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亦辕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感受物理对于生活的实用性价值。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只以应对考试为目的进行机械性学习,无法对学习产生热情。而基于“学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入手,将传统教学下的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学”为主。因此,本文主要对如何构建“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为中心”;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41
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教学中比较重要且复杂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以及在课堂结束之后进行不断练习和总结。高中学习涉及的学科比较多,且课堂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在课下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所以想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而基于“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能满足学生物理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掌握物理思想,又能督促学生主动学习。
一、准确把握学生心理,构建有效课堂
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都不相同: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而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所以相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比较成熟,教师只有在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前提下,才能准确合理地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讓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从而构建有效课堂。根据实践证明,高中学生具有以下心理:第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经过不断学习和吸收,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已经拥有了较高的逻辑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这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更为复杂的计算,了解更加抽象的知识,帮助他们掌握高中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第二,有较强的持久力和学习能力。学生的持久力和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学习以及课后练习。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由于高中时间紧,学习强度大,因此课堂上的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导致思维不够活跃,成绩也很难提高。第三,具有较强的探索心理。对于未知的事物和自己所不了解的知识,高中学生都有较强的探索和求知心理。这可以促使学生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逐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二、结合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的学习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仅仅是简单的入门,让学生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简单现象作出解释。而高中的课程比较复杂,又有大量的计算,一般都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其目的更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并对其作出解释,从而让学生更加相信科学。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讲述课程的时候灌输的是“成绩为上”的思想,以传授学生知识为重点,而忽略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大多数家长也会给学生灌输“必须考上好大学”这样的思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目标变得歪曲,而基于“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发现物理学习的乐趣,通过学生的探索心理,逐渐改变学生被应试教育禁锢的思想,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在讲述课程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课堂知识与生活,尤其是在讲述比较抽象的知识的时候,要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要为学生设置课前引导,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升华,讲述其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用生活中的物理吸引学生眼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使其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倡导学生分层探究学习
高中物理知识比较难以理解,且物理知识逐步加深的,所有物理知识都相互关联,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关系网,所以导致学生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较弱,就会影响整个物理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中华传统美德就是尊师重道,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有些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由于高中学生数量较多,且学习的知识都有一定的难度,导致教师很难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以及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探究学习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以“学”为主,构建高效课堂。分层探究学习是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基础扎实程度、课堂的接受能力、对知识的吸收能力等进行分层,让学生与学生进行探讨,知识互补,从而促进学生以“学”为主,增强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在分层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量和个人的能力进行分组,如果将两个基础知识都比较弱的学生分配到一组,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从而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还会让学生处处碰壁,降低学习的热情。相反的,如果一个基础知识较强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和一个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但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一起学习,那么他们可以形成知识互补,互相帮助对方补习所欠缺的知识,共同进行探讨学习,从而形成“以学为主”的高中物理课堂。
四、提高物理可视化程度
物理知识来自对生活的发现,与生活中的现象息息相关,而生活中的大多数事物和现象是动态的和可视化的。然而将这些知识总结精简后放在书本上时,就变成了抽象的以及难以理解的知识,不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做到活学活用。改变知识可视化程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利用图像提高物理可视化程度。图像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知识,正如力的示意图,有方向、大小和作用点,或者利用折线图、柱状图等图像将知识形象化,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第二,通过实验来提高物理可视化程度。物理的研究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教师可以在课上播放历代学者或教师所做实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实验中的现象,并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验中的现象相结合,使其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第三,通过幻灯片提高物理可视化程度。幻灯片具有动态性、可视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将其利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亲近,使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利用这些方法增加教学可视化程度的时候要注意引导,主要因为高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他们的学习强度较大,无法将过多的时间放在一科学习上。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在“以学为主”的基础上更快地吸收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有效教学
学生每天都要进行书本上的学习,一直在进行脑力活动,每天都处于高强度学习之中,所以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物理知识是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而实验可以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从而做到快乐学习。物理实验是在拥有一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性实验,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动手操作中加深记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之下放松身心,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因为数据是推出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也是验证公式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学生参与实验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要确保实验活动的有序开展,但又不能过多地参与学生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六、进行教学评价,改进教学方法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的变革之中,而且每一代人所经历的事物或者所喜爱的事物都不一样,所以教学方法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教学转变的成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中体现出来,但是应该在哪个方面进行完善,从哪入手进行改进,教师很难判断出来。那么,让教学的被动方学生来指出该从哪方面入手,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而教学评价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帮助教师了解如何改善教学方法的一个主要途径,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导致学生无法对教师吐露心声,即使在学习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会因为不甘于表达。而教学评价采用匿名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其他顾及的前提下,对教师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正确的评价,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对生活的经验十分重要,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物理课堂变得“以学为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樊杰,于玉和,吴兰红.基于“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构建[J].物理教学,2019(10).
[2]林伟.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
[3]章袁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8).
[4]朱玉荣.探究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
[5]周工廠.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2).
[6]欧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