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 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提升

2020-12-23 04:10潘晓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积极心理学青少年

潘晓敏

〔摘要〕生命意义感是个体认为自己生命有意义,能够清晰地意识到生活的目标和使命,并且愿意不断地增强对生命含义、目标和使命的认识和理解。生命意义感与个体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提升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不仅可以减少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发生,更能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可从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本身四个方面做出行动,提升青少年生命意义感。

〔关键词〕生命意义;心理危机;积极心理学;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4-0032-04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轻率对待生命的事件频频发生。2020年疫情以来,全国各地青少年出现心理危机及以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的现象更为严重:

7月2日,广东省深圳一中学生因被考试作弊被抓,考试结束后从教学楼跳楼自杀;6月19日,湖南省长沙一中学16岁男生因被老师质疑考试作弊,从5楼纵身跳下;5月13日,山东临沂一初中生考试时玩游戏被没收手机,回家后跳楼身亡;5月12日,广西南宁12岁男孩被父亲責备沉迷手机,次日从32层跳楼身亡;3月27日,深圳两名14岁中学生轻生跳楼……此外,青少年学生自我伤害事件更是频频出现。

从表面上看,每个青少年自我伤害或结束生命都有自己的原因,但最本质的原因,是他们生命意义感太低导致对自己生命的漠视。生命意义感,是个体认为自己生命有意义,能够清晰地意识到生活的目标和使命,并且愿意不断地增强对生命含义、目标和使命的认识和理解[1]。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学生逃课、厌学、沉迷游戏、情绪消极等常见现象同样也反映出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生活目标、丧失生命意义感。

积极心理学正是通过理解人们如何寻找和追寻生命意义,从而促进个人达到自我实现。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高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促进其积极心理发展,是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也是生命意义形成的重要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人最容易质疑生命意义,因此,帮助青少年学生找到生命意义感,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和积极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2]中明确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生命意义感的研究,在梳理生命意义感对个体的影响中,提出如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升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

二、生命意义感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危机的关系

生命意义是个体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对个人的生存至关重要,而缺乏生命意义是产生心理问题和选择自杀的重要原因,很多心理问题都源自生活的空虚感和价值观的矛盾[3]。北大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4]在2016年也提出“空心病”的社会现象,认为生命意义的缺失是目前导致青少年群体产生空心病的根源。尽管它不是一种精神疾病,但是它依然会导致学生出现自杀行为。生活目的和生命意义感对个体自杀态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生活目的明确、能客观认识生命意义的个体更倾向于对自杀持否定态度[5]。如果生命意义感缺失,个体的身心健康以及幸福感水平就会比较低[5-6] ;较高的生命意义感水平可以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会加强自己身体功能方面的训练,对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是积极心理健康的良好指标[7-8] 。

(二)生命意义感与情绪的关系

生命意义感与情绪密切相关。国外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对生命意义感有积极的影响,消极情绪则具有消极的影响[9]。另外,强烈的抑郁感可能导致无意义感,进而会产生自杀的想法。生活中所遭受的困难,也会使得个体感到无意义,可能导致抑郁症甚至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10-11]。国内实验研究表明,低水平生命意义的青少年倾向于对积极信息产生注意回避,而对消极信息产生注意偏向,因此越容易体验到消极情绪而较难体验到积极情绪[12]。

(三)生命意义感与自尊的关系

自尊可直接影响个体的生命意义感。自尊即自我价值感,是个人在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13]。研究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自尊与生命意义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自尊可直接影响个体的生命意义[14],对生命意义感有正向预测作用[15]。而在中学生群体中,自尊水平与生命意义感也呈正相关,即中学生的自尊水平越高,其生命意义感就越高。高自尊水平的中学生往往更加自信、乐观,在学习和工作上更努力,表现更加出色,这些积极心理品质都对生命意义感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16]。

