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峰
(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锡林浩特026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使得许多企业被迫面对成本上涨、资源竞争等问题,为其正常生产加重了负担。由此可知,科学的成本管控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前提。现如今,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售卖程序可以概述为购进原料→生产加工→运输售卖的过程。而采购作为生产售卖程序的基础步骤,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良性发展起到影响。
采购管理为了确保企业原材料和需要物品的及时供应,对各个采购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的管理工作。采购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采购顺利完成。采购管理以终端用户为立足点,充分考虑企业与供货商之间的关系,进而优化升级采购过程。采购管理的针对人群不仅只有采购人员,还有企业采购过程相关的工作人员,其主要任务是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保证企业物资持续供应,保障经营目标能快速有效地实现。以职能为参考,可以将企业采购管控分为五个阶段,即确定采购目标,制定采购计划,实施采购计划以及采购后的评估和管控;实际采购计划这一过程可以细分为审批计划、选择供货商、签订合同、实行合同、验收材料、支付货款、风险管控共八个环节,详细内容如图1 所示。
图1 采购管理具体流程图
经营者应该对企业所面对的采购风险有一个清楚科学的认知,要能够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这一风险事件将对企业运营的哪个阶段或哪一部门造成负面影响,这就是企业管控采购风险的第一步。在采购方面,常出现的风险有计划风险、合同风险、违约风险、质量风险、腐败风险等。计划风险是指由于计划不准确,导致采购数量与实际偏差较大,影响生产运营和库存积压。合同风险是指由于责任权利划分不清晰,造成企业损失。违约风险是指由于供应商在未按时交货等方面违反合同,给企业带来损失。质量风险是指配件质量不合格,导致设备损坏,给企业带来损失。腐败风险是指招投标过程中,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各项素质及应该遵守的纪律,给企业的营运带来腐败风险。企业要能够对采购过程中各个环节有几率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判,进而构建成熟的风险预测与应对机制,尽最大可能降低损失,并将损失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在企业采购过程中,若企业的采购管理机制不完善或采购制度不够规范,都有可能让企业的经营陷入危机当中。企业风险的来源不同,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也不同,解决风险所需要的手段也不同。企业经营面临风险之后,企业首先要确定风险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内部失误,还是供应商失误,亦或是一些不可抗因素让企业遭受损失。确定了风险的类别之后,企业要将风险量化,计算出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各方面损失,寻找到风险发生的关键点,为提出应对策略收集必要的依据。
风险管控指的是预测采购时有概率出现的风险,并针对该风险制定有效地应对策略,当风险发生时,以最快的速度调配资源对其进行控制,可从改进方向、所需资源等方面着手,细分各个应对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风险管控要在风险评价的前提下施行,结合评价结果,对风险发生概率大并且会对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的采购步骤进行研究。可以从供应商、内部职员还有自然因素出发,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从而使风险出现的几率大大降低,且造成的亏损降到最低;还可以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构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进而起到降低风险出现几率的作用。风险管控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在对企业的采购过程进行管理时,经营者要思考采购时有几率出现的风险,针对风险提出管控策略,这样既可以很好的降低风险出现概率,还可以控制损失,还可以帮助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为达到提升企业应对风险能力的目的,应在管理部门中分设采购风险管理部门,还要对企业应对采购风险的方案进行持续的创新优化。若想制定优化企业风险管控方案的策略可从三个方面着手,这三方面分别为升级采购模式、优化选择供应商的方案以及建立采购优化模型。
若想升级企业的采购模式,就要在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条件下,用供应链角度下的采购管理模式取代分散式或集中式的原始采购模式。供应链指的是连接供应商与客户的资金链、增值链、物流链、生产链,这条链可以将供应商和客户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企业可以在采购与生产之间找到平衡,借助资源配置和信息共享这两种方式,使采购生产一体化成为现实,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采购管理应在三个方面实现转变。首先,采购方式要从库存采购向订单采购转变,不积压库存,实现零库存采购,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让采购与制造同时进行,缩减采购的期限,保证企业高效率的把控资金;其次,企业要推进采购管理由内而外的转化。采购管理不仅是管理采购部门,还是管理供应商、生产链等一系列过程的行为,企业要将工作重点放在采购流程实施当中。在原始的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和供应方通常维持着一种限期的合作关系,供应方在原料质量和价格方面互相竞争。通过供应方和企业之间建立的良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有效的把控原料质量和采购成本。
供应商对于企业运行至关重要,供应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以及经济收益。在采购时,虽然只选择一家供货商可以缩减生产成本,简化采购环节,但也会使得企业和整个供应市场格格不入,而且,只依赖一个供应商也会使供应风险增加。若企业与多个供应商达成合作关系,虽会使得采购成本小幅度提升,但也可以将风险分担给各个供应商共同承担,进而规避利润因供应商能力不足所带来的风险产生,选择供应商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有许多因素要细致琢磨,这些因素可分为以下五种:①原料质量。原料质量指的是供应方供应的原料的品质,这是品评供应方好坏的重要指标。原料质量的优劣与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挂钩,还会影响产品后续的销售和企业的经济效益。②产品报价。产品报价指的是供应方提供的产品价格,其对生产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是挑选供应商的重要指标。③准备提前期。准备提前期越长,供应方响应采购方需求的能力就越差,准备提前期对采购完成的时间会产生直接影响,还能够侧面反映出供应方的各方面综合实力。④信誉度。信誉度的衡量主要通过订单更改比例这一途径,信誉度反映了供应方完成采购订单的质量和综合水平。⑤供应能力。供应方可以供应的最大商品量,体现了供应商的能力和综合水平。在许多供应商为企业供应的前提下,供应方的采购量应处于其的能力范围之内。
在采购时,各个供应商的能力、产品报价、运输方式等都不全部相同,怎样在复杂的供应商市场当中,按照实际需求,筛选合适的供应商,对于确保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以及按时推进项目流程具备很重要的意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在,经济收益是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所以,在确保采购按时完成的同时,一定要尽可能的缩减采购支出。企业采购优化模型是按照市场以及企业的要求,对采购流程进行一个合理的分析,包括数量、价格等指标,做出最终决断并实行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提升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确保企业顺利经营。所以,以成本为基础的采购优化模型的构建目标是:在供应方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依照企业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优化采购的运输、时间、采购成本,另外,依照方案对生产时间、物流运输、企业原料的成本进行核查,还要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进而获得企业采购优化模型,还要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体系,通过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优化生产、为企业增收的目的。
总而言之,缩减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缩减生产成本,帮助企业资金实现最优配置,为企业增收。但因我国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理念还不够成熟,现如今企业的采购管理环节还不够完善,另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外资企业对国内市场的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因部分企业没有科学的采购风险管理方案,导致企业面临的采购风险变得更大,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而一旦出现了风险,就会对企业的生产过程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基于此可知,构建科学的采购风险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采购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面对经营中的困难,稳步立足于市场更迭的浪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