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瑞芳,韩文军,牛 婷,陆叶青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 20043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和很强的人际传播性, 通过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1-2]。 医院是患者就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承担着医院手术保障的重要任务,也因其封闭式环境的特殊性, 一旦发生感染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因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好手术室人员管控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现将医院手术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人员管控报道如下。
1.1 建立假期手术室人员管理机制 手术室工作安排在各类节假日期间有别于正常工作日, 尤其是在春节期间, 通常仅安排部分人员留守以保障急诊手术的开展。 我院手术室建立了常态化的假期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请销假制度。
1.2 合理安排值、备班人员 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根据工作量和岗位设置安排值、备班人员,统筹考虑护士能级、各亚专科护理小组成员搭配;每日值、备班除有固定护士外,将假期无出行等安排的人员纳入机动小组,以随时应对突发紧急状况下的人力调配。
1.3 收集离沪人员相关信息 根据历年手术安排规律, 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通常提前1 个月统计离沪人员的相关信息,包括离沪和返沪日期、目的地、出行方式、同行人员、常用联系方式和紧急备用联系方式等,护理人员自行填报相关内容并按请、 销假流程审批后予以备案。护理管理者根据春节前1 周疫情的相关报道,建议1 名湖北省武汉籍护士取消返鄂计划, 并建议其亲属留在武汉进行居家隔离, 在取得该护士及其家属的理解后,其请假申请未予以批准。
2.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手术室护士的管控
2.1.1 全员信息管理 手术室利用微信平台的群管理功能[3],迅速在全科范围内建立全员信息管控网络,采取划片、 分区、 小组包干的形式落实各项人员管理措施。由于我院手术室分布于不同医疗院区,根据属地和组织关系划分为3 片、5 区、12 个小组。 每个组包含10~15 名护士,设1 名组长,5 名区域负责人分管下设小组,3 名护士长各管1 个片(1~2 个区),总护士长直接对接3 名护士长,由此建立闭环反馈的组织体系。 所有手术室人员借助问卷星系统在线申报个人健康状况及所处区域, 并发送手机微信定位; 组长汇总组员健康状况、核实定位与IP 地址是否一致,并将汇总信息逐级上报, 以使各级管理者第一时间掌握科室人员的相关动向。
2.1.2 抽组护理储备人员 医院接到上级指示后,手术室在2 h 内从众多报名者中遴选出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娴熟和身体素质良好的1 名护理人员随援鄂医疗队出征。 同时,组建三级人力资源梯队,向科室全体人员宣布进入随时待命状态,并着手做好物资准备、防护技能培训与考核[4-5]。
2.1.3 返沪护士的健康监管 根据医院疫情防控管理要求,手术室建立每日健康监测传报机制,设计体温记录等指标上传程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监管,如发现异常及时反馈。 2020 年2 月1 日起,按照规定返沪人员一律采取定点或居家隔离观察,科室立即指定专人对所有拟返沪人员进行对接,落实防护指导和健康跟踪,同时做好隔离期间的饮食起居保障,了解掌握其心理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协助满足其相关需求。
2.1.4 疫情期间的业务培训 为使与疫情有关的通知要求及工作安排等能第一时间传达给全体成员, 手术室利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如腾讯会议、小鱼易连、微信视频等平台)开展各类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穿脱防护装备、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急诊手术处置预案及护理科研等,实现了零距离、无接触的培训。 每次培训结束后,需进行在线理论考核,不达标人员需进行再学习和复测;理论考核合格者,进行分批次(每批<10 人)操作考核。 组织值、备班人员进行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急诊手术处置预案的演练,以提高其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随着疫情进展,复工复产是当前社会的重要任务, 医院也在有序恢复各项医疗工作。为使手术室成员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由各手术专科护理组牵头制订专科护理培训计划, 通过直播视频、微课的形式开展线上培训,使临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实训有效结合[6-7]。
2.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手术室相关人员的管控
2.2.1 手术科室医师 手术室作为平台科室, 正常情况下每日进出人流量可达1 000~1 500 人次。 疫情期间,虽然手术量明显下降,但不可避免地有非本科室人员进出。 对此,手术室加强了通道管理,在工作人员出入口设置了门禁系统和人工审查, 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均需出示工作证件, 并进行体温测试登记和手卫生后,方可领取更衣柜钥匙和通行凭证。由手术组主诊医师负责审查参加手术成员的流行病史和接触史,并签署《疫情期间手术安排和手术组成员管理承诺书》进行备案,严控由工作人员引起的外部输入。 同时,联合产科和创伤外科值班医师进行手术应急预案的演练,以提高手术团队的集体应对能力。
