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新时代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理论功底深、政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坚定的理论自信、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理论教育能力是教师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基本前提;对前沿重大问题的关注研究是教师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实践基础;对先进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利用是教师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守正创新
[作者简介] 马立国,法学博士,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坚守思政课教育教学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充分培育思政课教师的创新意识,广开创新思路,肩负起新时代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历史使命。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培养一支业务本领过硬、理论功底深厚、政治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 坚定的理论自信、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理论教育能力是教师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基本前提
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自信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热爱、学习和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师过硬的理论教育能力来源于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
1. 要有坚定的理论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勇于创新的理论思维。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4]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是讲不出信仰的味道的。同样,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也是讲不出理论的味道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的笃信。思政课教师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魅力,就要在回答深层次的重大理论问题上下功夫,以理论的彻底性做到以理服人。增强理论自信,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无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自己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历史逻辑,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历史必然性、价值合理性和惠及中国人民的道义性,我们有了理论自信的切实理由。”[5]
2. 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学识渊博、政治立场坚定鲜明、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是讲不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能力,非一日之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久久为功。从学校层面来说,首先要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把理论水平高、政治立场坚定鲜明、学识渊博的教师发动起来,发挥他们的带头引领作用。为教师打造一个学习理论、钻研理论、积极提升自身理论水平的大环境,形成一个和谐共进的大氛围。切实发挥党委、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作用,积极调动党员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把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抓到实处。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高水平研修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定期聘请高水平专家学者入校举办讲座、进行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积极牵頭促进与其他兄弟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别是教育部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的联系,推动院际间互动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从教师层面来说,要积极地参与到理论学习中来,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深化对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不断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不断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学识储备。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在与实践问题的对话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实践是一个包含多要素、多目标和多参数的复杂系统,实践对象的选择往往起于局部扩展至全局”[6]。思政课教师要坚决遵守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新要求。自觉保持政治清醒,做到政治立场坚定,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态度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保持家国情怀,要心向民族和国家。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培养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思政课老师要心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心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要自觉保持创新思维,不断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开拓新思路;应有开阔视野,引领学生面向世界、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美好未来;要严格自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有人格魅力,做学生喜爱的人。
3. 要有过硬的理论教育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方法教育人和培育人,是讲道理。讲道理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与他人对话、相互交流。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讲道理就是要与学生对话,要善于在和学生的对话、讨论、交流中讲清道理。单方授课方式从教师方面说虽是逻辑体系一气呵成,但学生的主动性却没有被重视,其结果是教师自说自话、学生自做自事,二者至少在课堂上缺乏交集,这是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的直接原因。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做好至少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确保自己讲课的理论逻辑性。教师在一堂课上要重点阐述和讲清的主题设计是否清楚,逻辑顺序是否前后衔接连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接受与理解,这是评价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二是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这关乎教学的手段方法和教学目的。理论的正确与否最终要回到实践才能得到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例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引导学生用身边鲜活的事例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一堂思政课是否“活”,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一堂思政课是否能“火”,关键也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因此,讲道理绝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课堂上每个人的事。
讲道理,不光只是证明自己正确,更重要的是让别人承认你的正确,尤其是要得到对方对自己一方结论的认可与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如何讲好、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彻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接受和认可。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成功实践时,应与其他理论学说的进行比较,在与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的对照中分辨、分析,在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中确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讲道理,就不应态度生硬,而要有亲和力、感染力。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思政课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与综合运用,可以使教师走近学生、融入学生并站在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所求。真正找到学生们想听的和教师所讲的二者之间的对接点,只有二者有了交集才能擦出火花。思政课教师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要用博大的情怀拥抱学生,同时更要掌握与青年学生交流交往的方式方法。
二、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研究是教师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实践基础
1. 思政课教师要关注社会问题,具有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
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是思政课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也是思政课教师获取备课、讲课的基本素材的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也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所在。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具有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解决问题。问题是什么?问题从哪里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思政课教师面对学生所必须回答的,也是学生迫切希望知道的。马克思本人高度重视“问题”对于把握时代特征的重要性,明确提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并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思政课教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拥护者。所以,更应传承马克思的“问题”思想,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滴问题。教师还应以问题为导向,抓住问题的实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们关心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不应该回避,而应该积极面对,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我们分析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研究问题的性质,查明问题的形成原因,认清问题之间的联系。
