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孟楠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一例自闭症学生,在学校、家庭渴望被关注、获得自我成就感,但当需求无法被满足时,由不良情绪导致产生问题行为的案例。笔者借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从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运用会谈法、合理情绪法进行疏导,以帮助该生认识到自己问题行为的弊端,树立规则意识,学会控制情緒。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案辅导,该生的负面情绪及问题行为有所减少,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自闭症;情绪问题;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4-0047-03
一、个案概况
小力(化名)九岁,患有自闭症,学习、语言、动手能力强,情绪管理能力较差,伴有行为问题,因此,难以融入普校正常学习生活,现就读于特殊学校。
结合ABC量表显示的数据,小力的量表总分高于62分,患有自闭症。根据小力近期的表现,记录观察情况如表1。
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却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纪律意识,有操作任务或者互动游戏时,会迫不及待冲到讲台前,破坏正常教学秩序。
小力有情绪问题,同时伴有行为问题: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伴有大叫、哭喊、用头撞桌子、撞墙、双肘撞桌子等过激行为。
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家里,这不利于小力的学习和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辅导,改善其情绪问题,已刻不容缓。
二、辅导过程
(一)确定问题行为(A)
自闭症儿童多有社会交往异常、依恋安全性水平低的特点,渴望被关注。通过日常观察、评估访谈,发现小力的言语、认知能力都很好,但不善于人际交往,他通过抢先回答问题的方式,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从而获得自我满足感。当老师阻止时,难以自我管理情绪,同时伴有行为问题。基于以上分析,确认小力的问题行为是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的。
(二)确定问题行为发生的前提(B)
通过对小力的观察及对他身边人的访谈,确定小力情绪问题与行为问题的前提情境有三方面:第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第二能够作答的问题;第三影响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被阻止,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分析问题行为发生的结果(C)
小力的情绪问题伴随着问题行为,在学校里,会产生以下的结果:
1.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小力情绪问题伴随的问题行为,如大叫、哭喊、用头撞桌子、撞墙、双肘撞桌子等,不仅会对小力自身造成严重伤害,也容易伤及周围人,存在危险性。
2.影响课堂教学。小力的行为,会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引起同伴的模仿,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3.获得负强化。老师的批评成了对小力的关注,负强化了小力的问题行为,所以,问题行为会越来越多。
三、辅导方法
(一)情绪疏导
起初小力的情绪并不稳定,自闭症儿童的病症往往表现为交流障碍、行为刻板、感情冷漠,对周围环境表现异常,而情绪被接纳更容易促进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多给小力关注,善于发现其优点,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慢慢地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在个案辅导时,我也选择他熟悉的场地,按照引导语,使小力放松下来,为其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推动辅导顺利进行。引导语内容如下:
现在我们先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放下手里的东西,松开手指,闭上双眼。每一天,我们都是那么忙碌,现在我们给自己几分钟时间休息,让身体安静下来。我们清空大脑,此时此刻什么都不要想,放松颈肩、放松上肢、放松大腿、放松双脚。对的,很好,放松、放松,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再来一次,鼻子吸气,嘴巴呼气。我们随着音乐,来到了那向往的海边,脱掉拖鞋,让双脚感受这沙子的温度,感受这沙子的柔软,每走一步,像在享受足底按摩般舒适。我们走到遮阳伞下,摘下眼镜,慢慢地躺在沙滩上,那蓝色的海水击打着沙滩,一声、一声,周围只有这清晰的击打声。阳光温柔地照在我们的脸上,我们微笑着、享受着此刻的安逸。海风迎面吹来,它略带咸味,这是自然的味道,没有添加、没有修饰、没有掺杂,它带来丝丝凉爽,它吹去我们的燥热、吹去我们的疲惫、吹去我们的烦恼。让我们去体会和感受当下,完全地安静下来,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说,什么都不去做。接受发生的一切,一切都是对的。你遇见的人都是对的人,发生的事都是该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该结束的,已经结束了。让我们有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去珍惜、去感恩,去爱自己、去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去爱幸福的生活。现在的你,疲惫感有没有减少?心里堆积的情绪有没有减少?身体里有没有重新充满力量?是不是现在有想做的事情?那么你可以慢慢地睁开双眼,重新感受这个世界,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二)认知调整
在与小力建立信任后,根据小力的情况,首先帮助小力对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情况有所认识,正确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让他知道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顺心如意的,要尝试接纳当下生活、环境,学会适应与接受。寻找小力行为、情绪问题的发生机制,与其共同分析一系列行为的利弊,帮助他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访谈内容如下:
问:你最喜欢哪个老师?
