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河南 洛阳 471003)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1]。该病起病急、易反复,有视力极度下降、眼睛疼痛剧烈、恶心呕吐等特点,临床上易被误诊为胃肠系统疾病,从而忽略了眼部的检查,延误治疗时机,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完全失明[2]。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为此,本研究对该病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6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0~79岁,平均(62.14±3.65)岁。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3~82岁,平均(63.47±3.1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化护理,包括心理、健康护理及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1)入院前。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包含:医院环境、注意事项和医院规章制度等,以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医院的各项内容。(2)入院后。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准确掌握患者病情;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食品。(3)术前准备:讲解手术内容及配合要点,并通过讲解成功案例,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冲洗患者的泪道及结膜囊。(4)术后护理。眼部换药,定时监测眼压,若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处理;指导患者进行相关康复训练。(5)出院。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药品的用法用量、眼部护理方式;确保睡眠充足,定时复诊。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前房纤维素样渗出和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
2.1术前准备及住院时间 术前准备时间:观察组为(1.47±0.36)d,对照组为(2.54±0.47)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1.85,P<0.01)。住院时间:观察组为(5.21±1.24)d,对照组为(7.31±1.87)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14,P<0.05)。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前房纤维素样渗出5例(11.63%),角膜内皮水肿9例(20.93%);对照组:前房纤维素样渗出14例(32.56%),角膜内皮水肿19例(44.1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29;P<0.05)。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临床急症,有较高的致盲率,且因为临床症状与胃肠系统疾病等表现类似,易被患者忽略或误诊[3]。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如何给予有效的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患者来说有重大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具有高效、先见、有序等特点。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能为患者提供有秩序、针对性的高效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前房纤维素样渗出、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分析其原因在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用药、治疗等内容,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普及手术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对手术过程及病症有个基本认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有更好的状态来应对手术,从而提高术后恢复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强化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对医院及其工作人员的信任与理解,有利于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患者出院前,对其及家属进行护理方式、内容及所用药品的用法用量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定期复查,对控制病情或康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