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丽红,陈丽玲*,段银凤,樊园园
(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泌尿外科,江西 鹰潭 335000)
膀胱镜是诊断与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无需住院等特点。如果膀胱镜器械清洗不彻底或消毒不严格、术者手部消毒灭菌不彻底、空气质量不合格等,将会导致医院感染[1]。2018年初本院对膀胱镜检查患者采取了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1 彻底有效的清洗方法
膀胱镜在彻底清洗后可使微生物下降4个对数值,适酶能有效地消除有机物,分解血液、黏液中的蛋白质,将病原体附着的载体予以消除,降低生物负荷。钟秀玲、程棣研究资料表明对接触血液的器械灭菌后抽查,未经彻底清洁的染毒材料虽经过1个灭菌周期,丙肝病毒RNA仍能检测出,而彻底清洁的器械灭菌后检测HBsAg则为阴性。所以去除有机物是保证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膀胱镜检结束后,先用流动水初步清洗,去除血液、黏液等残留物,再放入多酶清洗液中浸泡5~10 分钟,并用毛刷将活检钳瓣、关节处、管腔内外反复刷洗,冲净酶清洁剂,再用超声清洗机超3~5 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纯水漂洗干净,集中悬挂于立式干燥柜内干燥30分钟,干燥柜设置温度为65 ~70℃。
1.2 安全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
膀胱镜构一般由玻璃、金属、合成纤维等构成,不适合高温消毒,选用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使用专用纸塑复合材料包装清洗干燥后的膀胱镜器械,其内置入化学指示卡,标明灭菌信息,放入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中,确保器械摆放平整、未互相重叠,关闭舱门。选择标准模式,设定灭菌温度为45℃,过氧化氢用量为4 ml/ 次,灭菌时间为55 分钟,最小真空度为50 Pa。灭菌起始为真空期,进入注射期后,系统可自动刺破过氧化氢卡匣胶囊,释放过氧化氢水溶液;真空期后为弥散期,各灭菌时期均可在设备指示灯上显示。消毒过程由电脑全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干预[2]。
1.3 提高术者医院感染意识
入室工作人员必须穿戴专用衣裤、鞋,戴口罩和帽子。一次性导管必须一次性使用,使用前仔细查看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潮湿。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定期检查无菌器械、一次性导管有无失效,防止污染。同时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功,为了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感染机会,熟悉每一台检查的操作过程,配合检查做到稳、准、轻、快、巧。同时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
1.4 加强膀胱镜室的监测管理
采取消毒灭菌措施保证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检查间使用多功能动态杀菌机照射空气消毒。设定专职岗位,由专人对检查室的各类物品进行检查,规定每日用含氯制剂擦拭台面、桌椅,每日清晨擦拭地面和物体表面,每周彻底清洗空调回风口、天花板的回风纱窗,每月清洗过滤网1次,以维护空调净化系统。每月由感控科定期进行化学及生物学监测。
1.5 患者的筛选
传染性疾病与细菌主要通过污染的血液、体液直接接触感染。在膀胱镜检及活检过程中的损伤性血性分泌物,是传染性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先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对膀胱结核、膀胱肿瘤、HIV、HBV、HCV患者安排在全天最后进行检查,使用后的器械按照消毒→清洗→消毒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以切断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
虽然膀胱镜术是微创技术,但是仍需要预防继发感染发生,目前我国泌尿外科院内感染总数已经超过其他各种医院感染数量的总和。有国外文献报道,院内感染有35.00%-50.00%是尿路感染。因此,对膀胱镜检查患者实施感染控制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3]。
3.1 膀胱镜检查是侵入性检查,逆行感染是感染重要原因,同时膀胱镜结构复杂,存在一定的灭菌困难。所以要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做到科学管理,有效消毒灭菌。
3.2 由于膀胱镜的价格非常昂贵,因此每家医院膀胱镜的数量常有限,导致需进行膀胱镜检查患者人数与膀胱镜数量不匹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的灭菌周期约55 分钟,灭菌效果可靠,膀胱镜器械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后,在未增加手术器械数量的情况下,接台膀胱镜检查可在2 小时内开展,使膀胱镜器械的周转及使用率大大提高,独立包装快速方便临床使用,取拿时不造成污染[4]。
3.3 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病原菌传播。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做好质量控制,定期检测,加强膀胱镜室理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对全院感染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3.4 对于接受膀胱镜检查的特殊病人要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做好隔离工作,使用的器械按照消毒→清洗→消毒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以切断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