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设
摘 要:在新时代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被动性到主动性的变化。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罕见,其不仅能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和谐相处,而且能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将以南通著名教师李庾南提出的“自学·议论·引导”模式中的小组合作教学为例,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及形式、实质及有效性、应用模式三个方面简述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13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现今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已经迫在眉睫。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学习心理特点,有学者提出了“自学·议论·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此种教学模式不仅从学生入手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其中议论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此种模式旨在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避免出现主观性过重的课堂教学情况,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及形式分析
在新教育理念下,我们渐渐发现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于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随之应运而生[1],在这一教学方法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最为常见,我们常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其道理就在于此。在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理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概念及形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共同学习非常重要,当我们打开了学生交流的开关,让学生能主动对课堂问题进行交流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随之提升。同时,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模式也能够起到集思广益、互相启迪、共同进步的作用,在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进行如下三个部分的内容。
1.分配学习任务。学生毕竟是学生,一味地放手显然不符合其科学逻辑,因而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依托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我们就必须让学生带着目的地学习。在实际教学前,我们可以根据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问题情境任务、导学任务、分层任务、竞赛任务等多种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与挑战欲望,继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其中,当学生升入初中以后,随着数学教学难度的增大,有些学生会出现跟不上的问题。面对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在进行分组时,我们就应该通过科学编排的方法,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最符合自己的学习成长。在分组任务设置中,我们也应该尽量保证所有学生能够共同参与。
2.加强探究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好学生”全包全揽,“学困生”坐享其成。因而,在实际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探究引导的方法,让小组长先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然后根据这一分工组织学习活动。在学生小组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观察、指导的方法,为学习成绩差、思维缓慢的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设置更简单的探究问题;为学习成绩好、思维灵活的学生提供能够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以此让我们的探究活动更具教育意义。
3.做好全班交流。当学生小组的任务完成以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全班交流的方法,让各小组派出代表就本小组的想法进行讨论与分析,以此让学生能够在各小组的交流、质疑与分析之中探寻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帮扶小组: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疑问都做出尽善尽美的回答,因而在实行小组合作模式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学生小组的力量,利用“以优带差”的方法,通过层层递进的模式,采用优等生辅导中等生、中等生帮助学困生的方式建立帮扶小组。(2)模拟小组:情境教学的方法在现如今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比较常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情景模拟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我们就可以通过模拟小组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数学活动。(3)主题小组:当一个知识点教学完成后,学生群体中会遇见不同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采用主题小组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组建学习共同体,并通过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进行主题问题探究。(4)实践小组:在数学科目的教学中,为了发挥知识的实用价值,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因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常会采用实践活动的方法,在这一教学方法之下,我们就可以通过实践小组的方法让学生以共同协作的方式进行活动探究与活动分析,以此让我们的数学活动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与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理念一经提出就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单靠个人的努力很难真的实现成功,同时,在现今时代的发展中,新时代对团结意识也有一定的要求,因而,为了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给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就必须在学生三观养成的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教学的教育价值。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
小组合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以合作者的态度、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剖析问题继而应用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下,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欣赏他人、赞美他人、从他人的学习中学习优秀方法等一系列的能力。同时,在小组模式下学生小组间难免会遇见分歧,此时我们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适度妥协的意识。因而从本质上看,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其不仅是一种数学学科教育,更是一种学生情感培养。另外,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之间会出现“比拼、竞争”等情况,在他们眼中同学就是竞争对手,因此很多学生并不喜欢将自己的好方法与其他人进行分享。基于此,在新教育理念之下,我们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互相分享、共同学习的意识,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同学其实也是自己的一种学习资源,继而为打造更健康的中国新生代力量铺垫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教育理念指出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开始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中,要想让这一教学模式更具教育价值,我们就应该达成以下几点要求。
1.合作学习应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其与传统教学法不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采用的多是“一言堂”的方法,在那种方法之下教师的话即是“圣旨”,学生只需要照章办事即可,但是在新教育理念之下,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要想让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我们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可以根据小组任务按照自己认为可行的路线进行学习探究。在学生探究中,教师只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即当学生的想法或做法出现严重失误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指点与建议,以此让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能够在自主的思考与专业的建议中得到更科学的成长。
2.合作学习应该具有针对性。在现阶段的很多数学课堂中,常常会出现如“雖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学生并没有真的学到知识”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教师没有科学的发挥出合作学习模式的最大价值。如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就会采用这种方法:先进行课堂导入导出新课知识,然后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板书,之后就让学生以小组的模式进行知识自学。但是在这种方式之下,学生很容易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于是就会出现学生闲聊等问题的出现。因而,在以合作学习理念为依托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该避免小组合作盲目性、随意性等问题的出现,采用更有针对的方法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数学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模式探寻
近年来,合作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在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我们就必须努力探寻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可行模式。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在学生进行数学合作学习时,各教师应该做好角色转变,以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身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双重成长。
1.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共同合作的过程。在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模式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促进者,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如在“因式分解”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先给学生做出任务:探寻ma+mb+mc每项之间的相同之处;若学生找不到思路,各教师就可以采用追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ma、mb与mc之间都含有的成分(即公因式m),以此让学生学会提取公因式的方法;之后再根据课本知识进行讲解练习,以此让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够切实成为知识教学的强大辅助。
2.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谓的合作不仅仅指生生合作,其还应该包括师生合作,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学习。如在“勾股定理”部分知识的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a2+b2=c2这一概念,我们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就直角形的三边长关系进行合作讨论,以此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之余,增进师生关系。
四、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使用这种方法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全面沟通,以此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在合作中切实得到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余彪.“自学·议论·引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9(3):54.
[2]孙志刚.李庾南与“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流派[J].甘肃教育,2019(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