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君 胡宝清 唐若锋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地理课本知识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地理生活化意识;关注生活现象,发现地理生活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重视生活实践,讲练结合。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059-0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倡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由此可知,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育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形成地理素养。地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特性,表明了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地理教师要以熟悉的生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与时俱进开拓身边的生活化地理教学资源,树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激发学生探索生活地理问题的欲望,提高应对生活地理困难的能力,强化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新一轮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一、地理课本知识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地理生活化意识
地理知识来源广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碧海蓝天、火山奇石、山川草木、时事热点、影视资源、服饰饮食、瓜果蔬菜、房屋建筑等实实在在的事物,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较抽象且难理解的概念知识或原理性知识,如果生硬地进行知识灌输,那么大部分的高中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基于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的观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把地理课本知识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地理生活化意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潜在的地理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学生先从自己的认知层面认识到地理其实就在人们的身边,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它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行动上,学生会发现自己身边所熟悉的地理现象、地理事实都蕴含着地理学科知识的奥妙,逐渐去探索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最后尽自己所能去解决发现的地理问题,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例如,在服饰方面,为适应高原气候,以放牧为主的蒙古族人民,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长袍可抵御风寒;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人民喜欢穿着肥腰、长袖、大襟的服饰,由于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差距较大,晚上普遍比较冷,中午又燥热异常,中午时一般将两个袖子脱下,系在腰间,干活的时候不会热,冷的时候也方便及时穿上。在房屋建筑方面,由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北方房屋房顶较平,墙体较厚;而南方的房顶以尖顶较常见,墙体较薄。由于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季风湿润区,当地的房屋以吊脚楼较为常见,吊脚楼起到通风、防潮、散热等作用;而黄土高原地处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干旱,土层深厚,以窑洞为常见的住所,窑洞冬暖夏凉。如何充分有效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促进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实现,值得教师思考。
基于特殊的学科特性,生活化地理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身边被忽略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基于直观的生活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深入学习地理这门学科。
二、关注生活现象,发现地理生活美
地理来源于生活,许多地理课本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教师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依托自身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循循善诱,引入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得地理知识接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亲切感;采取适合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重难点突出;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地理知识简单化、通俗化;引导学生真正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奇迹,让知识的海洋变得宽广,视野变得辽阔,感受生活化地理的美。
例如,2020 年 6 月 21 日,正值夏至日,在我国西藏、福建等地区可以看到太阳变成了中心部分黑暗、边缘明亮的金光闪烁的圆环的景象,即日环食。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根据观测者位于月影的不同位置,观测者看到的日食分为三类,即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以及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观察过程要关注时间上的差异、注意选择合适的观测位置以及天气状况、戴上专用的观测镜保护好眼睛等。又如,在我国华南地区,每年春季,会出现气温回暖、空气湿度加大的现象,俗称“回南天”。这是由于在我国华南地区,当冷暖空气势力相当时,会形成准静止锋,准静止锋控制下的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出现墙壁地面都会“冒水”的景象。
在生活中,很多的现象如日食、月食、回南天、台风、雨雪雾霜等可以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对生活地理现象的关注,可以发现很多生活地理小妙招,以便及时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自然美景,提升生活品质。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难度加大不少,同时高中学习氛围也相对紧张和枯燥。在地理教学中可为学生创造地理学习生活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活跃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融入课堂,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气压带和风带》时,创设时事热点问题情境。201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来临之际,有人发现一个写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的双层红色气球,漂洋过海,飞到日本北海道着陆,中国和北海道最短距离至少 1000 公里,为什么国庆气球能飞到日本?再如,教学《大规模海水运动》时,创设活动情境,借助塑料小鸭子、水、蓄水盆等生活用具,通过创设在太平洋海域的小鸭子们如何到达各个国家的漂流路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在回顾太平洋海区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基础上,整节课都是围绕小鸭子们到达南北半球各个国家的路径的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洋流的名称、形成过程、特点等。又如,教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时,创设生活情境,基于我们都生活在北半球的切身体验,提问学生:在地球绕日公转椭圆轨道上,7 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1 月初处于近日点,与 1 月初相比,7 月初地球离太阳更远,为什么北半球 7 月初比 1 月初更热?
气球、小鸭子、蓄水盆、水等都是生活常见的物品。从切身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问题、活动、生活等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情境的创设褪去了传统课堂的枯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满意度。但也要注意,情境的创设须恰到好处,特别是活动情境,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避免出现过于混乱的场面;在情境中可以适当提问,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发现存在的地理问题,分析问题缘由,最终解决问题。
四、重视生活实践,讲练结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提出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是其中之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拘泥于课本知识,更要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学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和自然当中,去调查、合作、探讨、总结进而发现规律。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地理信息技术》时,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导航操作,明白基本地图的操作和使用,课后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己进行定位、导航,制定合理的出行路线,学会避开人流高峰期等。再如,在教学《地球的圈层结构》时,不仅要给学生科普防震的知识,而且要带领学生进行地震灾害防震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又如,在学习《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后,学生需在平时生活中观察河流两岸的港口码头的建设情况。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其流向发生一定的偏转,造成河流凹岸的一侧被冲刷,而河流凸岸的一侧泥沙则不断淤积。因为港口的建设要求港阔水深,所以在河流的凹岸适合建设港口或码头。又再如在学习《交通运输和布局》后,学生可以自行去考察城市的铁路、公路、車站、仓库等建设,综合考虑位置选址、经济、科技等因素;或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蔬菜、海鲜等食物运输采用哪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而大型货物又是采用什么交通运输方式,运用课本知识去解答其中缘由。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实现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诉求,也是素质教育时代发展下的趋势所向。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地理来源于生活的学科优势,从培养学生生活化地理意识开始,引导学生逐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并发现生活地理的美,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生活地理实践的重视,运用地理思维与视角关注社会和生活发展,实现地理生活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2]陈 慧.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实施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8.
[3]张 欢.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4]任亭亭.2017年版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5]熊 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李丽君,女,现为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理教学论研究;胡宝清,男,籍贯江西临川,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为喀斯特资源环境演变与利用;唐若锋,男,硕士,现就职于贵港市江南中学。
(责编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