2. 思政课教师要研究社会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入新时代的中国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和解決。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者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原则来研究这些问题。对一些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对社会上一些关系到民生、安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校园内、课堂内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必须进行研究。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思政课教师真正具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并且“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4]。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力量打基础、做准备。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沿的研究者、先进思想的引领者和前沿知识的传播者首先应具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把对社会前沿问题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青年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思政课富有时代性、活力四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7]
3. 思政课教师要讲清社会问题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进步和变革。党的十九大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当代中国的问题都要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开,思政课教师的论述、讲解、阐释也都应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选择。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不惜牺牲生命进行了不断地探索,虽经无数次的失败但从未停下脚步。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带领中国人民历经长期年的艰苦斗争、艰辛探索终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反映全体中国人民意愿、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社会主义。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讲清楚我们党为什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性目标和宏伟目标的有机统一。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全体中国人民的郑重宣誓,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探索、奋斗、创造和积累的成就。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思政课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贡献者和见证者,决不能做旁观者。通过讲共产党奋斗历史、讲共产党初心、讲共产党使命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不懈奋斗的目的就是要从屈辱中站起来、从贫穷中走出来,重振昔日民族辉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思政课教师要讲清国史,让学生清楚、牢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奋斗历史。思政课教师更要讲清现阶段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重大课题,使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对未来建成现代化强国充满期待,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让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认识深入每个青年学生的内心。
三、 提升教师综合创新素质、探索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及优化组合是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有效途径
提升教师自身综合创新素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及优化组合使用,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环节还是在实践教学环节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为学生认可、接受和喜欢,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培养发展创新型思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灵活有效地推进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并且还要对新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1. 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创新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活动和精神过程,是与时俱进、知难而进、突破上进的科学思维。”[8]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9]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有创新性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勤于获取信息,乐于接纳新鲜事物,善于对新信息、新事物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唯其如此才能保持思维的创新性。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勤于获取新信息。当今世界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新技术、新信息、新创意层出不穷,思政课教师应借助各种平台、利用各种渠道获取大量新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比对和分析海量信息的过程中开辟自己的新思路,达到常思常新的目的。其次,思政课教师要乐于接纳新事物。当今世界各式各样的新鲜事物花样翻新。在与这些新鲜事物接触时,思政课教师要保持宽容的心态,通过仔细观察,思考新事物出现、流行的原因。特别是被青年学生们所垂青的事物,思政课教师更应多注意、多观察。因为只有了解青年学生的行为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抓住青年学生的心。这一过程也是思政课教师思维开拓创新的过程。最后,思政课教师还要善于进行分析总结。青年学生受到思想认识水平和对现实利益的综合影响,合理诉求与不合理诉求的综合影响,主流价值观和非主流价值观的综合影响。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要具备高超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研究问题辩明是非真伪、不断总结经验,为解决问题开辟新思路,从而达到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
2. 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创新也是个人立足社会对社会作出贡献的重要指标之一。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创新动力。首先,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长期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工作经历、细致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基础。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细改造、精提炼,自然会取得创新成果。其次,创新要善于学习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和学习其他学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自身教学方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向其他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学习,把拿来的东西与自己总结积累的经验相结合,进一步地推敲、提炼,从而创造出更好更有效的方法,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再次,创新必须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承担着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责任。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确保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 思政课教师要把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明显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教学方法创新并不是完全否定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将网络平台、媒体平台等多种新兴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做到教师和学生无时不互动、无处不互动,达到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学生每学必有收获、每思必有心得的效果。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利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活跃有序。思政课教学方法要“因新而活”,“新”是手段,“活”才是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学理性,教学方法的传统性、灵活性,教学对象的自主性、自觉性和教学目标的政治性等等,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适当地把握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活用。不能完全否定系统性传授学理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也不能过度迎合学生偏好而执迷新方法。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思想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相融合,统筹兼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线下和线上、校内和校外等等因素,让思政课教学过程活起来,思政课教学效果好起来。
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关键在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材研究使用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应当培育思政课教师在具有创新思维意识的前提之下,不断激发其自身内在的创新动力,在教学方法上、实践方式上不断突破,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让思政课教师能够纵向上有继承突破、横向上有交流互鉴,课堂上讲理论、实践中有方法,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理论有高度、学习有热度、实践有温度、效果有力度的教学效果。
參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
[4]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5] 韩庆祥.我们的理论自信从何而来[N].光明日报,2017-08-19(2).
[6] 任平.深入认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N].人民日报,2018-06-25(16).
[7] 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04-08(3).
[8] 李军.让创新在社会蔚然成风——学习总书记关于创新思维重要论述[N].学习时报,2018-01-22(A1).
[9]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编辑:蔡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