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佰宏
摘要:本文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从贵州省榕江县体育课开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影响贵州省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开展的影响因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推动贵州省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
一、基层中小学体育课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对教学指导思想的理解不透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呈现多样化,但是学生却对教学指导思想的概念、内涵等方面知之甚少。学生对教学指导思想的理解过于简单,认为“健康第一”仅仅是身体层面的健康,只要能够上好体育课,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就是达到了“健康第一”的要求。大多数学生甚至认为只要通过中考,拿到分数就是对体育的“终结”。
(二)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趣味性不强
体育课内容的趣味性不强是影响体育课活跃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体育分数纳入中考总分的政策实施以来,以中考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充斥贯穿于整个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当中,教学内容的单一和趣味性不强,且偏离了学生的主体需求,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
(三)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
首先,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不能仅仅通过体育知识的传授就能达到教学的目标,还必须参与体育实践。其次,体育教师也是“社会人”,各种复杂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心理负担也是难以承受的。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解决,以至体育教师自身对公体课工作的态度也不够积极,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以及课余体育锻炼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够理想
课余体育活动是对课堂教学成果的一种检验方式,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反馈方式。学生是课余体育活动的主体及主要参与者。大多数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没有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甚至是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迫于学业的繁重,大部分学生只是在体育课上应付一下,课后就放弃了体育锻炼,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不好,就会反作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影响教学的质量,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五)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不够完善
近年来,贵州省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器材配备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很多地区仍然存在器材种类单一,与现阶段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相匹配的情况。如多数中小学的体育器材设施还是传统单一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虽然能够正常地进行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但是对于青少年体育多元化需求以及参与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甚至相当一部分乡镇中学、村小等学校,场地器材十分匮乏。
二、贵州省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对策
(一)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把改革落到实处
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体育多项目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潜移默化地向学生引导灌输终身体育思想理念,鼓励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参与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制定满足学生的需求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仅仅根据学校的能力和教师的情况来制定。教学内容应当突出健身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終身锻炼习惯的养成,并非是对分数、升学结果的追求。另外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制定可以充分结合地域文化和突出校本特色,整合地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资源,创编突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趣味性相结合的校本教材,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及活动的兴趣。
(三)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关注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关注体育教师工作与生活等多方面问题。制定合理的工作量化制度,优化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及时关注,认真疏导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计入工作量,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为体育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内部、对外交流学习平台,激发教师学无止境,追求卓越的专业进取心。
(四)重视并积极引导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中小学应把课余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学生社团建设,常规化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彰显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或竞赛,鼓励与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行为交往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也要及时干预,提出建议,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
(五)加强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建设,充分合理利用地域资源
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另一方面各中小学应立足于当前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的状况,改变教学方法,客服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是应对场地设施欠缺的一种有效途径。
(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需求,积极地和学生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学习与反馈通道。关注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和信息的熟知程度,这样更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技能学习及活动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但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层面的健康问题,通过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来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地纠正和引导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尹周杨,张晓亮,周彤.农村中小学体育课长效运行影响因素分析[J].运动,2015(06):115–116.
[2]李翔.对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发展的因素分析[J].内江技,2011(06):25–26.
[3]胡庆山,王健.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