(四)生命意义感与家庭相关变量的关系

很多的调查研究表明,生命意义感的不同会受到家庭相关变量不同水平的影响。不少研究者认为,家庭氛围是否融洽对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产生不同影响:家庭氛围不和谐,子女的生命意义感低;家庭氛围和谐,则子女生命意义感高。父母教养方式会显著影响个体的生命意义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果能够更加民主,体现出与孩子关系的平等,孩子就会有较高的生命意义感[17];反之在权威型、专制型的家庭教养环境下,孩子的生命意义感水平较低[18]。另外,父母心理控制与中学生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越高,中学生生命意义感越低[16]。

三、提升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策略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从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个方面总结了提升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一些策略。

(一)学校方面

1.开展生命意义团体辅导

在生命意义的干预研究中,已有的致力于提升生命意义感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贺绵香[19]的研究表明,意义治疗团辅方案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有即时性和持续性效果。杨盈和包陶迅[20]的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并能减少抑郁。由此可见,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对提升个体生命意义感有促进作用,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中也应包含该主题的团体辅导,开设一系列生命教育主题的团体辅导课程。在过去一年,我开展的“认识你我他和生命意义”“生命的思考”“生命的体验”“独特的我”“我有小目标”“时间有规划”“生命和梦想”等生命意义系列团体辅导活动,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能促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生命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感悟生命、珍爱生命,这无疑对提升青少年生命意义感具有促进作用。

2.学科渗透

法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强调文化环境的营造,学校不仅通过专门课程的开设来进行生命教育,还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历史、地理、文学、社会等多门学科之中[21],这些隐性的生命教育课程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国外的教育经验也提示我们,除了开展专门的生命意义团体辅导之外,我们还需要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让学生在每一个学科学习中都能够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并不断寻找生命的意义。比如语文教学中,教师便可挖掘教材中相关教学内容(如张全民的《敬畏生命》、胡适的《我的母亲》、鲁迅的《社戏》等),帮助学生对生命进行体验和思考,还可通过布置与生命相关的作文、日记、读后感等作业,促进学生关注生命状态、畅谈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3.开展丰富活动

生命意义感不仅来自课堂,更来自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不仅要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更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青少年体验生命意义、寻找生命意义。相关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有密切關系,对生命意义感有促进作用[22]。因此,学校体育锻炼必不可少,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校每天也要安排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

另外,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也有利于他们寻求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学校可多开展一些综合性活动,如不同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才艺展示、亲子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家庭方面

个体的成长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家庭氛围和家长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生命意义感的建立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家庭应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及教育方式的恰当使用。青少年正处于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面对权威型、专制型的父母,青春期具有的情绪不稳定、敏感、叛逆、冲动等特点会显得更加明显,而这些特点也会导致权威型父母更权威、专制型父母更加专制。当双方意见不一并且均不退让、以强硬的方式解决问题时,亲子冲突很容易就产生,这就增加了孩子的负性体验,进而导致他们的生命态度比较消极,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生命意义感。

民主型教养方式能体现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因此,面对青少年出现的一些问题,家长应先理解、接纳孩子,并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沟通,争取成为孩子的朋友,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孩子困惑,给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从家庭的角度给孩子更多的积极体验,提升孩子的生命意义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社会方面

青少年的生活场域除了学校、家庭,还有社会这一大环境,其生命意义感的提升也不仅限于学校和家庭,社会也同样要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负起责任。对于社会来说,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产生服务和奉献意识,在服务过程中领悟生命的价值,培养人道主义救助精神[23]。另外,媒体机构应以正确、积极的舆论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生命,传播正能量;社区邻里也可多开展互助互爱的活动,带领青少年感受人间温情……在一系列活动的助力下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渲染下,青少年便能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更能积极不断地寻找新的生命意义。

(四)学生方面

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做出努力,生命意义感的提升还需要青少年自身有所行动。青少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行动。

