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培育质量系统优化研究

2020-12-22 15:51
关键词:支部书记学生党员入党

刘 双

(皖江工学院 党务部,安徽 马鞍山 243031)

现代质量管理体系包含组织、顾客、供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设计和开发等十二个子概念系统。从质量控制的视角去梳理,在维护质量标准不变的基础上,查找分析质量效果差异化原因,寻找一些突破性方法使目标更加符合要求,是管理者要做的事情[1]。质量管理体系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优化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育质量系统有借鉴意义。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培育质量系统差异性表现

质量控制是强调对实际产品质量的结果与标准对比,找出差异并采取措施的调节过程,预防出现质量缺陷。而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培育系统中,质量差异性集中体现质量体系组织、质量工序、质量体系供方等环节。

(一)党员培育质量系统组织差异性

1.基础保障力差异。《民办高校促进法》规定,民办高校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在高校中发挥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民办高校市场控制特征高于政府管理特征,特别是高昂的运行成本、低廉的回报率,高速增长的教师工资及与亟需提升的办学质量等主要矛盾,需要民办高校用近乎所有的办学精力去处理,这种现状使民办高校党委优化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力量受限,组织的核心力量发挥受到一定影响。质量体系是质量管理系统的基础,基础不牢则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2.组织力发挥差异。民办高校体制特点决定了其在办学中处处注意控制成本,一岗多责的复合型支部书记是民办高校控制成本的体现之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书记是由辅导员担任,是整个学院的团委书记,还有的是全院的教学科研秘书或者行政秘书,甚至是多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他们的岗位待遇大多按照多岗位中最高待遇核算,较少有多岗位待遇累加,总工作量与待遇失衡。现实中,不少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都是新到岗的人员担任,支部书记岗位也常被边缘化成为费力不讨好的岗位。支部书记转岗、辞岗、离职现象较突出。质量体系组织人员稳定,是质量保障的重要条件,支部书记队伍稳定是党员培育质量的关键,这一关键条件的差异性导致培育质量差异,甚至有可能出现质量缺陷。

(二)党员培育质量保证差异性体现

1.党员培育周期不足。党章明确规定,可以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年龄要求是满18周岁,而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绝大部分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为18到19周岁,迫于高考压力,几乎没有学生在高三时投入精力申请入党。学生是从上大学才开始接受入党教育的,零基础的现实则要求后期增加培养时间。按照规定的组织发展25步程序的时间计算,一个大学生党员从发展对象到成为正式党员的规范化组织培养应该是1年周期,除去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学生在校能接受组织培养的真正时间约是6个月,可见培育时间较为紧张。高校发展学生党员一般集中在大三、大四年级,这个时间段专业课程多,毕业设计、实习等占据了较多时间,发展学生党员的培养时间明显仓促。

2.党员质量保证形式化。民办高校每个学生党支部平均每年要发展10~20个学生党员,按照规定,支部书记要确保完成500多道组织发展规范程序。加上兼任的培养人工作,支部书记每年要完成谈心谈话、政审、支部大会、支委会、党课、学习培训、主题党日等各种规范性标准动作580个以上,且每个规范性程序都由一系列动作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的根本任务是了解发展对象的具体情况并对其目标化培养教育。培养人不仅需要过硬的政治素质,更需要熟练的培养技术。民办高校学生党员从写入党申请书到发展为正式党员,其所在的支部更换入党介绍人、培养人、支部书记的现象时有发生。培养人频繁更换,直接导致新培养人对发展对象不了解,培养不连续,甚至出现档案材料缺失、组织程序断档等现象。

(三)党员质量培育系统供方差异性

1.信息环境复杂所致入党动机多元。出生在高度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自带流量,他们作为手机网络用户的主力军,沐浴在数量庞大、渠道多元的信息池子里,还受着市场经济各种利益的冲击等。他们思想活跃、人生履历简单,在错综复杂的信息环境影响下,入党动机多元。

2.教育现实所致的党的知识缺失。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是主要教育内容,青少年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没有接受党的知识教育,因此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党的知识缺乏。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培育质量系统优化

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在对质量体系的组织、质量工序、质量目标等差异性表现分析基础上的控制,目的是缩短与质量目标之间的差距,使产品质量最终无限接近质量目标或超越质量目标。

(一)发展对象筛选——质量控制五要素

提升产品质量首要环节就是在原材料筛选上应选择最大限度符合产品质量目标的原材料。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筛选应依据两个层次的标准,第一层面应从政治、道德、组织纪律、发挥作用四个维度去衡量,第二层面应考虑不同体制的高校不同人才培养目标,民办高校目标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就应把学业素质、创新能力等考虑进去。 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筛选应从五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1.学业成绩标准。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明确规定把发展对象和预备期党员的学习情况作为重点考察内容。党章要求“必须把政治标准放首位”,而共产党员政治标准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包含了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入党动机,具有在本职工作、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力争上游并争取良好成绩的精神风貌[2],学习是大学生的主业,是其在本职工作、日常生活等方面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的体现,是政治性的有效体现和有效抓手。在发展党员的入口关规定把学业成绩作为第一标准符合学生党员的身份特征。

