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西昌市农业农村局,四川凉山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西昌市作为四川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对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重要意义。近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幅度提高了西昌农田水利和机械化水平,特别是安宁河流域西昌坝区基础设施道路建设,改造出一大批高质量的高标准农田,大幅提高了农机化水平,全市农机化平均水平达到85%以上。
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安宁河流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西昌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安宁河从北向南流经全境,形成中宽谷地形地貌,地域面积2 655 km2,全市总人口678 738 人,乡村农户127 337 户,农业人口454 568 人。农业机械总动力668 364.25 kW,拖拉机9 851 台,其中小型8 178 台,中型1 624台,大型及以上49台;拖拉机配套农具7 518台,稻麦联合收割机868台。
农田工程实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土地治理地形复杂多样,有耕地、荒坡地、河滩地、低洼田。利用大型推土机和挖掘机把高低不平小田平整成一块大田。利用客土把外面的土拉到整理的大田,形成相对平整的格田。改造前,一家几亩田,分为不同的几块田,改造后,划为一块大田,并全部在道路旁边。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开着汽车去种田,利于大中型农业机械直接下田操作。不务农时,随时可以耕作、收割。
新建高标准农田7 000 hm2、沟渠880 km、道路452 km,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每年增产农产品近300万kg,每公顷增收3 000元以上,人均增收380元以上;土地流转承包费由改造前12 000 元/hm2增至45 000 元/hm2。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下,西昌市葡萄和花卉产业迅速发展,建成区葡萄种植面积达2 000 hm2以上,每公顷产量在45 000 kg以上,总产量达7.5万t以上,总产值达7亿元以上;种植花卉面积达1 000 hm2,建成各种温室大棚210万m2,年产各类盆花4 000万盆,鲜切花3 200万支,年产量均跃居全省第一。
西昌市是农业产粮大县,主要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大力推广大中型农业机械有很好的自然条件。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扶持农业,振兴乡村,增加购机补贴资金和目录,使更多适应西昌的农业机械得到了很大的补贴,促进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手数量的增加。西昌市政府整合资金,通过沟网,道路建设为振兴乡村做了实实在在工作。改造中低产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西昌扶贫攻坚,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做了一系列工作。建设从小到大,项目由少到多,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建成标准的田网、水网和路网,打破各家各户田块界限,对杂乱无章的农田耕地进行改造然后调整好后的田块进行重新分配,打造高标准农田。
西昌市近10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很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西昌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设高标准农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协调沟通发改、国土、水利、财政等部门。统一制定总体规划,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共同协调,统筹整合资金。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农民劳动强度和投工投劳,增加农民收入,便于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土地留转,土地集中在种田能手里,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布局,农民增加收入,企业得到发展。实现双赢的良性循环。近十年来西昌市建设高标准农田7 000 hm2,推进新农村建设。
通过近十年西昌安宁河流域两岸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坝区土地基本建设完成。近三年已经面向二半山区丘陵地带和山区彝族集积高海拨地区。涉及坡改梯,坡陡路窄,项目资金少,每公顷改造费平均4 万多元,改造田块表土薄,有的不到10 cm。没有客土的资金,只有修沟路挖高填低的资金。有些田埂高,改造后至少种三年旱地作物,立即种水稻田埂会塌方。建议坡度20°以上不在建设范围。土层薄不足20 cm 的不进行改造。特别是施工队伍必须在建设沟渠时用水平仪测量,使每块田块能灌能排。把表土剥离在一边,改造好后还回熟土。改造后大力施用农家肥、有机肥,减少无机肥用量。
高标准农田是农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时应站在全市农业发展的高度,多方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项目区农民意见。以安宁河流域为主线,西昌坝区为重点,辐射整个攀西地区安宁河流域。打破行政区乡村组区域界线。集中资金整合项目。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设高标准农田办公室。统一制定总体规划,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分工,由各部门共同协调,形成统筹整合建设资金的合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涉及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在前期规划时各部门一同进入,根据各项目的特点,制定总体规划,确各部门的任务。协调和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项措施配套完善形成合力,取得最佳效益。
工程建后管护是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重建轻管的思想普遍存在。加大管护力度,按照建管结合、建管并重的要求,切实采取措施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完善工程建后管护制度,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产权归属、管护主体。加强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鼓励农民用水户以承包、租赁和股份制等方式经营管理小型水利工程。加强对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每年进行一次清淤工作,做到损坏定期修复。保证水糸贯通。
总之,随着西昌安宁河流域和攀西地区建设的大力发展,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扶贫攻坚资金大力投入,以及时代发展和建设的深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可避免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我们的建设发展不能凭经验一成不变,而是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要有超前意识,抓住政策优势,促进西昌市农业发展更上一层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