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泌尿外科八病区,江苏 南京 211200)
泌尿系结石以往治疗中主要采用超声碎石、液电碎石等其效果不够理想,并且具有创伤大、康复效果不佳等缺点。目前主要采用钬激光方式,其优点在于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1]。通过对以往碎石和护理经验总结表明[2],给予钬激光泌尿系碎石术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碎石效果。本文以我科收治的240例泌尿系碎石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采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以我科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40例行泌尿系碎石术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硬币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常规组男女比例为83:37,年龄下限为14岁,年龄上限为45岁,平均年龄为(36.10±3.05)岁,主要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患病人数分别为15例、91例、14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81:39,年龄下限为14岁,年龄上限为46岁,平均年龄为(36.22±3.13)岁,主要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患病人数分别为17例、90例、13例。2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2组患者均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术前对输尿管、肾结石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措施,对于膀胱和尿道结石患者进行浸润麻醉方式。协助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Motola截石位,在碎石过程中采用逆行输尿管窥镜的方式清除结石,同时置入钬激光光纤至结石部位,并控制好功率把结石击碎,将直径控制在2mm以内,对于肾和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后应置入双J管,并且术后保留导尿[3]。
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碎石护理,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实施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诱发因素、治疗方法、流程和效果等,并告知其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观察组患者添加综合护理,具体措施为:(1)术前护理,加强常规检查、备皮以及皮试等,并行静脉肾盂造影和尿路X先平片检查结石具体位置。术前12h禁食和6h禁水。术前0.5h拍摄X线片再次对结石位置进行确定,最后将X线一同带入手术室;(2)术中护理,准确快速的传递手术器械,从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全程陪护,加强心理支持;(3)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腹部体征和尿液颜色、量和性质。术后6h进食流食,术后24h后生命体征平稳者可以下床活动,做好抗炎和止血治疗。加强导尿管和排尿护理,导尿管妥善固定,并保持其顺畅,避免出现挤压、折返等影响导尿效果。大多数情况下留置导尿管时间应控制在24h,对于出现尿血、尿颜色深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拔管时间。经过护理后对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本次实验所获取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分析,用P<0.05,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所选患者护理结果调查表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33±0.45)d,而常规组为(9.04±1.15)d,组间比较(t=2.091,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只有1 例术后出现微尿血现象,发生率为0.83%,而常规组出现1例发热和5例微尿血现象,发生率为5.00%,组间比较(x2=12.094,P<0.05)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关注医疗技术的同时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钬激光碎石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取得显著的效果。钬激光属于一种脉冲式固体激光,具有21400nm的波长,其主要将二氧化碳激光和钕激光进行结合,通过热效应达到将结石击碎的效果,并且对结石周围组织造成热损失风险效果较小[4]。为了有效提高钬激光碎石效果,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加强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干预,通过对所选患者护理结果调查表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33±0.45)d,而常规组为(9.04±1.15)d;观察组患者只有1例术后出现微尿血现象,发生率为0.83%,而常规组出现1例发热和5例微尿血现象,发生率为5.00%,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钬激光泌尿系碎石术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此护理措施值得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