答:段老师。
问:那段老师的课上,有没有表现得很好?
答:没有。
问:你做了什么?
答:我上去回答问题,段老师不给我操作电脑,我就发脾气了。
问:你发脾气、大哭、大叫、砸东西有什么好处吗?
答:老师就会知道我着急,我就能先回答问题。
问:这样有什么坏处吗?
答:带给周围人坏情绪,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胳膊撞得有点疼,破坏了物品。
问:老师心急的时候,也会有脾气,但是哭闹、大叫、撞头、撞手肘,这些不当做法只会是一种短暂的情绪释放,自己舒服了,却影响了周围人,伤害了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那问题得到解决了吗?
答:没有。
問:我们以后还会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吗?
答:不了。
问:遇到问题时,我们用负面的情绪与之对抗,不如尝试接纳它,面对它,我们可以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用合适的方法共同来解决问题。
(三)替代行为
小力常以自我为中心,冲到讲台完成任务是为了引起关注,满足自我需要;而问题情绪的产生是由于自我需求未被满足,需宣泄所导致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纪律要求,采用符合课堂规范的行为代替问题行为,能有效避免问题的发生。小力想要回答问题时,举起右手来向老师示意,而不是冲上讲台;想要发脾气时进行放松训练,而不是通过喊叫、摔东西发泄等。
(四)建立奖励机制
当小力能按照老师要求约束自己行为时,进行适当奖励,如操作电脑游戏、活动代币、免做一次家庭作业等,给予一定的激励。
(五)家庭干预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是一个人应该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家庭环境、父母关系的和谐程度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态度很重要,一味地妥协、迁就、没有原则,会使小力更任性,家长也会逐渐失去威信,因此父母要和老师一样统一要求,做到赏罚分明。
综合考虑其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因素,判断该行为是否恰当。可将事情进行分类:第一类:不可以、不同意、不支持、不可挑战的事情。第二类: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面对的事情。第三类:无关紧要、琐碎的事情。
孩子做了第一类事情时,家长要做到不让步、不动摇、保持权威;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完成第二类事情;第三类是生活中与儿童发展语言、培养技能相比没那么重要的琐事,暂不干预。当小力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一二类事情时,立即给予表扬奖励。
(六)挖掘长处,表扬鼓励,树立自信
小力对音乐感兴趣,会打击乐,每次有大型活动,都会在台上表演。自闭症孩子有特长,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追求音乐梦想,是难能可贵的事,老师、家长要给予支持,让小力在激励中收获快乐与自信,在追梦的路上越走越远。
四、辅导效果
本案例一共进行了5次辅导。辅导后发现小力的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认知能力有所提升,不良情绪有所改善。情绪控制能力有所提高,精神放松、愉悦,交往中,亲社会性增加,行为问题减少,会尝试帮助其他同学;课堂上,等待时间延长,在老师提问时,能够做到举手回答,遵守纪律,冲上讲台的行为有所减少;在家里,发脾气的频率减少了,当遇到情绪问题时,会主动要求妈妈播放老师录制的情绪调节音频,进行放松与疏导。
五、辅导反思
自闭症儿童性格比较内向,缺乏安全感,想取得他的信任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个案辅导时,要选择他熟悉、能够接受的环境,从关心、关爱的角度出发,让其感受到温暖,双方建立信任感,从而使辅导过程更加顺利。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特殊儿童心理的发展变化,为他们的问题行为寻找合适的解决措施。同时做好家校沟通,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家校共育,让孩子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文明学生。
参考文献
[1]秦宗南. 延迟满足对自闭症儿童情绪问题干预成效的个案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姚娜. 自闭症儿童家长情绪问题的个案介入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8.
[3]冯晔.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运用于重度自闭症儿童情绪干预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0(7):58-60.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江门,526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