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边境地区跨界民族网络自媒体的使用与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
——以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族为例

2020-12-23 06:23:30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塔吉克塔什库尔干赋权

唐 红

(石河子大学 文学艺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我们正处于一个网络社会兴起的大时代,一幅全球网络化的图景正在展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新媒介的使用拉近了边疆与世界的距离,成为社会变迁的加速器。本文的研究对象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族生活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地区,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塔吉克族属于典型的跨界民族,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语境下,正处于以畜牧为主,农耕为辅的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急剧社会变迁之中,网络媒介的进入和使用,对塔吉克人的生活方式、经济结构、社会文化形态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伴随着网络媒介逐渐嵌入塔吉克人的社会生活,塔吉克人对网络媒介进行着改造、挪用和创造性的使用,一批由塔吉克人自办的网络自媒体悄然兴起,在塔吉克人传统社会的转型和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新媒体、社会文化、族群发展”的视野下展开,在新媒介赋权的理论观照下对塔吉克族网络自媒体的使用与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塔吉克网络自媒体的兴起

中国境内的塔吉克人主要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县的塔吉克人是生活在中国境内的世居民族,关于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有迹可循的历史最早可在《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籍中找到。根据《新疆年鉴2019》统计,新疆塔吉克族为5.35万人左右,2019年底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有塔吉克人3.37万余人,占全县人口的80%以上[1]。新疆互联网网络建设起步于1993年,1998年塔什库尔干县城区单位可接入互联网,自此网络媒介逐渐进入塔吉克人的日常生活。目前,塔什库尔干县有移动、电信、联通三家网络运营商。截止2017年12月,上网人数近3.1万人,其中,手机上网占比60%以上,塔吉克族网民占比达到70%以上,30岁以下年轻网民占比达到80%以上。①由此可见,网络媒介在塔吉克人生活中的使用已较为普遍。

目前在塔吉克人中关注量较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大致有10个,这些公众号的创办者大多是在乌鲁木齐或北京、上海等地上过大学后回到塔什库尔干县工作的塔吉克青年,也有家在塔什库尔干县,目前在新疆其它城市工作的塔吉克学者,还有从塔什库尔干县到北京上大学的塔吉克在校大学生。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包括塔吉克族的历史、文化、习俗、自创民族音乐作品等。在笔者考察的10个公众号中,2013年创办的微信公众号“中国塔吉克”是创办时间最早的。其它9个公众号,分别创办于2014年到2017年之间。这些公众号一般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字,除了公众号“Tajikology”只使用汉语文外,其余9个公众号都使用了包括“拉丁字母塔吉克语”在内的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字,有两个公众号既使用了“拉丁字母塔吉克语”,又使用了“阿拉伯字母塔吉克语”。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塔吉克人创办的微信公众号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由塔什库尔干县移动、电信、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提供。

此外,在“美篇”“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塔吉克人进行网络自媒体的创建。

二、塔吉克民族音乐的现代创制与传播

塔吉克人对待网络媒介新技术的态度比较积极,尤其是知识层和年青人,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利用网络自媒体进行创造性活动,这一点在利用网络自媒体进行族群音乐的创制与传播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一)网络自媒体与族群音乐的创制、传播

对于长时期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塔吉克人来说,民歌是储存塔吉克人文化记忆的特别载体,已经融入到塔吉克人的身体记忆中,是塔吉克民族文化独特的基因。塔吉克民歌是塔吉克人文化结构的支点之一,也是塔吉克人口头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塔吉克民歌于2010年入选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塔吉克人相关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知道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这首插曲是由塔吉克民歌《古丽碧塔》改编而来的。这首歌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塔吉克人为外界所知的一个代表性文化符号,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对塔吉克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遮蔽,也使得塔吉克人为外界所知的文化形象显得单一。网络媒介具有的技术特性为塔吉克人创制、传播自己的族群歌舞文化,构建立体生动的族群文化形象提供了可能。

