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紫莹 焦芳芳
摘 要:为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根据长江航运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补齐航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港口服务体系,持续推进船舶运力结构调整,着力推进航运科技创新,推进长江航运绿色发展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航运市场
中图分类号:[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11-0021-02
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东西向运输大通道,连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服务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1 长江航运发展基本情况
一是航道通航能力大。经过多年建设,目前5万吨级海船可直达南京,万吨级海船可直达芜湖,5千吨级海船可常年直达武汉,3千吨级船舶可直达重庆,千吨级船舶可直达宜宾。截至2019年底,长江经济带11省市千吨级及以上航道里程8811公里,干支流通航條件不断改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港口服务能力强。长江经济带拥有内河主要港口20个,截止2019年底,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内河共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14997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44个。长江干线共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769个,港口散货、件杂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19.4亿吨,集装箱年综合通过能力2245.4万TEU。
三是运力结构调整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货运船舶呈现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客运船舶朝旅游化、舒适化方向发展。截至2019年底,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880吨,居世界内河先进水平。长江经济带11省市拥有水上运输船舶9.3万艘,同比减少3.0%;净载重量1.66亿吨,同比增加2.5%;载客量47.4万客位,同比减少2%;集装箱箱位154.77万TEU,同比增加16.06%。11省市水上运输船舶数量和净载重量分别占全国的70.7%和64.64%。
四是运输规模占比高。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完成货运量49.23亿吨,货物周转量58573亿吨公里,分别占全国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65.9%和56.3%;完成内河货运量29.72亿吨,内河货物周转量13330亿吨公里,分别占全国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76%和81.8%,完成内河港口吞吐量43.36亿吨,占全国内河港口的91.03%。其中长江干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3亿吨,同比增长11.3%;集装箱吞吐量1941万标箱,同比增长10.9%,长江航运市场呈现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
2 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航道基础设施还存在瓶颈制约。长江干线上游及中西部支线航道治理滞后。由于环保刚性约束,长江中上游部分航道整治工程推进困难,区段标准没有实现统一,影响了长江航道整体效益的发挥。干支航运发展不协调。部分支流梯级统筹不够,影响航道高标准贯通和网络化发展。三峡枢纽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突出。2019年,三峡船闸共运行10627闸次,过船43248艘,过闸货运量达到了1.46亿吨,分别增长4.21%、1.58%、3.12%;上行平均待闸时间75.4小时,下行平均待闸时间129.24小时,通过能力的瓶颈制约问题急需解决。
二是港口岸线集约化水平不高。港口岸线合理、科学使用程度有待提升。沿江地区砂石供给严重短缺形成对砂石码头的需求急剧增长,非法码头治理成果反弹压力较大,船厂舾装岸线整治存在较大困难,临时砂石码头监管有待加强。部分港口码头岸线利用率不高。港口设施能力发展不平衡。部分港口的靠泊能力和作业能力无法满足船舶大型化的需求。下游锚地能力严重不足,特别危险品锚地不足。
三是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亟待加强。船舶方面,虽然长江400总吨以上船舶加装了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但达标排放情况不理想,缺乏有效监督手段;载运危险货物船舶事故风险等问题依然存在。环保方面,目前内河船舶在发动机氮氧化物排放要求等方面同于海船,燃料含硫量要求远高于海船,但内河船舶的排放标准实施时间晚,存在部分低排放标准的老旧船舶。港口方面,港口接收船舶污水设施与市政管网衔接不畅,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缺乏。洗舱站能力不足,长江干线目前仅重庆2座洗舱站,《长江干线水上洗舱站布局方案》亟需加快落实。
四是长江游轮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游轮码头基础设施与大型豪华游轮发展不相适应。长江上游多数游轮码头趸船偏小,其靠泊能力与大型游轮不相匹配,客运站设施简陋。长江中下游港口经营人投资建设客运站的意愿不强,导致客运码头泊位严重缺乏,制约了客运航线向中下游延伸。
3 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是加快补齐航运基础设施短板。按照“区段航道标准统一”的要求,继续有序推动干线航道建设,加快实施中西部地区主要支流的航道整治工程。积极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长江锚地建设,提高现有锚地综合利用效率。加快形成更高质量航道网络体系,更好地服务沿江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二是完善港口服务体系。推进码头管理统一,按照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原则,促进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提高港口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市场手段为主,探索以整合港口经营资源为主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强化主要港口枢纽作用,加强与干线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连接,打通进港“最后1公里”,大力发展铁水联运、多式联运,发挥港口“硬核”力量,打造服务双循环的高效率货运枢纽。
三是持续推进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按照船舶标准统一的要求,充分利用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手段,积极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加强普通货船市场管理,引导船舶运力有序投放,遏制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四是着力推进航运科技创新。推动5G、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技术在长江航运领域的应用。提升长江电子航道图功能,拓展服务范围,推进由干线向支流延伸。结合长江港口实际条件,推进港口自动化码头和堆场建设改造,提升长江航运智能化水平。
五是推进长江航运绿色发展。推进船舶污水垃圾治理,全面推行“船上储存交岸处置”为主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岸上污水垃圾接收设施与城镇市政处理设施的衔接。全面推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和联合监管制度。积极推进长江化学品洗舱站建设。加强港口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着力推动沿江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实现岸电设施全覆盖,进一步提高港口岸电利用效率。推进干散货码头堆场防风抑尘设施和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