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水涌
(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浙江 宁波 315201)
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产教融合下校企双元育人的首要工作内容。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打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的优秀技能人才,工学结合就是最好的培养方式。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实现全环节的校企双元共育。
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开展实习实训教学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磨炼、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地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校内实训基地不仅对学生开放,也可以对企业开放,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帮助。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的实习以及毕业进入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能够让学生提前体会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运用好实训基地这一平台,并进一步发挥实训基地的效用,培养优秀学生。
教师是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想培养出优秀人才,必须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中职学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必须过关,要能为学生起到示范、榜样作用。
“三段进阶式”是学校与企业在共同育人的过程中,先招生后招工(徒),将三学年分解为2+0.5+0.5三个阶段,采用“准学徒(工<学)、学徒(工学)、学徒工(工>学)”三段进阶的方式 ,从“准”字(本义为:指向确定,目标不再游移)入手,注重学生的自我成长规划与引导,突出职业学习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特点,利用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理念与做法,实现校企共育,培养出高职业素养、高技术技能的现代化企业工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方案,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安排、考核评价、具体措施等采取了分层进阶的做法,每一进阶都有不同要求,每一进阶都有上下衔接的内容。具体培养方案如下表所示:
“三段进阶式”的准学徒阶段、学徒阶段、学徒工阶段,在每个阶段,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育人工作。在准学徒阶段,首先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企业从入学之初就为三年的学生培养做好规划,这样双方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其次是学校、企业一起进行招生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即将开始学习、生活以及熟悉未来的工作内容。第三是确定双导师。企业为学生选定企业师傅,学校为学生指定德育导师,集结校企双方的师资力量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在学徒工阶段,深化双导师制,企业为每位学生配备师傅,在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后,师傅带着徒弟在企业或者实训基地进行见习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这一阶段,学校、企业要共同开发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在保证学生轮岗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在文化课、专业课上进行拓展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到了学徒工阶段,学生与家长可以同企业签订工作协议,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解决后顾之忧,而且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轮岗实习与专业拓展课程还是在继续保持,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基础。
角色时间内容课程评价具体措施培养目标准学徒第一学年(一二学期)适应性学习(工<学)职业体验课、文化基础课、德育课、专业核心课、其它家长学生教师师傅1.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招生:校企(集团)合作体现在招生计划、招生宣传与招生咨询会上,并免费提供家长、学生去企业参观。3.每月至少一天的职业体验活动,以参观企业为主要形式。4.双导师制,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德育导师,关注学生成长;为每一个班配备3~5名的企业师傅,提供专业讲座(学校班团课及企业参观日)与日常咨询服务了解专业、相关企业(行业)及文化,理解职业学习的特点:工学交替,知行合一。学徒第二学年(三四学期)方向性学习(工<学)文化基础课、德育课、专业核心课(含职业核心证书课程)、专业方向课家长学生教师师傅专家1.双导师制:在前阶段的基础上,确定每位学生有一名来自企业的专业导师(师傅),引导学生的专业成长。2.每周至少一次的学徒见习活动(下企业或在校内实训基地,由企业师傅教授)3.开发校企合作课程,部分专业课程实现双教合一:工厂即教室;师傅即教师。主动地以“学徒”身份要求自我,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完成职业核心证书考证。第五学期教学实习(工≈学)轮岗实习课程、专业拓展性课程家长学生教师师傅企业1.学生与企业师傅签订师徒结对协议。2.在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在企业内跟从师傅完成轮岗实习。3.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师傅定期总结研讨。学生每月返校一次,针对于轮岗实习的问题进行专业拓展性课程的学习通过“做中学”,进一步提高岗位适应性,并初步完成职业规划。学徒工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工>学)顶岗实习课程,专业拓展性课程家长学生教师师傅企业专家1.学生(家长)与企业签订企业招工(徒)协议。2.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学生在企业内完成顶岗实习。3.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师傅定期总结、研讨。学生每月返校一次,针对于顶岗实习的问题进行专业拓展性课程的学习。4.对优秀学徒工进行奖励与表彰。成为一个高职业素养、高技能的现代工人。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有归属感,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规划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路径,更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我国的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水平依旧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中职学校要正视自身差距,不断探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