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2-21 01:56徐殿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肱骨微创钢板

徐殿杰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大结节以上部位的骨折,属于脆性骨折,在骨科中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5%,通常好发于老年患者,发生原因与老年患者自身体质(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具有高相关性[1]。从肱骨近端的解剖特点而言,肱骨头关节面为半圆形状,前外有两个大小结节,健康人群肱骨头与肱骨干间为140~180°内倾角及15°的后倾角,由旋肱前动脉的分支向肱骨近端部位进行供血[2]。传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创伤较大,且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如恢复过程中内固定效果不佳,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进而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研究指出[3],随着锁定钢板在骨科中的逐渐应用,明显提高了骨科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术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76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收治时间为2018 年5 月~2019 年10 月,采用抽签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38 例。治疗组中男20 例,女18 例;其中急诊手术15 例,择期手术23 例;年龄26~72 岁,平均年龄(43.33±13.10)岁;病程4 h~3 d,平均病程(1.73±0.85)d。常规组中男23例,女15 例;其中急诊手术16 例,择期手术22 例;年龄24~71 岁,平均年龄(42.5±13.93)岁;病程4 h~3 d,平均病程(1.93±0.6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肱骨近端骨折诊断标准[4];②所有患者均具备手术指征;③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书,能积极配合手术和康复训练。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②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患者;③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研究或失访患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接受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采用臂丛神经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将其肩部垫高,术者自喙突开始,沿着三角肌前内侧缘至三角肌结节作一个弧形的切口,切口长为8~10 cm,切皮后用电离子刀切开内部组织,暴露手术视野,之后将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好位置后,选择大小合适的钢板、螺丝钉进行固定,最后在C 型臂透视下确认固定情况良好,则用生理盐水清洗,最后用丝线缝合伤口,手术结束后用纱布块将覆盖。

1.3.2 治疗组 接受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采用臂丛神经麻醉,术者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在其肩峰下做一个约3 cm 的切口,再分解其内部组织,暴露大结节后,使得肩关节外展、前屈,推拉骨块、牵拉断裂处骨头使其复位,再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从此切口处置入,从近端大结节顶点开始,延向远端肱骨大结节嵴外侧,注意保证大结节、肱骨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确定好位置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的近端,在锁定钢板的远端再做一个小型切口,再次牵拉复位,确定好钢板位置之后用锁定螺丝固定牢靠,再通过C 型臂透视确认无误后结束手术。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手术指标 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骨折的愈合时间。

1.4.2 骨折部位恢复情况 以疼痛(35 分)、功能使用情况(30 分)、活动范围(25 分)及解剖复位(10 分)进行评定。按照骨折部位恢复的程度进行分级[5],其中优:90~100 分;良:80~89 分;可:70~79 分;差:<70 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治疗组手术用时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注:与常规组对比,aP<0.05

2.2 两组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对比 常规组骨折部位恢复优15 例,良12 例,可6 例,差5 例,优良率为71.05%(27/38);治疗组骨折部位恢复优25 例,良10 例,可2 例,差1 例,优良率为92.11%。治疗组骨折部位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4,P=0.018<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认为,骨折部位手术的指征与患者局部、全身损伤的情况有关,并且患者需要评估其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稳定性以及骨折类型,进而确定手术方式[6]。对于骨折轻微的患者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但是对于部分损伤严重、在预估非手术治疗后会发生不良预后情况的患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在实施手术前,应该将患者期望恢复程度作为首要考虑要素,如年龄小的患者需要恢复正常水平,进行锻炼的老年患者需要在术后可以继续活动等,而且也要结合患者的经济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微创手术已经在多学科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可有效降低对于患者的二次损伤,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锁定钢板在目前骨科手术中已经基本上取代了传统钢板,其能够根据肱骨近端的解剖结构进行设计,而且有多枚螺钉孔、成角锁定设计[7],可以将螺钉固定应用变得更加灵活,因此在锁定成角时稳定性更强,可有效避免螺钉松动,因此在患者恢复过程中不容易发生骨折移位,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手术用时(1.35±0.45)h及骨折愈合时间(6.61±1.38)周短于常规组的(1.82±0.65)h、(9.44±2.45)周,术中出血量(206.10±12.84)ml明显少于常规组的(280.28±21.5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传统手术创伤大,对机体组织的伤害严重,故术中出血情况较多,也相应延长了手术时间。微创锁定钢板术只是暴露骨折部位,并且不需要解剖骨折周围的软组织等,因此患者术后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好,骨折恢复速度也较快。

骨折Neer 分型主要是根据肱骨头、大小结节、肱骨干等移位距离建立起来的分型(移位距离>1 cm 和成角畸形>45°)[8],根据骨折角的大小对肱骨近端的骨折进行分型,未超过明显移位者均可视为由间接暴力引起,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治疗效果一般。临床上在手术治疗后3 d 开始协助患者进行手腕活动、肘关节锻炼,术后2 周指导其进行肩关节摆动训练,术后3 周进行肩关节上举运动。本研究在患者恢复3 个月后对其进行恢复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骨折部位恢复优良率92.1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效果满意,能够减少术中对机体组织的损伤,降低钢板与骨骼间的压力,有利于骨与骨膜的血液循环,而且通过间接复位技术,可以将轴线角度进行纠正,有利于恢复肢体的长度等,提高骨折端稳定性,达到恢复骨关节功能的目的[9]。

综上所述,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术效果明显,相较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损伤小,且术后愈合速度快,恢复效果优,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肱骨微创钢板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