热爱歌舞是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人的社会风尚。在塔什库尔干县热爱音乐的人特别多,他们不仅仅欣赏歌曲,还喜欢自己作曲写歌、创制歌曲音频或视频。现在塔什库尔干县有很多新生代的歌手,这些歌手大多不是职业歌手,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自己的职业。塔吉克人在长期制作音乐的传统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民间制作发行系统。在传统媒介时代,通常是在县里的文工团录制一个母带,或自己找录音机录制一个母带,再交给县里一家照相馆的人用双卡录音机翻录,再以三块五人民币一盒的价格出售。当年的照相馆现在已经更新成电脑服务部,主要业务是复印、扫描、打印以及婚丧嫁娶的录像拍摄。新媒体时代,塔吉克人自创的音乐制作发行机制发生了改变,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热爱音乐的塔吉克人通常会购置一台配置较高的电脑,一台音乐调音台,搭配midi键盘没有音乐调音台的,直接用音乐制作软件或影视剪辑软件,经济条件有限的则到有器材的朋友处借用,他们利用这些设备在家里或工作室制作音乐音频或视频。

原创音乐的音视频制作完成后一般发给在塔什库尔干县有一定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在目前塔吉克人创办的比较有影响力的10个“微信公众号”中,有9个公众号主推原创音乐,微信公众号“WakhanCorridor”和“TajDaR”都明确标明是音乐平台。近年来一些塔吉克歌手意识到网络传播的重要性,专门开设微信公众号来发布自己和他人的音乐作品。2017年3月塔什库尔干县知名歌手依马木艾力开设了“依马木艾力塔吉克平台”,一年内发布了自己和他人的22首原创音乐作品。

(二)原创音乐中的文化符号与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

流行于网络空间中的塔吉克现代原创音乐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和族群文化特征。塔吉克传统风格的歌曲主要采用鹰笛、巴朗孜阔木、手鼓之类的原声乐器配乐演奏,器乐声极具辨识度,独特的器乐声就是塔吉克人的文化符号,只要器乐声一发出,塔吉克人或熟悉塔吉克音乐文化以外群体成员就能立刻辨识出这是新疆塔吉克人的音乐,网络时代的塔吉克音乐不再是传统的民间齐奏而是有和声的重新编曲。在塔吉克传统乐器中,最具有塔吉克文化象征的是鹰笛,鹰笛是塔吉克“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塔吉克学者西仁·库尔班认为,“鹰是塔吉克人的象征和庇护神,亦有可能是塔吉克人在远古时代的图腾”[2]91。围绕鹰崇拜,产生了与鹰相关的鹰笛、鹰舞,形成了塔吉克人的鹰文化。鹰舞在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鹰笛和鹰舞是塔吉克人最具标识性的文化符号。从塔吉克民歌被大量翻唱且在网络空间中的广泛传播可见,作为塔吉克人文化记忆的民歌始终是塔吉克人在网络时代进行现代音乐创作的源泉。在电脑服务部YM收集的24位目前在塔什库尔干县享有知名度的民歌手演唱的230首歌曲中,有40%以上翻唱的是塔吉克民歌艺术家伊萨克原创的歌曲。

在网络空间中创制传播的除了塔吉克传统风格的歌曲外,还有另一种流行风格的塔吉克原创音乐。一般采用电声,融合南亚、欧美音乐元素,歌词使用的语言常出现塔吉克语、英语、汉语等混搭的现象,具有国际化风格。微信公众号“Tajik看世界”的创办人说:“在我们平台上发的歌曲,传统的有,现代的也有。现在塔县像依马木艾力这样有名的歌手,传统的能唱,现代的也能唱。主要的内容和祖国、家乡、爱情、生活有关。”这一类歌曲在风格上表现出文化的混搭,在歌曲中有塔吉克人传统民歌的元素,也会用到鹰笛之类的器乐声,经过电子合成编曲后具有了更多的现代感。一方面体现出塔吉克人作为跨界民族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表现出塔吉克人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自我认知的变化,不再是他者认为的地处遥远的族群的某种“原始”风貌,塔吉克人在网络空间中表达的更多的是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是或能够是的样子,他们在网络空间中建构的是一种具有理想自我诉求的文化身份。