2.志愿服务为要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在发展对象培训、党员教育、发挥作用等条款中多处提到“志愿服务”,并明确规定志愿服务时长不低于24小时。把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可以培养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端正入党动机,同时学生党员在任何学习活动工作中冲锋在前,能够感染周围同学并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团结、奉献、友爱的奉献精神,弘扬集体主义,营造良好校风。

3.平时表现不可缺。检测一个学生党员在组织纪律等方面的表现,要结合学生生活状态及现实条件。大学生生活的环境重点集中在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区域,其中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固定重要场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生党员作为“扫天下”的后备军,前提条件一定是能扫“一屋”之人,所以在选拔发展对象的时候,把大学生在校期间宿舍卫生情况、宿舍违纪记录情况、课堂出勤率情况等遵守学校组织纪律的相关数据纳入考核标准,作为发展对象推选的入围条件之一,很有必要。只有习惯遵守学校管理纪律者,才有可能做到一贯严格要求自己,才有可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4.第二成绩为筹码。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活动的频次,在活动中的表现,参加学科竞赛的情况,获奖情况,担任班干部的情况等等,一系列能有效培养执行能力、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大局观的集体活动汇总成的第二成绩单能有效展示出一个学生的能力素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第二成绩单具备可操作性,能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素质,不失为有效的评价手段。

5.思政成绩不缺位。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是必修课也是大学生政治素质提升的重要路径,是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提升政治觉悟、政治理论水平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大学生政治性的主渠道。在考察发展对象时,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成绩列为重要标准。其次,高校的党校培训和入党选拔工作应当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教学应高度融合组织发展工作,加强政治性教育,提升培养质量。

(二)党员质量培育体系——组织控制三个规范

1.质量执行人控制——规范培养人队伍。民办高校学生支部书记作为入党介绍人和发展对象培养人,往往存在精力不济、队伍不稳等问题。应明确规定支部书记兼任入党介绍人和培养人的工作量不超过2人,其他入党介绍人均由教师党员或者已经转正的学生党员担任。教师兼任入党介绍人或培养人的,应核算工作量。这样可以缓解支部书记压力,给学生党员锻炼机会,能多方位进行发展对象质量控制。

2.质量环境控制——规范支部设置。应当统一规范学生党支部建立在专业基础上,构成阶梯式发展结构,发挥党员作用补充师资不稳定缺陷。如可以把大一、大二发展的党员推荐为党小组长或者支部书记助理,协助支部书记把控组织发展程序和组织发展材料,后面发展的低年级的党员工作由支部书记助理参与跟踪,到大三年级时上一届助理可以培养下一届助理,并稳妥交接工作。这样,确保支部书记变更后组织培养、组织生活、组织工作不断线,确保组织稳定。

3.质量组织力控制——双岗双薪制改革。民办高校处于经济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双重压力之下,应努力推动民办高校党支部书记及党务干部一岗双责双薪制度改革。这样民办高校的党建优势得以发挥,党建的力量会大大增强,党员的培养质量也会得到大大提升。

(三)党员发展流程——工序质量控制四项措施

1.抓两头延长培育周期。大学生党员由于人生履历单纯,同时因多种因素限制,现实中发展党员集中在大三、大四年级,导致培养教育时间不充足。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延长教育时间,入党教育应该提前在入学教育期间开始;二是列为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后,党校党课常态化开设;三是毕业生离校前,无论是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还是正式党员均要进行最后校内党课教育,这样无形中延长了党课的周期,也为想入党又不知道如何开展学习的积极分子提供了选修学习平台;四是全程培育,民办高校培养的是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进企业实践实习多,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在专业实践课中发挥积极作用,全程加强党性修养培养。

2.科学计划弥补培育周期不足。应该做好指导性党员发展计划安排,可以规定30%计划在大二年级发展,60%计划放在大三年级、10%计划放在大四年级,以利于学生参加各种支部活动和学习,更有利于严控各种程序规范。

3.表格式谈话提高质量和效率。可以把党员培养谈话转变为表格式谈话,把表格内容设计为国际政治热点案例、国内政治热点案例、省内发展热点案例、校内相关政策执行热点案例、学院发展及个人的政治建议等六个层次案例谈话提纲,每个层次均有多个选定好的案例题库,谈话时由被谈话者抽选案例,分析解读案例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更有效地显现被谈话人的思想认识,培养人易于操作,谈话效率和质量高,检测效果明确。

4.答辩式入党培养党性修养。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多元,现实中入党动机难以量化。可以采取“答辩式入党”,即改宣读入党申请为入党申请答辩,参加会议的支部书记、培养人或正式党员,围绕入党志愿书应体现的内容设计各种问题由发展对象进行答辩。志愿书中出现抄袭、编造、内容不实、对党认识有偏差的现象将会在答辩过程中充暴露出来。这一要求使发展对象能够主动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党的理论,提高对党的认识,同时对学风建设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支部书记学生党员入党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学生党员在文化惠民主题活动中的专业优势
憨娃入党
党支部书记能否实行招聘?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重温入党誓词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党支部书记正确运用表扬艺术“六字”诀
我珍藏着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