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岗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276005)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不同历史时期锤炼铸成的思想路线、优良作风和传统。 ”[1]红色基因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用以铸魂育人,需要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 探讨红色基因与红色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作用,揭示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机理与机制、方式与方法。本文以临沂大学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例,浅谈红色基因融入高校立德树人。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使命。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也关系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个根本问题;关乎党的事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以红色文化来铸魂育人,提出了许多重要和深刻论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积淀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优良作风对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013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军区考察时强调: “西北地区红色资源丰富,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 ” 2014 年12 月14 日,习近平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 2016 年4 月24 日,习近平参观安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时指出,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2016 年7 月27 日,习近平视察陆军机关时指出, “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传承和发扬好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 2018 年3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论述,提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的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
为此,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需要积极探索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的策略、路径与方式方法,探索红色基因与红色文化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以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为阵地的红色基因传承阵地,创作和创造文学的、历史的、艺术的、影视的、图文的等多种形式的红色基因育人载体,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习、接受、认同红色文化与红色基因的行为与机制,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直观易懂的红色教育素材和载体平台。
近年来,作为具有深厚红色基因、扎根沂蒙老区办学的一所革命老区大学,临沂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 ,坚持以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铸魂育人,坚持 “四个融入” ,涵养临大精神,培育具有临大特质的时代新人,探索实施了一系列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经验做法,积累了丰富的育人育才理念和经验,形成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临大模式。
第一,将红色基因融入学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构建以沂蒙精神的研究、宣传、弘扬与传承为主线的立德树人体系设计。
沂蒙精神是沂蒙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是最能体现沂蒙红色文化本质特征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植入沂蒙大地以后的精神硕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积淀形成的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9 年12 月12 日,《临沂大众》发表了题为《发挥老区优势,弘扬沂蒙精神》的文章,第一次公开提出了 “沂蒙精神” 这一概念。 1997 年,沂蒙精神的内涵概括为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进入21 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沂蒙精神的学习热潮在齐鲁大地风起云涌。 2013 年11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临沂视察时指出, “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为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弘扬和传承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遵循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临沂大学积极探索将沂蒙精神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并构建了以沂蒙精神的研究、宣传、弘扬与传承为主线的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机制。 为此,临沂大学立足顶层设计,坚持以沂蒙精神铸魂育人,陶炼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陶铸学生灵魂。2017 年11 月3 日,中共临沂大学委员会发布《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实施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和临沂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遵循,积极挖掘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深入实施弘扬沂蒙精神 “三五七” 工程,即沂蒙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沂蒙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党性教育;实施干部培训、军事训练、实践调研、文艺创作、高端论坛、课题研究、典型示范等弘扬沂蒙精神工作计划。 2019 年12 月27 日,中共临沂大学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三全育人育全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按照 “一二三五十” 的育人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三全育人育全人工作,即聚焦一个目标,培养学生鲜明特质;弘扬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两种精神,打造红色育人品牌;强化三方联动,建设育人共同体;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通十大环节,做细做实三全育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第二,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融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和专业课程,构建大学生专业学习、品德培育、素养提升的课程体系。
一是将《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纳入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临沂大学将丰富的沂蒙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铸魂育人的课程资源,全力打造沂蒙精神育人课堂主阵地,目前该课程已成为临沂大学最有活力、最受学生欢迎的通识课程之一。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将全校开出的课程全部纳入课程思政建设范围,将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交融的课程体系。
三是依托扎实的沂蒙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 研发 《沂蒙精神大学生读本》《临沂简史》《沂蒙文化史》《沂蒙红色文化概论》《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沂蒙精神》等特色课程与教材。