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塔吉克人原创音乐作品标题中多含有“塔吉克”“塔什库尔干”“帕米尔”“色勒库尔”“冰山”“鹰笛”“雪莲”等词汇,具有较强的地域和族群文化指向性。在网络空间中流行的塔吉克原创音乐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从乐器、旋律、曲风到主题、歌词都可以辨识出塔吉克人的文化符号。苏珊·朗格(Susanne K.Langer)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的创作”[3]37的观点,而塔吉克人的原创音乐就是他们情感的符号表达,他们的情感产生于特有的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环境之中。长期以来,塔吉克音乐既有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和包容,也有自己较为稳定独特的风格。进入网络时代,在利用网络媒介进行的创制和传播中,他们在多元与独特、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这个过程也是他们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追寻和建构的过程。

三、塔吉克民族文化的图像记录与网络传播

塔吉克人擅长用视听语言符号呈现自己生活环境中独特的自然风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民风。除了音乐外,摄影也是塔吉克人业余生活中的一种社会风尚。

(一)塔吉克文化图像网络传播的方式

比较随机的传播出现在个人微信朋友圈、QQ动态、QQ群、微博、百度贴吧等互联网应用中。随机传播以百度贴吧的传播量最大、传播的图片内容最为丰富。目前塔吉克人使用较多的贴吧主要有3个:“tajik吧”“塔吉克吧”“塔吉克族吧”。3个贴吧中“塔吉克族吧”具有较强的传播影响力,目前关注人数超过6千,发帖量超过6万(1)数据来源于塔吉克族吧首页.https://tieba.baidu.com/f?fr=wwwt&kw=塔吉克族[2018-02-25]。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一些热爱摄影,有传播意识的塔吉克人运用“美篇”APP专门制作、传播塔吉克文化图像专题。他们除了传播自己的作品外,还会与微信公众平台联动,在微信平台上打广告面向全县付费收集“塔县老照片”,将收集起来的作品进行整理、编辑,配以适当的专题名,通过“美篇”在网络空间中展示、传播。对于长时间没有自己族群文字的塔吉克人来说,他们把图像作为一种记录、保存和传承自身文化的方式,他们注重透过图像中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符号向世人展现群体文化形象、传递群体文化精神,对于塔吉克人来说这些具有鲜明特征的图像符号既是对今天的记录,也是构成明天的文化记忆的元素,是建构民族文化的特色资源。

(二) 民族群体文化的图像呈现

对于塔吉克人群体文化的图像呈现,笔者主要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美篇”用户和关注人数、发帖量相对较大的百度贴吧“塔吉克族吧”。美篇用户中最突出的是“来自帕米尔的问候”,该用户有在北京求学的经历,目前是塔什库尔干县文化圈中的活跃人物。他在微信公众平台“SHINGGUN”上发起收集老照片行动,目标是收集1 000张塔什库尔干县老照片。他将收集到的老照片和自己的摄影作品编辑制作了22个主题,通过“美篇”来展示、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塔吉克人生活环境中的高原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

(2)塔吉克人肖像。以儿童、女性、老人为主。

(3)塔吉克民俗。婚礼、引水节、鹰舞、马球、牦牛叼羊等场景。

(4)塔吉克传统民居“蓝盖力”,以及民居中塔吉克人的日常生活情境。

(5)黑白色调的塔吉克人家族老照片。照片中的塔吉克人服饰颇具特色,男性成员中有不少穿军装的形象,传递出塔吉克人以参军护边为荣的社会文化传统。塔吉克人的家族老照片也反映出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人社会面貌的变迁。

