (2)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motes students' cross-thinking of knowledge points.

Key words: text analysis; bilingual teaching; learning effect; Microeconomics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学习效果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微观经济学中的包络定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