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管理中叙事护理模式初探

2020-12-22 03:08:00曾满秀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曾满秀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江西 赣州 341000)

面对复杂变化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部分高职护生内心压抑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出现焦虑等病症,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创新管理方法。“叙事护理”本质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指“具有叙事护理能力的护士开展的一种见证、理解、体验和回应患者疾苦境遇的护理实践模式”。本研究将该模式应用于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管理,即教师通过倾听、解读学生的故事,感受学生的内心情感,探索如何提高师生共情能力、叙事能力、沟通能力,为今后高职护理心理健康管理的研究和探讨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护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随机抽样法确定两个班级为实验对象。

(二)方法

1.实验前准备

给高职二年级护生发放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课题组回收问卷调查,由心理健康辅导老师一起分析发现心理问题学生。

实验案例:在关于实习的问题,父母希望在家附近实习,而本人希望去外地,一直跟跟父母沟通,据理力争,想让父母同意自己实习的时候在外地,父母依然表示坚决不同意,该同学心理很困惑,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关心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留在他们身边?觉得父母在限制他,所以内心很矛盾,返校后经常失眠,开始抵抗父母,脾气变得暴躁。在学校一次常规心理普查中,该学生的问卷调查引起了心理健康老师的关注。

2.具体实施

实验组采用“叙事护理”模式管理护生心理健康问题,即教师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按叙事模式先后顺序完成“发现——倾听——外化——应答”4个阶段。

(1)发现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及日常工作中的留心观察及资料收集,发现有叙事需要的心理问题护生,或虽无倾诉需求,但表现出痛苦和无助的护生。(2)倾听阶段。老师要正确理解倾听护生叙事,要放低姿态,换位思考,同时运用叙事护理技术。(3)外化阶段。老师在回应护生叙事前,留给自己一个机会,对自身认知、理解及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叙事所采用的方式进行外化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4)应答阶段。即老师当场或延时对学生的问题叙事做出反馈。

例如:老师将父母的不理解比喻为“不听话的爸爸妈妈”,告诉学生,这个不听话的爸爸妈妈是孤独的、寂寞的,他们把你当作好朋友,好朋友要离开自己,他们会很伤心的,就像缺点什么,生活没有激情。他们会担心自己的好朋友遇到困难怎么办?他们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你最有用的朋友,只要需要,就能立刻出现等。

二、结果

两组学生实验结束后均采用SCL--90症状自评表进行测验心理状况,该表在精神科和心理健康门诊的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定工具,如图所示。

三、讨论

利用叙事护理模式的优势,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问题管理做出新的尝试,在叙事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以访谈形式进行,增强了师生间的共情能力,通过反馈得知学生们在叙事护理模式实验中体验到温暖和舒心,通过老师叙事感到自己的问题豁然开朗。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都乐于接受叙事护理模式管理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叙事护理模式的素材均来源于高职护生的真实案例,为难以言表的心理健康问题构建了一种新分享方式,教师在进行“发现——倾听——外化——应答”4个阶段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叙事故事的高度适用性和激发性和共情力,班主任老师采用叙事护理模式管理高职护生心理健康问题,为班级管理探寻新的思路。

本研究教师采用改编故事、记录日记等叙事活动,以访谈形式进行,拓展了师生的交流空间,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行为趋同。叙事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管理是一个全新的人文护理实践领域,为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教师切身感受到了学生的境遇和心灵疾苦,从而提高了师生的共情体验。综上所述,应用叙事护理模式管理高职护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可行性和操作性强的方法,预期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