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芳
(平邑县结核病防治所,山东 平邑 273300)
近年来,肺结核仍是较为严重的人类传染病之一,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肺结核治疗的关键在于准确、快速的诊断。目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为痰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影像学分析以及结核菌素试验(PPD)等,其中最有效的是结核分枝杆菌检验,但此法培养时间过长,通常需2~8周,有时会出现培养失败的现象。为此,本文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诊断结核病,观察其临床价值。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2例,其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5.32)岁;临床表现:78例伴随咳嗽咳痰,18例伴随咯血,8例出现呼吸不畅,30例出现发热;合并症:伴矽肺6例、AIDS10例、肾病综合征3例、糖尿病4例,肺癌1例。检验准则:胸痛、呼吸不畅、发热、咯血现象显著者;通过临床诊断,加之影像学检查确诊者;抗结核治疗有效者。排除标准:痰镜检、影像检查以及结核菌培养都呈阴性的患者。
1.2方法 分别对入选患者进行ELISPOT检验以及PPD检验。ELISPOT检验:取患者外周全血样本,然后再借助肝素进行抗凝处理;再精确量取3~5 ml经过处理的全血,在常温环境下进行检测。血液标本采集后务必在24 h之内完成检验,整个检验流程务必严格按照ELISPOT检验试剂盒操作标准进行。PPD试验:于患者左前臂屈侧上、中1/3交界处皮内缓缓注射PPD 5 U(0.1 ml),形成局部皮丘。实时监测反应情况,通常观测周期为72 h。
1.3指标评定 ELISPOT检验:阳性判定,存在阴性对照孔的显色点数≤4个,同时总显色点数和阴性显色点数的差值≥4个;阴性判定,存在阴性对照孔的显色点数>7个,同时总显色点数为2倍于阴性对照孔显色点数。PPD判定:局部硬结直径<5 mm为阴性,5~9 mm为一般阳性(+),10~19 mm为中度阳性(++),≥20 mm或不足20 mm但有水疱或坏死为强阳性(+++)。
ELISPOT检验:82例患者中,阳性79例,阴性3例,阳性率为96.34%。PPD试验:82例患者中,阳性66例,阴性16例,阳性率达80.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03)。
在实际临床中,绝大部分结核病人均没有特异性症状,也没有相应的影像学特征,诊断极其困难[1-3]。目前,临床诊断肺结核的常用方法为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以及PPD试验等。最常用的方法为PPD试验,但是此法仅能检测出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而无法对自然感染以及卡介苗接种的免疫反应进行有效区分。现代病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当结核分枝杆菌被清除之后,致敏T淋巴细胞也会随之不见。ELISPOT检验法就是凭借酶联免疫斑点法,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特异性T细胞来精确诊断结核病,结果显示,其阳性率达96.34%,远高于PPD的80.49%。
总之,ELISPOT检验法能够有效提高结核杆菌检测的阳性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