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良,靳 松
(1.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蚌埠 233030;2.中建材(合肥)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
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是一类带有被动发光特性的显示器件,该器件是将液晶注入并封存在两个玻璃基板的中间位置并通电,利用电压让液晶显示出画面。与其他显示器件(CRT、PDP、LTPS等)相比,TFT-LCD的能耗数值小、分辨率高、使用寿命长,优势显著,是当今全球最为上主流的显示技术。TFT-LCD的关键核心材料之一为TFT-LCD玻璃基板,其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康宁为代表的溢流下拉法(Over-FlowProcess),另一种是以日本旭硝子、中国建材集团为代表的浮法(Float Process)。其生产工艺、建设成本、市场适用有着较大的不同。
信息显示产业是现代工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CRT显示技术发明以来,信息显示先后经历了TN/STN、PDP、TFT-LCD、OLED、AMOLED 等不同时代,每一代显示产品都离不开玻璃材料。以TFT-LC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发展于20世纪末期,首创采用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生产的一种显示面板。TFT-LCD核心材料包括液晶、玻璃基板、偏光片、滤光片等,其中TFT-LCD玻璃基板成本可以占整个部件的50%以上。该材料制造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投资资金重,为典型的资本、技术双高产业,目前仅有美国、日本及中国能够自主生产,代表了现代玻璃工业规模化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玻璃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我国显示产业投资速度弯道超车、异军突起,液晶显示面板一度成为国内名列于芯片、石油、铁矿石之后的第四大进口产品,预计到2020年末国内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需求量约3亿m2,所需缺口依然全部依赖进口,严重威胁产业安全。我国研制TFT-LCD基板起步较晚,2008年才有第一块合格的基板诞生于咸阳,但后起弯道超车,已经能够实现6代及以下的基板玻璃规模化生产,到2019年已有中国建材、彩虹集团两条8.5代玻璃基板线点火投产,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生产势在必行。
TFT-LCD的核心制程是通过溅射、沉积、曝光和刻蚀等工艺在基板的表面形成透明导电膜、半导体膜等,再通过光刻形成微米级电路和图形。为满足TFT-LCD制程要求,TFT玻璃基板与普通玻璃材料相比其性质和质量要求异常严苛,体现在表面外观指标、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化学/电学稳定性、光学性能等方面。
TFT-LCD玻璃基板成分区别于普通钠钙玻璃,是高铝无碱的硼硅酸盐玻璃,加入少量的SnO2、ZnO、ZrO2等,特殊的成分导致该玻璃原料料性短、粘度大、极为难熔,因此生产玻璃的熔窑耐温较之普通玻璃熔窑高100~200℃,除天然气加热外还需电辅助加热系统,对熔窑的整体要求远高于普通玻璃产线;为减少玻璃中气泡等杂质,满足内外缺陷小于微米级的要求,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铂金进行二次加热搅拌均化操作;鉴于料性短,在成型阶段需要进行极其精确的温控,才能形成需要的厚度和理化性质;退火也需要进行精密温控,消除玻璃内应力。
玻璃基板按照尺寸大小划分为4.5代(7.3m×9.2m)、6代(13.7m×17.7m)、8.5代(2.2×2.5m)及10.5代(2.94m×3.37m),其中8.5代及以上尺寸又称为高世代基板玻璃。自从90年代初国内第一片玻璃基板问世,到2000年上半年玻璃基板的面积已经扩大到了4.5代,2019年国内8.5代玻璃基板已投入生产,国际上10.5代也由康宁开始规模化生产。玻璃基板的尺寸越大,带给下游面板厂商的利润空间也就越大,是目前玻璃基板发展的主要方向。
玻璃材料的热稳定性主要包括热收缩、热膨胀系数和耐热性。在面板的制程中,基板需要经过反复的加热、降温处理,最高温度可达625℃,TFT-LCD基板必须要在这一温度下无形变、不粘滞,基板须高出25℃的保险量,一般应变温度在650℃之上;热膨胀系数与硅相匹配,为(30~40)×107℃;化学稳定性包括耐酸碱腐蚀,在经历面板制程的各种蚀刻后不产生干扰薄膜沉积的残留物;基板厚度一般为0.5mm左右,对其机械强度的要求比盖板玻璃更高。
目前国际主流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溢流下拉法和浮法两种,两种主流工艺在厂房结构、拉引方式、成型原理、表面质量(后加工难度)、面积大小等方面区别较大。
溢流下拉法是垂直工艺,采用重力使得熔融玻璃液水平方向拉出在溢流槽底端汇合均匀下引,其成型过程中玻璃液两面均接触空气,表面性质极佳无须经过研磨抛光等处理即可直接用于面板制程,被国际公认最为适合的工艺方法。浮法是采用液态锡液和玻璃液比重不同浮式成型,锡面需进行研磨抛光,需要匹配后加工生产线方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溢流法厂房为多层结构,窑炉在顶层,一般日拉引量在8~20t;浮法厂房一般为单层,整条产线为水平向前的方向,日拉引量可以做到30~70t。从经济性来说,一条日熔化量30t的浮法线约需20亿元左右建成,一条10t的溢流线建设成本约为8亿元左右。从总产能来看,浮法优于溢流法。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L.O.F.Glass Company就通过溢流法工艺进行玻璃的生产,70年代美国康宁公司研制出溢流熔合装置,20世纪80年代建成第一条工业化生产线,美国拥有最为成熟的溢流法工艺技术及专利池。该种工艺是将熔融玻璃液通过铂金通道澄清后,导入溢流槽,从顶部溢出后均匀顺边部斜面流至底部融为一体,利用重力和拉引辊向下牵引拉动成型。
图1 溢流法工艺
比之溢流法,浮法工艺在目前玻璃生产应用更加广泛。日本AGC公司20世纪90年代将浮法方式应用于基板的制造,中国于2000年初利用此种工艺方式也实现了基板的制造,目前中国建材集团已经可以利用浮法工业化生产8.5代基板。相对比溢流法,浮法生产出来产品板面宽、产能高;退火工艺参数控制精密,玻璃残余应力低、再热收缩率低,而缺陷主要是成型玻璃下表面与锡液接触,表面性质略差,需要进行研磨抛光方可满足下游面板工艺制程要求。从产品质量上来说,在控制好研磨抛光的情况下,两种方式均可以产出合格品。
图2 浮法工艺
目前全球面板厂向中国聚集,中国大陆目前已建成在产8.5代及以上面板线21条,集合了全球60%以上的面板生产产能,年需高世代TFT玻璃基板3亿m2以上。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发明洛阳浮法工艺用于玻璃生产以来,在浮法工艺上一直列于世界先进,结合环保、产能、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要求,中国选用浮法工艺是最为正确的选择,同时也能够规避美国的技术壁垒,未来国内TFT-LCD玻璃基板的发展必然是选用浮法工艺路线。
大尺寸化、薄型化也是TFT玻璃基板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已由中国建材生产出世界上最薄的0.1mm超薄玻璃,具备继续进行技术攻关达成TFT工艺水平的条件;中国应在具备优质高效的前工程工艺的基础上,继续优化料方,开发玻璃表面在线高精度研磨设备,提高产线智能化水平,提高后加工对于前工程产能的匹配性,发挥浮法工艺优势,彻底打破垄断,实现这一高端材料的自主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