1.学会时间管理。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能够对生命意义感产生正向的预测作用[24]。青少年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来培养自己管理时间的能力,尝试给自己制定计划,与同学分享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更高效率的经验。

2.拓展兴趣爱好。Steger等[25]在研究中指出,高生命意义的个体有很少的物质滥用行为,而手机依赖恰恰属于典型的物质滥用行为。葛续华[26]研究中也指出,青少年学生在寻求生命意义过程中,可能会容易导致过多使用手机这一媒介。因此,青少年学生应有意识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学校、家庭、社会活动,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避免手机等物质依赖。

3.正确看待自己。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需要正视问题,正确看待自己,把困难当作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和考验。同时,不断探索自我,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自尊、悦纳自我。

4.学会求助。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或自己找不到生命意义感时,可找人诉说或者寻求帮助,通过多种途径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并解决问题,从而给自己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更好地在生活中体验自我的价值和意义。

四、总结

总之,青少年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提升青少年生命意义感迫在眉睫。生命意义感不仅可以减少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发生,更能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引导青少年寻找人生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生命意义感是十分必要的。

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提升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让我们携起手来,帮助青少年提升生命意义感,减少青少年自我伤害、轻生事件的发生,让祖国的接班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Steger M F,Mann J R,Michels P,et al. Meaning in life,anxiety,depression,and general health among smoking cessation patients[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9,67(4):353-35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EB/OL].( 2010-07-29)[2019-04-18].http://Old. moe.gov.cn/pu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linfo_list /201407/xxgk_ 17 1904.html

[3]张姝玥,许燕,杨浩铿.生命意义的内涵、测量及功能[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756-1761.

[4]徐凯文.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R].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2016.

[5]Zika S,& Chamberlain K.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eaning in lif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1,83(1):133-145.

[6]Heintzelman S,& King L. Life is pretty meaningful[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14,69(6):561-574.

[7]Kleftaras G,Psarra E. Meaning in Life,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a comparative study[J]. Psychology,2012,3(4):337-345.

[8]Blazek M,& Besta T. Self-concept clarity and religious orientations:prediction of purpose in life and self-esteem[J].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2012,51(3):947-960.

[9]Joshua A. Hicks,Laura A. King. Positive mood and social relatedness as information about meaning in life[J].Posit Psychol,2009,4(6):471-482.

[10]Fitzpatrick J J. Preventing suicide:developing meaning

in life[J].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2009(23):

275-276.

[11]Yang W,Staps T.& Hijmans,E. Existential crisis and the awareness of dying:The role of meaning and spirituality[J]. Omega Journal of Death and Dying,2010,61(1):53-69.

[12]张姝玥,许燕.不同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程度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1):28-31.

[13]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4):289-292,382.

[14]雷颖,赫中华.陕西省某中医院校大学生自尊、心理弹性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J]. 职业与健康,2019,35(23):3273-3277.

[15]谭亚菲. 大学生生命意义与自尊、内外控制倾向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5):823-825.

[16]卢星辰. 父母心理控制与自尊对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17]侯艳飞,赵静波,杨雪岭. 大学生被父母情感虐待与安全感、焦虑症状及生命意义感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62-1264.

[18]张颖,纪伟,卓然,等.大一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8 (2):155-156.

[19]贺绵香.意义治疗团体方案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干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1.

[20]杨盈,包陶迅.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干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30-1832.

[21]王慧琳.法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6(1):65-68.

[22]罗凯,李韬.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生活满意感的研究综述[J]. 山東工业技术,2013(5):143-144.

[23]张瑞平,党文婷,张龙萍,等.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教育探索,2012(6):89-90.

[24]李方明. 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生命意义感的作用机制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25]Steger M F,Frazier P. Meaning in life:one link in the chain from religiousness to well-being[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5,52(4):574-582.

[26]葛续华.青少年手机依赖与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4):25-28.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学校,深圳,518114)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积极心理学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