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雄 李欢欢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成都
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的重要指示,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决策部署,创新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拓市场、育主体全产业链融合机制,全力打造川菜、川果、川茶、川药优势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四川经济作物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
着力抓好45个蔬菜重点县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推广、30个茶叶重点县机采技术示范推广、30个水果重点县和32个中药材重点县品质化栽培。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和产业集中发展区,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向优势区域聚集。大力推进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累计建成川菜、川果、川茶、川药、川桑标准化基地56.67万hm2。初步形成全国最大的早茶集中区20.00万hm2和冬春露地喜凉蔬菜基地66.67万hm2。
积极适应国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力调整优化经济作物产业、品种、品质结构,统筹实施种养循环整县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引领性项目,开展食用菌、晚熟柑橘、茶叶、猕猴桃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普及推广优新品种、先进技术和装备。目前,全省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8%,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率提升至40%,特色蔬菜占比达30%;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园面积77%,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一主三辅”茶叶产品结构调整持续加力,名优茶产值占比达61%;道地药材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优质晚熟柑橘占柑橘总面积的40%以上,优质红心猕猴桃占总面积的80%以上。
积极发展采后商品化处理、产地初加工和休闲农业,整合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业产业强镇、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项目,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新增各类农产品初加工设施500座,全省累计建设各类初加工设施16 000万座,产地初加工能力达到600万t,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56%。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经作产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4家。22个乡镇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以镇域为单位,聚焦资源要素,鼓励发展特色鲜明的乡土产业,打造了一批知名“蔬菜小镇”“药材小镇”“水果小镇”“茶叶小镇”。积极创建省级农业主题公园和美丽休闲乡村,推荐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四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
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泡菜国际展销会、第十届蔬菜博览会、第八届国际茶博会和第四届蔬菜品赏会,支持蒙顶山茶、宜宾早茶、苍溪猕猴桃等地方举办茶叶、水果、中药材节会,全力打造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积极组织参加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展示展销活动,连续三年组团参展杭州国际茶博会,在2019年北京世园会期间开展“川字号”特色产品“川货世园行”展示。天府龙芽、四川泡菜、安岳柠檬、苍溪红心猕猴桃、彭州川芎、中江丹参等区域品牌更加响亮,竹叶青、吉香居、丹丹豆瓣等知名企业品牌不断做大做响。
2019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明确推进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10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立“省分片、市(州)抓县、县管园”的“10+3”产业体系工作推进机制。对“10+3”产业培育工作实行严格考核,探索建立涉农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激励机制,持续增强优势特色产业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
四川省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总揽,以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川菜、川果、川茶、川药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现代经济作物产业标准化基地,创建经作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打造5 000亿现代经作产业,为助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