2.2.2 手术患者 患者入手术室前, 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共同复核患者在入院时签署的《疫情期间住院患者及家属告知书》,由麻醉医师完成严格的流行病史和接触史筛查,查看患者CT、血常规等术前检查结果,护士对患者进行体温复测。急诊手术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全程佩戴口罩,护士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如发现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应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提高防护等级。
2.2.3 外来人员 手术室仪器设备、外来器械众多,通常需要外来人员做日常维护和配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需严格掌握所有进入手术室人员的流动轨迹和疑似病例接触情况, 而该类人员常流动于各省市医疗机构,故制订了相关准入限制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准入申请和审批等级,由需求科室提出申请,仪器科、手术室、医务处三方核实后提交部门领导审批备案;限制非必要的准入申请; 提供拟入室人员的流动轨迹和健康码,以及该人员所在单位的相关证明材料。
162 名手术室工作人员中,2020 年1 月23 日前离沪96 名,其中包括湖北籍1 名(于春节前1 周返回湖北省黄石市); 离沪人员的出行交通方式为乘坐飞机23 名、高铁32 名、长途汽车14 名、自驾27 名;离沪人员在2020 年1 月30 日前返回上海85 名, 因交通受阻、身体原因未如期返回者11 名;未如期返回人员中,2020 年2 月1 日后乘高铁返沪6 名、 自驾返沪4 名(此10 名人员抵沪后根据防控要求接受定点或居家隔离, 目前均已解除医学观察),1 名湖北籍人员至收稿日期仍未返沪。 科室所有成员均按相关规定严格落实人员管控要求,未出现人员去向不明、健康状况不详等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手术室组织在线培训、考核12 次,参与率为98%,成绩达标率为100%。 手术患者的收治有序进行,未出现因疫情延误急诊手术的情况。
4.1 常态化的假期人员管理是应对疫情期间人员管控的基础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 常需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但科室人员众多,籍贯分布较广,假期人员流动性大。 因此,手术室在医院政策支持下,严格落实常态化的假期人力资源管理和请销假制度, 正是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在疫情发生后,科室能在短时间内进行人员信息收集与反馈,及时作出人力资源调整和部署。
4.2 网格化的组织体系是应对疫情期间人员管控的重点 在人员众多的科室和部门, 网格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我科采取划片、分区、小组包干的形式对最小单元进行管理, 组织体系层层压实,使得在疫情期间人员无法全部聚集到岗的情况下,通过该体系传达部署所有文件要求、工作指南、通知信息等,实现全员快速应答的闭环反馈。
4.3 信息化平台为实施精准人员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疫情正值春节假期前后,人员四处分散,传统的召集人员集中开会传达信息、 培训学习的形式无法实现。 同时,为防止人员聚集增加防控风险,我科积极利用网络信息工具实现高效而精准的人员管理及业务培训。利用微信群管理将人员进行划片、分区、分组,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反馈。在汇总人员信息时,借助问卷星、微信定位等功能来快速核准人员所处地区,及时根据疫情防控通知要求落实人员出行管理, 督促隔离人员和湖北籍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要求。 通过视频直播平台使培训学习零距离开展,先后进行了医院感染控制、专科手术护理、护理质量管理及护理科研等培训,为后续恢复手术室正常运行做好人员和业务准备。
4.4 各部门协作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力保障 手术室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类人员,疫情之初,由于各类流程、要求的密集出台,各个环节需要沟通协调,如从手术医师提交手术申请开始, 增加了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CT 检查结果等信息复核, 手术组人员的健康筛查信息审查,入手术室的相关规定等,这些都需要整个手术团队成员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以保障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的有序运行。
本研究基于常态化的手术室假期人员管理, 加之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手术室及相关科室人员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已将相关经验做法推广至医院其他科室。 文章报道的人员管控措施主要是疫情初期和进展期的紧急应对措施,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推进及全球疫情发展, 医疗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结合疫情发展做相应的人员管控调整,以确保医疗秩序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