第三,将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成为铸魂育人的磁力场。 近年来,临沂大学着力依托沂蒙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第二课堂打造立德树人的强力磁场。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2019 年7 月,临沂大学启动 “重走抗大路,砥砺报国志” 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的重要指示精神,庆祝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挺进敌后办学80 周年,重走抗大路线,重温革命历史,激励全校青年学子传承抗大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坚定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信心与决心。
二是将红色文化育人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2017 年,临沂大学 “第一书记” 助手项目作为山东的唯一代表队,在第三届中国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100 多个参与项目中脱颖而出, 成为创客高峰论坛路演展示的6 个项目之一,并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笔回信鼓励。 2018 年 6 月 30 日,临沂大学与沂南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了第四届中国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全国对接活动(山东)开幕式,临沂大学有法学院 “老顽童——红色养老创新计划” 等6 支团队积极参与。
三是拓展第二课堂边界, 将第二课堂延伸到沂蒙老区的众多革命旧址遗址和纪念地。学校与沂蒙革命纪念馆、山东省政府暨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红嫂革命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暨华东野战军纪念馆等单位, 签订教学实践基地协议,打造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基地。
第四,将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 创新育人模式,建设临大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景观,构建红色基因育人的软环境与硬实力。
一是建设了一批校园红色文化场馆。临沂大学以 “沂蒙精神” 为核心内容建设了 “红色馆” ,该馆荣获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临沂大学图书馆以 “收集世界各地红色资料” 为目标,建设了全国首家红色资料收藏中心,该中心也成为大学生提升思想素质的重要渠道。 2019 年12 月19日,山东革命根据地北海银行博物馆、山东革命金融博物馆在临沂大学博物馆二楼正式开馆,该馆以北海银行在山东根据地创立、成长、壮大艰苦历程中积淀形成的红色金融精神为主线,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2018 年11 月21 日,校史文化景观园 “溯园” 开园,该园是按照红色理念打造的校园文化景观,复原了抗大一分校沂蒙办学点、滨海建国学院部分旧址校貌,使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追溯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二是创作排演了一批红色文艺精品,2012-2013 年, 临沂大学师生创作了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畅想》、大型红色歌舞《沂蒙印象》、原创情景剧《沂蒙情深》 “沂蒙红色乐舞剧三部曲” ,深刻演绎了沂蒙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沂蒙精神的伟大内涵,是传承沂蒙红色基因的极佳素材和艺术载体。 2019 年又创作排演了大型红色舞剧《渊子崖》,将渊子崖保卫战搬上了戏剧舞台。
三是创作了一批以沂蒙精神和沂蒙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红色雕塑、沂蒙精神长廊、红色文化休读点等校园文化景观,全面推进沂蒙精神的育人功能,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沂蒙精神的视觉传递与精神感知。
临沂大学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融入第二课堂,融入校园文化景观,构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红色育人体系,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扎实有力的举措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立德树人成效,显现了临沂大学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新成果。
第一,构建形成了以沂蒙精神为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体系。 临沂大学在沂蒙精神的发源地——沂蒙老区办学、育人,79 年来,临沂大学始终秉承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两种精神资源,将沂蒙精神融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立足建设 “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 办学定位,临沂大学把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此,学校积极探索融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于一体的育人育才路径,构建实施 “一二三四” 融入式协同性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成果并获得2018 年第八届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0 年5 月27 日,学校成立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作为协助省教育厅组织实施全省教育系统红色文化传承工程的研究、指导、服务平台。这一机构的设立说明临沂大学的红色文化研究、传承、育人工作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和信任。
第二,凝练形成了临大特质、临大精神、临大文化,成为临沂大学永不褪色的红色标识。临沂大学是一所革命老区大学,是一所传承抗大红色基因的大学,其前身是按照抗大办学模式创建的滨海中学和滨海建国学院,流淌着天然的红色基因。 临沂大学将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融入办学精神,积淀形成了 “明义、锐思、弘毅、致远” 的校训和 “实” 的校风,熔铸了 “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 的临大特质和 “团结包容、崇实尚贤、艰苦创业、勇于争先” 的临大精神,成为临大人薪火传承和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红色基因。
第三,培养了一批批具有临大特质的优秀学子。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建校近80 年来,临沂大学培养了一批批服务党的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了20 余万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当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优秀校友, 显示了临沂大学红色文化育人的厚重底色。 临沂大学1991 届校友公举东,1992 年底应征入伍,是 “南京路上好八连” 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士兵、第1 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获得者。 临沂大学历史学专业2012 届校友刘秀祥,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扎根贵州山区从教育人,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最美教师,短短8年时间从一个背着母亲上大学的贫困大学生成长为全国最美教师。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2013 级学生陈敏,精通2 门以上外语,自愿报名通过综合素质考察和刻苦训练,脱颖而出正式成为全国首批7 名女大学生常备维和警队队员中的一位。类似这样的校友还有很多很多,成为临沂大学红色文化育人成效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都是各条战线上当之无愧的时代新人。
以上就是临沂大学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方面形成的一些具有可推广性的经验与模式,这些做法和实践探索使临沂大学在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走在了革命老区高校的前列。 从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沂蒙精神的研究,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红色基因融入,再到学生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文艺创作与展演,临沂大学始终在沂蒙精神的哺育中永续发展,在沂蒙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中赓续着红色基因,培养了一批批走在时代前列的时代新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