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淼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453003
临床将≤35岁的宫颈癌患者称为年轻宫颈癌患者,根治术是临床治疗早期宫颈癌主要手段,可挽救患者生命[1-2]。但因术后患者丧失生育功能,极易产生低落、烦躁等不良情绪,对术后恢复不利,故临床需给予合理、科学护理措施干预。常规护理虽具有普适性,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仅注重疾病护理,缺乏心理、社会层面干预,且针对性不足,效果并不理想。病友同伴支持的互助模式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可通过同类病友之间共享真实抗病经历实现相互影响,产生情感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对待疾病态度。基于此,本研究对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采取病友同伴支持的互助模式,旨在明确其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年轻宫颈癌患者86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可比见表1。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诊断、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癌;年龄≤35岁;均具备宫颈癌根治术指征;受教育程度均为小学及以上;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者;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异常者;合并精神疾病、认知异常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两组均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于患者出院前完善其出院计划及个人信息资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进行简单健康指导,告知良好心态、积极应对方式对术后病情恢复重要性;于其出院后提供微信在线咨询,1次/周,40min/次,对患者所遇问题进行解答,并给予简单心理疏导,协助其排解不良情绪。持续干预6周。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病友同伴支持的互助模式。(1)招募成员:经由网络宣传、门诊张贴海报、电话随访等途径招募宫颈癌病友同伴支持小组组长,招募标准为于本院接受早期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程2年及以上,性格积极向上、开朗、乐于助人,且具备一定沟通能力,愿意承担同伴支持教育工作者。共招募4名,对其进行培训,并给予电话费、交通费补助。(2)集体交流:于患者出院前向其介绍病友同伴支持的互助模式基本概况,通过微信、QQ等方式使其加入宫颈癌病友同伴支持小组,由前期招募的组长建立微信群,定时发布对宫颈癌术后恢复有利的健康知识及改善不良情绪方法,并组织同伴支持小组互助活动,活动内容由组内成员讨论、协商后决定,1次/周,以术后恢复经验传授、自由讨论、结合实例等形式进行集体交流,组长分享自身成功对抗疾病、恢复正常生活经历,增强患者恢复信心;观察每位成员表现,鼓励其积极参与讨论,对其所遇问题进行探讨,寻找解决方案,增加小组成员间互助意识,强化彼此信任感、认同感,使其转变对待疾病态度;(3)一对一指导:每次集体交流后由组长对组内每位成员进行“一对一”同伴指导,引导患者倾诉内心感受,表示理解,且感同身受,并讲述自己克服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及身心状态提供合理性、针对性建议,使其释放内心不良情绪,积极应对疾病。持续干预6周。
1.4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两组干预前、干预6周后采用段泉泉等[3]文献中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判定,分值越低,则提示心理状态越好。(2)希望水平,两组干预前、干预6周后采用Herth 希望量表(HHI)[4]评分判定,包括采取积极的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3个维度,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按照以1~4分进行统计,总分12~48分,分值越低,则提示希望水平越低。(3)应对方式,两组干预前、干预6周后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5]评分判定,包括回避、屈服、面对3个维度,其中面对属于积极应对方式,分值越高越好,回避、屈服属于消极应对方式,分值越低越好。(4)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6]判定,包括 19 项内容,每项均按照 1~5 分进行统计,总分19~95分,划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状态 观察组干预6周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 2。
2.2 希望水平 干预6周后,观察组采取积极的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应对方式 观察组干预6周后屈服、回避评分较对照组低,面对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2.4 护理工作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对
照组高(P<0.05)。见表 5。
宫颈癌属于临床最常见女性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每年平均新发病例为13.15万,其发病率高达146/10万,且发病群体趋于年轻化[7]。宫颈癌根治术虽疗效较好,但术后患者因缺失自身重要器官及功能,加之生理紊乱等原因,导致其心理状态、应对方式产生不良改变,需给予可靠干预措施加以改善[8]。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6周后 干预前 干预6周后观察组 4 3 6 1.9 2±4.3 6 4 5.2 0±3.2 2 5 7.3 6±4.7 9 4 4.3 8±3.1 0对照组 4 3 6 1.4 3±4.0 2 5 0.0 1±4.1 4 5 7.1 0±4.2 6 5 0.4 5±3.8 6 t 0.5 4 2 6.0 1 4 0.2 6 6 8.0 4 0 P 0.5 8 9 <0.0 0 1 0.7 9 1 <0.0 0 1 S A S S D S t P t P 2 0.2 2 8 1 7.9 2 2<0.0 0 1<0.0 0 1 1 4.9 1 8 7.8 5 6<0.0 0 1<0.0 0 1
表3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比较(±s,分)
注:同组内干预前后*P<0.05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6周后 干预前 干预6周后 干预前 干预6周后观察组 4 3 6.2 7±1.0 6 1 3.2 4±2.0 5* 6.8 8±1.2 6 1 3.3 7±2.1 3* 6.3 9±1.1 3 1 3.6 7±2.2 1*对照组 4 3 6.6 1±1.3 4 9.8 9±1.7 2* 6.9 3±1.0 7 9.7 5±1.7 6* 6.1 7±1.3 0 9.5 5±1.9 2*t 1.3 0 5 8.2 0 9 0.1 9 8 8.5 9 2 0.8 3 8 1 1.4 6 8 P 0.1 9 6 <0.0 0 1 0.8 4 3 <0.0 0 1 0.4 0 5 <0.0 0 1采取积极的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
病友同伴支持的互助模式是通过病友、同伴分享自身疾病管理技巧、生活经验,不仅可使患者获取充分情感及知识支持,还可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疾病与日常生活,改善生活质量[9]。杨绍平等[10]研究中将同伴支持协同护理应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延续护理中,其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基于此,本研究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给予病友同伴支持的互助模式,数据显示,干预6周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该模式可显著减轻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本研究首选通过招募具备同类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史且恢复良好者作为同伴支持小组组长,并要求其性格积极向上,从而确保其对患者产生积极正面影响,保障干预效果。同时,本研究通过组织组内成员集体交流、组长“一对一”同伴指导等途径实施干预,可帮助患者减轻内心负担及心理压力,从而改善心理状态。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6周采取积极的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病友同伴支持的互助模式可提高希望水平,改善应对方式。分析原因,本研究通过术后恢复经验传授、自由讨论、结合实例等形式进行同伴相互交流、讨论,患者可寻找到充足情感支持,且由组长分享自身成功对抗疾病、恢复正常生活经历,有利于提高其希望水平。此外,在“一对一”病友同伴指导过程中,组长讲述自己克服所遇问题及困难方法,为患者提供合理性、针对性建议,有助于患者形成积极应对方式。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见病友同伴支持的互助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表4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比较(分,±s)
表5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例(%)]
综上可知,病友同伴支持的互助模式应用于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可显著减轻不良情绪,提高希望水平,改善应对方式,且护理工作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