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探析

2020-12-21 03:49张陈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精准扶贫互联网

摘要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工作事关脱贫攻坚和教育公平,也是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讨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的措施与方法,以期为当前高校精准资助研究与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精准扶贫;精准资助;精准认定;新信息技术;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22-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2.075

Analysi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Taking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s an Example

ZHANG Chen-hua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hanghai 201699)

Abstract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accurate fund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funding objects.Doing a good job in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students from familie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s related to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ducation equity.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financial aid work under the new era and situation.Taking Shangh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as an example,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xplored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realize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their families,aiming at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urrent accurate funding research and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ccurate funding;Accurate identification;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rnet +

基金项目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精准扶贫背景下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研究”(JY2-0000-19-14)。

作者简介 张陈华(1985—),男,福建南平人,讲师,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3-27;修回日期 2020-06-02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这一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党和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1]。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扶贫工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集中体现,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和教育现代化[2]。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3],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亦是如此。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基于精准扶贫思想对高校资助工作的启示,精准资助就是通过科学的资助制度和规范的资助方法对国家以及社会的资源进行精准、合理、高效配置,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精准识别、帮扶和管理,它是对传统资助工作的补充与提升[4],精准识别即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和科学的流程方法对资助对象进行精准认定。该项工作是实现精准资助的基础,也是有效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度和资助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共资助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共计4 387.89万人次,资助资金达1 150.30亿元[5]。但如何在高校资助工作过程中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是高校资助工作中的难点。因此,制定一套客观、公正、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通过科学化的流程、規范化的标准进行认定,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精准资助水平,已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6]。鉴于此,笔者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探讨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的措施与办法,旨在为当前高校精准资助研究与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1 现行政策下精准认定工作的问题表现

2019年9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出台了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政策《上海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意见》。根据文件精神,在认定依据中,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低收入困难家庭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及残疾学生需附相关证明材料外,其他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情况、庭遭受突发意外事件、家庭成员因残疾和年迈而劳动能力弱情况、家庭成员失业情况、家庭欠债情况等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信息则由学生本人自行填写;在认定原则中,由原来需家庭所在地居委会或村委会及街道乡镇的社会救助所或民政部门的地方部门二级审核,改为学生对所写资料真实性作书面承诺,并在个人承诺处签字;在学校认定程序中,按照“学生自愿申请—专业或班级小组民主评议—院(系)认定工作组审核—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核定”流程进行。新政策在困难认定的依据、原则和程序上为进一步做好上海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高学生资助精准度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惑和难点。

1.1 缺乏标准,难以量化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范围大、生源分布广,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家庭收入水平、物价、消费水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还处于完善阶段,尚无法准确评估每个家庭收入水平;对于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生活条件等情况通常以描述为主,也很难量化,贫困生认定缺少科学统一的标准,导致对贫困生的识别存在差异。

1.2 证明材料真实性和可靠性存疑

当前各高校对贫困生认定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生源地相关部门开具的证明材料,如低收入、遭受自然灾害、劳动能力弱、成员失业、欠债等家庭情况证明。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基层部门出于“乡土人情”或对高校资助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出具证明时,存在把关不严、虚报、夸大经济困难程度等现象,而辅导员出于种种原因难以对每份申请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实,影响了对学生经济状况的准确判断。

1.3 “指标分配制”不尽合理

相对一般高校而言,农林院校的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高,而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简单的指标分配制的方式,即按学生比例将名额平均分配到各系部、专业、班级中。由于专业、班级、生源间存在差异,名额不足的班级为平衡学生间的利益,避免发生利益冲突,常采用“平均享受”“轮流享受”方式。而名额充足班级则出现“申请即助”“按名额找对象”的现象。这种指标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助对象的差异性,也影响了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1.4 班级评议不够严谨

班级民主评议环节吸引了学生力量,对于程序公正是一种很好的体现,但班级评议小组成员易受自己平时形成的固有印象或主观喜好倾向的影响(这一点在高年级学生中较明显),对申请者的贫困情况了解不够而做出倾向性选择,进而不能保障公正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5 存在“贫而不申”或“申而不贫”现象 国家政策要求所有建档立卡学生必须享受国家助学金,而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自我认识偏颇或自卑心理而放弃申请。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前期宣传引导不够,相关资助材料未按要求办理提供,导致返工未果或因家人外出打工无法代办材料而放弃申请。另有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学生,因主观认识或个人诚信问题,也提交了相关证明材料,申請了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资助识别工作增加了难度,影响了教育本身的公平和公信力,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发展。

1.6 认定后续的动态性和灵活性不够 高校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年集中时间办理1次,有些学生进校时候不是贫困生,但是家庭或个人出现严重困难或偶遇突发状况,导致家庭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学生成为了贫困生,由于错过申报时间,在新一年的办理窗口开启前将无法获得相应资助,故在资助的覆盖上容易形成死角。

1.7 资助队伍人员流动性大,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各高校都设有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部门,基本隶属于学生工作处,学校资助部门负责统筹安排全校学生资助工作,由各系部一线辅导员负责具体实施。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强且复杂程度高的常规工作,涉及量大、面广且对象复杂,特别是在贫困生的认定环节中,新政策虽然简化了申请过程,但需要大量的学生背景调查和数据搜集分析工作才能更好甄别[7]。在工作中,为平衡工作任务,常由每年所带新生年级的辅导员轮流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呈现年年换的趋势,因此资助工作队伍不稳定。由于辅导员承担的各项日常工作十分繁杂,平时所接受的关于学生资助特别是精准资助方面的培训又少,缺乏资助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在资助工作实施中只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因为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辅导员将学生资助工作很多时候当成一种良心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少对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创新,难以提升使得资助工作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实践探索

