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宁宁 宋彬 何继爱 陈海燕 王婵飞 李英堂
摘 要:在积极响应教育部发布的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的背景下,高校产教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层推进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金课”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作者提出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借助“互联网+教育”、以OBE的教学理念为支撑、加入“课堂思政”元素,优化、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同时,将产学合作中企业提供的先进平台、行业技术等融入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改革措施更能打造“金课”中的“两性一度”标准,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双万计划;金课;产学合作;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5-0038-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program -- "Shuangwan Plan"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industry-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ourse"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s. The paper proposes to optimize and reform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curriculum system supported by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OBE and adding the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dvanced platform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ovided by the cooperation enterprise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s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can create the standard of "Two properties, one metric" in the "golden cours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innovativ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will be realized.
Keywords: Shuangwan Plan; golden courses;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course system
教育部在發布的关于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的通知中指出“在2019年-2021年建成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及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教育部在发布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到“各个高校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梳理教学内容,打造金课”[1]。“金课”即为“双万计划”下的一流本科专业所具有的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和“金课”的打造对于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个性化、先进化、高效化的教学管理,突出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地方本科高校应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2]。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也积极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企业培养、产教融合相结合,跟踪行业、企业的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精准接轨。产教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推进对于“双万计划”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金课”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基于产学合作的“金课”建设目标
为满足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开发、改革、创新课程项目为出发点,以校企互动、追求共赢、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为基本原则,校企双方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致力于通过改革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完成“金课”打造,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建设创新型、多元化的教学改革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课程难点,借助于新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
电子信息类领域专业跨度大,涉及到的技术、知识均属于跨学科、跨领域、高难度、深层次,并且电子信息类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快,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所以对教师的资质、教学水平要求较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愿景必须落实到课堂、实验、教材、教学过程中[3]。“金课”打造需要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借助“互联网+教育”等手段,以OBE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支撑[4],采用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全面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企业需求的变化。产学研是高校通过借助企业先进资源,建设个性化、综合性课程体系的契机,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引入“课堂思政”元素[5],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感,助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企业又是先进技术的先行者,因此双方通过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不断拓展本专业的技能培训、人才输出、技术服务、研究开发等内容,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专业、企业、行业的多重优势。通过行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全面合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准确定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促使教师及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专业能力,进而在电子信息类领域占据有利地位,实现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金课”与产学研结合的建设思路与亮点
企业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同时响应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号召,全面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高校应重视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为支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制定诸多可行办法与有效措施,并提供良好的平台搭建。高校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中,应积极改革创新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健全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制定校企合作组织机制,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实验建设平台,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展开的技术培训将企业先进的技术、实验平台、管理模式引入到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和“金课”的建设中。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金课”的打造需要通过与企业对接开展深层的校企合作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共同规划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创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将“金课”的建设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相融合,切实全面提升人才素养。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必须及时洞察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构建良好的教学课程体系。
“金课”的建设一直是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教学
改革、课程优化工作中的重要方向。“金课”建设的标准要突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戰度[6]。高阶性是指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尤其是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与高级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与时俱进,教学方式先进化且具有互动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挑战度则强调对水准的要求,课程要有适当的难度,这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后练习提出较高要求。
为达到“金课”建设标准,教师应形成应用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思路,如图1所示。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借助MOOC和微课等网络化教学手段,加入“课堂思政”元素,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将应用型技术技能、OBE(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章节特点、学习难点,采用团队式学习(T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课堂讲授(LBL)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式教学。
将思维拓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中,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学合作可为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双万计划”背景下的“金课”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建设、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形成优势互补,更有利于“金课”建设中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授学生本学科基础知识、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行业应用能力,采用灵活、易接受的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前沿相结合,通过教学活动与企业需要相对接的方式,培养能力突出、应用为主的复合型高校人才。
三、基于产学合作的“金课”建设的教学模式的创设和实施
(一)“金课”教学设计
为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平台利用、促进成果转化、强化师资队伍”的愿景,推进“教学、课程、师资、专业”建设,通过打造“金课”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应积极引入企业优质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建立真实的实习实训场景,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入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及“互联网+教育”优秀课程。“金课”建设整体以OBE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课堂思政”为抓手,针对电子信息类课程的课程特点、章节重点、学习难点采用TBL、CBL等学习方法拓展课堂教学内涵。具体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建设内容如图2所示。
1. 修订原有课程大纲,加入“课堂思政”元素,以OBE(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注重实践能力、应用技术、成果转化。
2. 完善授课教案,以修订后的课程大纲为指导,加入每节课的学情分析、重点难点解析及处理手段,将章节知识点涉及到的应用型技术技能按照难易程度、应用范围、章节特点采用团队式学习(T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课堂讲授(LBL)多种学习方法进行组合式教学设计。
3. 建设全新的PPT、网络资源等。PPT言简意赅、信息量丰富,与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结合不断更新,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根据该课程的特点采用类比分析法、相关联想法等手段进行思维拓展,借助新问题、新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 建立奖励机制。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型项目、科研项目,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鼓励学习成绩名次靠前的同学带动名次靠后积极参加竞赛、项目,同时,在课程上进行获奖经验的分享。
5. 鼓励教师和学生到相关企业参加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安排大四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加强与优质企业的联系,让学生提前感受行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实际现状。
(二)实施计划
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打造“金课”,着重强化教师业务学习学生能力培养。师资力量的强弱对于课程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带领学生竞赛、申请项目、参与课题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主动联系优质企业,如通过产学研平台的合作深入企业学习、实践。
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选用紧密相连。因此,如何实施教学设计是重中之重。
1. 将“课堂思政”引入教学计划。“双万计划”背景下“金课”的建设的目的不仅为了传授知识,同时要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弘扬中华美德,对学生进行道德建设、思政政治教育,同时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科学文化和人文精神完美结合。
2. 教师积极引入在线视频学习、建设开放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借助线上平台共享“金课”课程资源,如课程信息资源(课程简介、修订后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志、考勤表等)、教学数字资源(修订后的教案、PPT、讲义、作业等)、课后教学资源(辅导、答疑记录、精彩视频、学习效果反馈等)。学生采用线上自学如利用超星泛雅的网络课程资源,线下通过生讲生问、生讲师评、案例点评、研讨辩论、项目探究、项目探究等形式参与课堂教学与研讨。
3. 通过利用易班等APP实现高效率点名、快速签到,积极与学生实时互动,查看学生学习动态。
四、预期成果
结合OBE教学理念,加入“课堂思政”元素,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各种方式,重新修订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PPT、讲义,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更新后的教学内容更加适合于新时代下信息行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输出一批具有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通过开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形成线上自学、线下合作研讨的模式,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双万计划”背景下基于产学合作的电子信息类“金课”建设,构建了个性化、多层次、全面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更适合专业基础知识、工程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在“金课”建设中借助产学合作强化“专业、企业、行业”的合作模式,大胆改革创新以应用驱动和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教研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就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师资力量、接轨行业发展、推动科学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參考文献:
[1]马浚锋,罗志敏.什么是大学“金课”:学生如是说[J].江苏高教,2019(5):60-66.
[2]刘永华,王成瑞,侯金奎.产学合作育人机制下的网络与通信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2):127-128+130.
[3]朱正伟,储开斌,焦竹青,等.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实践育人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7):1-4.
[4]范圣法,黄婕,张先梅,等.基于“产出导向(OBE)”理念的本科教学培养体系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4):6-8.
[5]梅纪萍,陈跃兵.以“课堂平衡”为视野构建生态思政课堂[J].江苏高教,2019(8):83-86.
[6]余文森,宋原,丁革民.“课堂革命”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9):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