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清 李小峰
(1.延安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陕西 延安 716000;2.榆林市第一医院榆林市肿瘤诊疗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目前手术是治疗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但术后仍有50~80%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少数患者会引起肿瘤进展[1]。而术后辅助性膀胱灌注有助于预防或延长肿瘤复发,甚至控制肿瘤进展,但究竟选择何种药物灌注效果最佳,目前意见尚未统一。本文主要探讨膀胱癌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泌尿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68例,依据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51.51±6.28)岁,肿瘤大小2~8 cm,平均(5.12±2.34)cm;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2.75±6.36)岁,肿瘤大小2~9 cm,平均(5.68±2.29)cm。纳入患者均符合膀胱癌诊断标准[2],接受盆腔CT、泌尿系B超等检查确诊为浅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为男性,年龄18~75岁;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已排除合并其他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及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无法配合实验研究者;拒绝配合治疗,听力、智力障碍患者;合并严重糖尿病、脑损伤者;肿瘤晚期伴转移者,侵犯尿道、前列腺等有转移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导尿管导尿,将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10 mg 批号:国药准字H20045982)15~30 mg(效价)溶于500~1000 μg/mL的溶液,经导尿管注入患者膀胱,结束后将导管盖紧肝素帽。并嘱咐患者卧床时应保持去枕平卧位,定期(每隔15 min)翻身1次,使翻身后的体位与翻身前呈90°,使药物充分接触患者膀胱,即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俯卧位等,在体内保留30 min,1次/d,3次/周,以此作为1个疗程,反复2~3个疗程。对照组则采用丝裂霉素(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国药准字H33020854)30 mg加以生理盐水50 mL,注入膀胱,以保障充分灌注(20 min换1次体位),具体灌注方法同研究组,灌注时间需>2 h,每周进行1次。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复发率。生活质量:采用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3],将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10分为生活质量改善,变化<10分为生活质量稳定,减少>10分为生活质量下降。
2.1预后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2.94%;研究组在1年及2年时复发率为2.94%、5.88%明显低于对照组8.82%、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2,P<0.05)。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3两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的比较 研究组改善17例、下降5例、稳定12例;对照组改善5例、下降14例、稳定15例。研究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8.963、20.155、10.080,P均<0.05)。
文献资料[4]显示,化疗过程中,蒽环类药物是临床首选,作用机制与DNA有一定联系。吡柔比星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能够作用β位点,防止微观网再生,在M期和G2期中发挥阻滞作用,发生自身独特抗肿瘤特性,同时能够依赖自身非特异性,完成细胞增殖和抑制[5]。该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已获得认可,但在预防膀胱术后复发中仍缺乏科学对照研究。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术后1年及2年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样低于对照组。主要由于吡柔比星通过直接嵌入DNA双链间,抑制DNA聚合酶,从而干扰DNA的合成,抑制DNA的复制与转录,在细胞增殖周期中阻断细胞进入G1期,肿瘤细胞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6]。并且吡柔比星的药物半衰期较短,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后迅速起效,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因此,产生的毒副作用较少[7]。本文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考虑可能为吡柔比星可减轻化疗给骨髓带来的损害,同时对癌细胞的繁殖产生抑制,将细胞膜维持在稳定状态,还能提高胃部抵抗癌细胞的能力与机体免疫力,减少化疗毒副作用及痛苦,延长生存周期,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