美篇用户“来自帕米尔高原的问候”的个案在当下的塔吉克精英层中带有普遍性,通过“美篇”等网络应用进行传播的还有不少用户,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塔什库尔干县有收入不错的工作,在日常生活的物质生活层面已经没有多少族群传统的特征,注重在网络空间中传播族群文化符号,建构具有辨识度的民族文化形象,这种现象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族群中也比较普遍。正如纳日碧力戈在其著作《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中写到的那样,“族群精英虽然不一定体现本族群的文化,不一定说本族的语言,穿本族的服装,行本族习惯,但他们却一定代表本族文化,或者是本族文化的象征”[4]42。

笔者考察了“塔吉克族吧”中的69个“精品贴”中的图片贴,以及1 500个普通帖子中的图片贴发现:相比“美篇”中有意识的传播,塔吉克人在百度贴吧中的图像传播比较随机,呈现的内容相对零散,但更加丰富多元和生活化。高原风光、历史遗迹、婚礼习俗、节庆文化、族群人物形象,这些图片虽然没有“美篇”中的同类图片拍摄专业,但呈现的符号和传递的文化信息大致相似。与“美篇”不同的是,贴吧中呈现出更多的现代塔吉克人以及反映塔吉克社会发展状况的符号,具有更明显的现代色彩和新闻性。“美篇”的图片中几乎没有出现外群体成员形象,而在百度贴吧“塔吉克族吧”中内群体和外群体成员互动的图片逐渐增多,边境线、界碑、国旗、工程车之类的符号也时常出现在“塔吉克族吧”的图片中。

(三) 文化图像中独特的文化符号及意义生成

考察塔吉克人在网络空间中呈现的图像,有一些显现出独特文化特征的图片值得关注,图像中出现差异较大的符号的混搭,产生出新的意义。在YakTaj综合平台上,有塔吉克人婚礼方面的图片,其中有装饰塔吉克传统刺绣织物和彩带的汽车,让人耳目一新。塔吉克人用于婚礼的汽车,汽车上装饰的是具有传统特色的织物,有象征喜庆和幸福的红色,象征纯洁的白色,传统的刺绣织物和色彩是塔吉克人族群文化的典型象征符号。族群文化背景赋予图片新的意义,装饰有塔吉克传统婚礼织物和彩带的汽车传达的是塔吉克人的婚礼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塔吉克人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传统在发生改变,既有对传统的保留,又有现代元素的加入,现代塔吉克人的婚礼出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现象。而有的图片中出现了传统与现代混搭的现象:马和汽车混搭,穿传统服装的新郎、新娘和穿西装、戴墨镜的送亲队伍混搭,形成传统与现代的鲜明对比,从对比中可以看出,塔吉克人的婚礼一方面具有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另一方面他们在关键的元素上也在极力保持塔吉克人的传统。塔吉克人的婚礼是塔吉克人重要的族群习俗和文化记忆,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网络时代,塔吉克人的婚礼图片在网络空间中传播广泛。可以说塔吉克人的婚礼习俗中既有物质层面的内容,也有精神层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塔吉克人的文化心理状态。

20世纪法国重要的思想家、社会学家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罗兰·巴特认为任何可以用来沟通、传播的事物,例如声音、物品、形象等,以及这些事物的组合都可以看作是符号。图像中有符号,图像本身也是一种符号,符号与符号组合在一起促成意义的产生。从塔吉克人在网络空间中生产的图像来看,既有突出族群文化传统符号的意识,又有现代符号元素的加入,反映了塔吉克人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知和想要向世人呈现的现代塔吉克人的文化面貌。

