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金带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26
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由细菌造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早期症状不容易引起重视,长期可累及牙槽骨、牙骨质等,从而形成慢性牙周炎[1]。精神病患者因疾病特点缺乏个人生活和自理能力,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衰退,需长期服用精神药物,因口腔维护能力较差,更易患口腔疾病[2]。因此,临床应重视精神病患者口腔护理,并给予其更多的关怀与护理指导。本研究对精神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实施系统化口腔护理,旨在探讨其对患者口腔卫生健康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15例,女 17 例;年龄 30~56岁,平均(40.12±5.97)岁;其中精神分裂症10例,抑郁症8例,焦虑症14例。对照组男16例,女 16例;年龄31~55岁,平均(41.32±6.01)岁。其中精神分裂症9例,抑郁症10例,焦虑症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病程持续2年以上;(2)简单认识汉字,有沟通能力;(3)精神量表(BPRs)≤35 分;(4)抗精神病药物剂量较稳定;(5)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躯体性疾病患者;(2)无牙患者;(3)肝肾功能障碍者;(4)脑器质性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口腔护理干预,如遵医嘱服药、口腔观察、饮食干预等。观察组应用系统化口腔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①口腔构造: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牙齿功能作用、牙齿结构和牙齿不同类型。②清洁工具: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牙膏的不同种类,牙线、牙线棒、漱口水等各种口腔清洁工具的选择和使用。(2)制定计划: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根据患者自身生活习惯,为其设定健康生活作息表,如不熬夜,按时刷牙,多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良性循环。(3)心理干预:因慢性牙周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齿疼痛,易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需注意安抚患者不良情绪,耐心倾听患者想法,了解其内心情绪变化,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可采取音乐疗法等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4)牙齿清洁:向有生活自理能力、病情较轻患者展示正确刷牙方式,指导患者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习惯。患者采用用竖刷法,提高清洁效率,刷牙时牙刷轻轻擦拭舌苔,清除舌苔残留的食物碎屑。嘱咐患者刷牙后彻底漱口,清除口腔食物碎屑和残留牙膏。并且依照一定的顺序对全口的牙齿进行清洁等。(5)卧床患者口腔护理:为因身体原因长期卧床、神志不清或无力刷牙的患者实施口腔护理,早晚各1次。使用无菌钳夹紧漱口液浸泡过的棉球,以防掉落至患者口腔中。棉球浸液湿度适合,指导患者张嘴配合,擦拭时动作轻柔,防止患者将漱口液误吸入气道,造成窒息。实施口腔护理前要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无菌操作,以免交叉感染。(6)饮食护理:嘱患者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切忌进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严格戒烟禁酒。如因牙齿疼痛而影响正常进食,可适当增加新鲜蔬果摄入量,切勿因疼痛拒绝进食。(7)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可随便改变药物用量和停药,重点强调按时按量服药。使用双氧水冲洗牙龈沟或牙周袋,用碘甘油涂抹伤口,用餐后让患者漱口,以免菌斑累积。干预8周。
1.4 评价标准 (1)口腔健康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口腔健康情况。采用我院自拟口腔健康调查表来评分,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52,重测效度为0.862,包括舌头、牙龈、唾液、口腔清洁程度等9个项目,采用3级评分法,总分为18分,分数越高表示口腔健康越差。(2)不良反应:溢脓、红肿、牙齿松动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口腔健康情况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口腔健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口腔健康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口腔健康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口腔健康情况比较(分,±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3 2 3 2 t P干预前 干预8周后 t P 1 2..0 2±2.3 4 9.1 3±2.6 4 4.6 3 4 0.0 0 0 1 2.1 0±2.2 9 5.4 4±1.3 7 1 4.1 1 8 0.0 0 0 0.1 3 8 7.0 1 8 0.8 9 0 0.0 0 0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口腔健康问题对于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而言尤为常见,大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长期服用精神药物,并伴有各种躯体疾病,活动减少,增加各类炎症出现的可能[3-4]。口腔卫生属于自我照护行为,而精神病患者与人沟通相对困难,难以获取有效的医疗照护信息,严重缺乏健康行为认知,属于低健康素养群体。
常规护理多注重疾病本身管理,对患者口腔卫生关注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影响精神病患者口腔疾病的原因,缺乏针对性护理措施[5]。而系统化口腔护理将患者口腔卫生健康状况作为重点,能够通过了解患者口腔卫生需求,以主动积极的服务态度提供针对性的口腔护理服务,尽可能的改善患者口腔卫生健康状况[6]。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8周后口腔卫生健康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系统化口腔护理应用在精神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口腔健康状况。
系统化口腔护理通过健康宣教,耐心亲切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7-8];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用药指导,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大药效,为疾病康复做好基础工作;通过饮食干预以确保患者营养均衡,并避免对口腔造成刺激,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能促进病情康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牙齿清洁,可避免患者口腔内残留食渣,滋生细菌,造成口腔内疾病加重。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以确保药物能够更好地发挥消炎、杀菌和止痛等作用,可减轻患者口腔不适症状[9-10]。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口腔护理是保证其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口腔内健康的牙齿有利于咀嚼消化,保持良好体内营养平衡,因而需更加重视对此类患者的口腔护理。
综上所述,系统化口腔护理能够改善精神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