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颖
(汝州市中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599)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缺血、低氧,造成脑组织坏死,起病急骤,进展快,且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于发病时间>6 h的脑梗死患者需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是常用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可改善血液灌注,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于增强抗血小板作用。本研究选取汝州市中医院发病6~24 h内的98例早期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不匹配脑梗死患者,分组探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汝州市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发病6~24 h内早期PWI-DWI不匹配的9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48~64岁,平均(55.93±3.6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22 h,平均(14.41±3.49)h。观察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47~66岁,平均(56.38±3.7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23 h,平均(14.94±3.58)h。两组以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脑梗死;②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24 h;③PWI-DWI不匹配。(2)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感染性心内膜炎、椎基底动脉梗死;②过敏体质;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④肝、肾功能异常;⑤入组前1个月服用过对本研究有影响的药物。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改善微循环、脑保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糖、降压等常规对症干预。(1)对照组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18),每次75 mg,每日1次。(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酒泉大得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2021260),静脉滴注,每次250~500 mL,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共0~42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临床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89%。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除“无效”外其他计入总有效率。(2)两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3)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NIHSS评分进行评估。(4)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生存质量,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进行评估,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5)不良反应发生率。
2.1 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80%(44/49)]较对照组[71.43%(35/49)]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血流动力学治疗后两组Vm、Vd、Vs水平均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2.3 神经功能、生存质量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生存质量及生存质量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荨麻疹1例,皮肤瘙痒1例,头晕头痛1例;对照组出现腹泻1例,腹痛1例,瘙痒1例,消化不良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3/49)]与对照组[8.16%(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99)。
脑梗死发病主要原因在于颈动脉受阻或狭窄,血流量减少,形成血栓,且患者血压下降后致使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压下降,促使侧支循环供血量减少,造成梗死[1]。对于发病时间<3 h的脑梗死患者可给予溶栓治疗,>6 h患者则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是高效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可选择性阻断二磷酸腺苷结合血小板受体,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2]。蔡秀英[3]研究指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6%,效果理想。但由于脑梗死病情严重,且部分患者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PWI-DWI)不匹配,预后较差,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本研究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上给予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可提高血流灌注量,预防或缓解血栓形成,其作用机制在于:药物半衰期达到6 h,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可解离血小板聚集;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可增强血液红细胞表面负荷,以提高血流灌注量[4];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可抑制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黏附分子,缓解脑组织炎症反应,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5]。相关研究证实,相关研究证实,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可促进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恢复,有助于神经功能改善[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表明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发病6~24 h内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与肖彧等[7]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发现治疗后两组Vm、Vd、Vs水平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助于及早进行康复锻炼,缩短康复进程,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有积极作用。统计两组治疗后1个月生存质量,发现观察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说明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基础上联合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未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发病6~24 h内早期PWI-DWI不匹配的脑梗死患者效果较好,可促进神经功能改善,调节血流情况,提高生存质量,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