2.1 精准引领:树立宣传导向,创新形式载体 资助宣传工作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加强针,接地气、有实效的宣传能让学生对国家资助有充分的认知并提高学生积极性。因此在宣传内容上,要结合专业特色,不仅只停留在向学生宣传资助政策的各类通知信息,更要涵盖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社会责任教育、资助典型等德育内容宣传;在宣传方式上,阵地前移,建立学生、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桥梁,要根据困难学生的个人特征和需求,采用家庭走访、宿舍走访、榜样带动等新方式,突出人文关怀,提高宣传的精确性及全面性;在宣传载体上,鉴于“00后”学生个性鲜明,喜欢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自我价值感,应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微信公众号、易班、官方微博、拍摄短视频等。通过有效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加强自身人格和性格塑造,建立自身的自立和诚信意识。

2.2 精准认定:利用新信息技术精准识贫,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越来越引起重视。依托信息领域的新技术,能够对来源分散、格式多样且数量巨大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通过学生在学习食堂、超市、充值中心等地方的消费支出数额、频率等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识别和甄选提供客观、准确、全面的依据。高校资助政策制定之初,便有向农、林、牧等方向倾斜的明确规定,各地区在国家统一的方针政策下,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经济情况,制定一个上层标准。所属地高校根据这一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所在地的物价水平、消费水平、高校收费制度等综合因素,针对学生构建一套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科学确定资助对象,打破原先资助资源“按比例”“一刀切”的分配模式,确保资助名额公平公正[8]。定量评价主要从学生拥有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4方面来认定。经济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月支出、家庭年收入与支出比、家庭资产和负债总值;人力资源指标主要包括供养人员职业劳动力情况、家庭健康与教育支出情况;社会资源指标主要指家庭社会关系网和社会资助状况;自然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所在地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家庭所在地有无特殊性产业。定性的评价主要从特殊性指标和学生个人综合指标来认定。特殊性指标包括有无特殊性重大事件,如变故、事故、灾害等;学生个人综合指标包括学生饮食和娱乐消费水平等[9]。通过对不同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综合分析,再客观评价学生的经济状况,从而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分配和精准认定。

2.3 精准监管:依托“互联网+”技术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信用档案

贫困學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对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跟踪调研十分必要,也是决定是否对学生进行继续资助的主要依据。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在积极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推动智慧型校园建设的同时,应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动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数据库,除每学年1次的集中申报审查外,每年定额随机抽取部分贫困生进行家访,了解家庭经济情况,每学期对贫困学生信息库进行更新,对于发现家庭突变的学生要随即纳入数据库,对家庭经济情况好转的学生也可酌情考虑是否出库。因学生资助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各级教育、财政、金融等部门和单位的协同配合,故学校和教育部门要主动多“走出去”,加强多方协调、配合同步,才能真正将精准资助的政策落实到位。政府应大力推进资助立法,明确政府、资助管理机构、学校、银行、学生等主体的相应法律责任[10]。建立健全以学籍为基础的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与人口、民政、扶贫、残联、公安、银行等部门信息数据的对接,设立查询端口服务技术平台,通过查询核对也可从旁佐证贫困的真实性,既确保贫困生评定的公平合理,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又保护了贫困生的尊严和隐私,避免对受助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伤害,让教育公平落到实处。此外,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和信息反馈渠道,加强和完善学生群体监督制度,在资格认定中的弄虚作假等诚信缺失问题,取消其受助资格,必要的情况下要追回资助资金,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公开通报、行政处分等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监管结合,维护资助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11-12]。

2.4 精准落实:加强资助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保障资助政策有效落实

推动资助工作精准、合理、高效落实的重要组织保障就是要建立一个职业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专职资助工作队伍包括学校资助机构教师及系部辅导员,高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资助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及时根据学校具体实际完善与上级政策配套的相关措施和制度保障。要紧跟党和国家发展的形势,提高本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前瞻性,在配齐相应的专职资助工作人员前提下,充分挑选思想政治素质高、政策水平高、公道正直有爱心、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教师来承担资助工作;完善培训体系,提升资助工作队伍业务能力[13]。要加强资助政策、业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资助工作人员自身要熟悉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并熟知校内的资助制度和评选流程,同时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增强大数据意识,不断提升自己使用计算机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处理的方法与技术;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和绩效考核制度,将资助工作队伍的考核制度和评优制度相结合,明确资助工作人员的职责、奖励、惩罚等各考核指标,在薪资待遇、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理论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资助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资助工作的服务质量,从而保证资助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国家资助政策的助学和育人的功能。

3 小结

高校的精准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大工程,实现精准资助的目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及学生等多方联动共同努力,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资助法律法规体系作为重要保障。当下,在“互联网+”引领的大潮下,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互联网+资助”模式,创新精准资助方式方法,提升精准资助的实效,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EB/OL].(2017-11-03)[2020-02-20].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7/1103/c385474-29626301.html.

[2] 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8(6):4-5.

[3] 冲锋号已经吹响!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EB/OL].(2020-01-02)[2020-02-20].http://news.cctv.com/2020/01/02/ARTIKRMoUGC4s8Us6VxZ1AB7200102.shtml.

[4] 黄建美,李洁,罗筑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6):41-46.

[5]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N].人民政协报,2019-03-07(018).

[6] 朱阳莉.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的指标量化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5):185-191.

[7] 黄立,戴航.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J].教育与职业,2019(15):53-60.

[8] 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78-81.

[9] 谭荣花.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10] 田祖荫.2017年学生资助新闻发布会发言稿[EB/OL].(2017-09-06)[2020-02-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20170906/sfcl_20170906/201709/t20170906_313493.html.

[11] 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7-01-10)[2020-02-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12] 莫明琪.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法治化建设[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17):13-14,22.

[13] 陈宝生.学生资助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7):17-18.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精准扶贫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