四、新媒体赋权下塔吉克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

在传统媒体时代,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大多遵循自上而下的路径,对于诸如塔吉克族这样地处偏远的跨界民族而言,在这条路径中他者的参与可能甚于本民族内群体成员的参与程度。在新媒体时代,塔吉克内群体成员具有了更多地参与民族文化现代建构的意识和行动,使得塔吉克人网络自媒体的使用与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成为可能。这种可能来自于新媒体的赋权功能。那么,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介是如何在塔吉克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中“赋权”的?“赋权”从规范的定义上指下属活动决策的行动和权力,它意味着被赋权的人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赋权理论最早由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提出,他于20世纪60年代在第三世界推广“批判的教育学”,将赋权与参与、权力、控制、自我实现和影响联系在一起。赋权理论因在人文社科诸多领域都具有解释力而被广泛应用。新媒介的赋权功能主要来自于新媒介的技术特征,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具有的“连接性、开放性、多中心、去权威”等特性,突破自上而下的单一传播模式,使得自下而上的传播和建构行为成为可能。

在国内传播学领域,北京大学师曾志教授率先提出新媒介赋权理论并进行阐释。师曾志教授认为新媒体赋权主要体现在信息、表达、行动三方面。对塔吉克人而言首先是被赋予了获知信息的权利。新媒体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生活在中国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能够接受更多的外界信息,包括了解他者建构的塔吉克人的媒介形象。通过新媒体与他者相遇也促使塔吉克人去思考“我是谁”的问题。新媒体赋予了个人和群体思考、反思和反省的能力,在检视中自我意识得以唤醒。自我意识唤醒后,在获取异质信息的同时,通过自媒体进行自我的表达成为可能。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行动,行动带来改变。考察塔吉克人的新媒体使用情况可见,改变的过程也是建构的过程。塔吉克人通过自媒体传播他们的鹰文化、民俗歌舞、族群影像,通过自媒体自创和传播具有族群特征的现代音乐,更为突出的是对于族群文字的创制与传播。种种传播行为都体现出塔吉克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知,在认知的过程中进行呈现,在呈现的过程中的符号生产体现出当代塔吉克人从“我是谁”到“我能成为谁”的思考。

正如师曾志教授所说,在新媒体赋权的今天,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中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变化,过去不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和人,有了获得权力、权威、机会、资源的可能[5]21。新媒体赋权让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可以实现“自我赋权”。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革命赋予了个体使用新媒体进行符号生产的权力,个体也因此获得了通过网络空间中的符号生产来创造性地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建构的可能。塔吉克人(尤其是民族精英、知识层和青年人)运用网络自媒体,进行的民族音乐的现代创制与传播,民族文化的图像记录与传播正是一种利用新媒体传播特性进行“自我赋权”的体现,这个“自我赋权”的特性体现在他们创造性地利用新媒体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现代建构的行为中。在社会转型期,往往会出现一股观照传统的思潮。这既是社会有机体本能的保护机制,也为变革时期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重估传统价值的契机。在由传统社会进入到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的过程中,塔吉克人利用网络自媒体创造性地进行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呈现出的是以塔吉克民族传统文化(民歌、民俗等)为内核,具有多元文化元素和时代感的多层次的民族文化形象。体现了塔吉克人在社会转型期中对自我以及自我所属族群的理解和认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利用网络自媒体进行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目前尚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在新媒体的语境下,这类自上而下的建构能否像生命有机体一样具有自我修正、完善发展的能力,是否需要引导,如何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力量有机结合,促进跨界民族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平稳过渡和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
塔吉克塔什库尔干赋权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中国西部(2022年2期)2022-05-23 13:28:20
《塔吉克老妇人》
艺术学研究(2022年1期)2022-03-07 03:18:25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南大法学(2021年6期)2021-04-19 12:27:30
试论新媒体赋权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2
基于改进AHP熵博弈赋权的输变电工程评价
测控技术(2018年6期)2018-11-25 09:50:24
塔吉克老人
中国维吾尔语、塔吉克语亲属称谓对比研究
语言与翻译(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4
塔吉克情歌
“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获奖课程 教学设计之《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