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英语泛读课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探索
——以大学英语泛读拓展性阅读材料的运用为例

2020-12-21 01:16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文章

高 清

(湖北商贸学院 外语外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近年来,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关注。在2020年全球公司最渴望的十项能力中,思辨能力排名第二。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印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对“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在“培养规格·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2020年5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在能力要求方面也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可见,思辨能力已成为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能力。大学英语泛读课程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课程周期长、课时量大的特点,其承担着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的作用。此外,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重用,然而,研究表明大学英语泛读教材在思辨能力培养上存在关注不足。大学英语泛读课程中,拓展性阅读材料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和学法迁移的最佳材料,而教师在教学中对拓展性阅读材料这一发散性内容的拓展、开发与运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外国语言的阅读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具有重要价值。

一、思辨能力的内涵及其在大学英语泛读中的重要性

1.对思辨能力内涵的认知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又可以叫批判性思维能力,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提出的探究性质疑(probing questioning)。该方法通过提问,来揭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信念背后的假设所包含的不一致性,以探求新的可能答案。从语源上而言,批判(cr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kriti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kriterion(标准),该词暗示发展“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1]剑桥词典上对其解释道:思辨能力指的是一个不会受到情感、他人观点影响的针对某个主题或领域的仔细思考过程。Paul和Elder认为思辨能力是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一种能力。[2]此外,文秋芳团队通过借鉴双维模型、三元模型与三棱模型的三个思维理论模型,构建了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层级理论模型。[3]将思辨能力划分为元思辨能力(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和思辨能力(包含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两个层次。综上所述,思辨能力就是在获取信息后,进行信息解释、分析、推理、评估、说明,最终形成自我观点的一种能力。

2.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泛读中的重要性

思辨能力因为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觑。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对文章理解的积极作用。因为不同的语言都有独特的书写系统,包括语言背后的词源,短语学和语用习惯等方面,所以许多读者在阅读外语文章的过程中往往觉得困难。[4]但Sriwantaneeyakul在泰国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维与翻译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说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5]Albeckay在利比亚的本科生中开展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技能都得到了提高。[6]此外,思辨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克服文章理解中的文化障碍。Wallace指出,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文化背景的输入,学生可能在泛读的过程中错过很多互文的线索,同时,它进一步指出,在泛读课程中,加入思辨能力的培养,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7]因此,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

(2)对阅读成绩的积极作用。有教师担心,加强思辨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可能会导致学习语言知识点的时间减少,从而影响学生在应试中的成绩,但大量研究表明,思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阅读成绩是有积极作用的。例如,思辨倾向和思辨技能与英语阅读成绩均成正相关的关系。[8]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效率,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语义能力和语用能力等,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阅读成绩的提高。[9]陈燕茹在研究中也指出,在泛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的收获有:启发了思维、提高了分析能力、提高了语言敏感度,学生在测试中的阅读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0]由此可见,培养思辨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

总的来说,拥有较强思辨能力的阅读者,能更好地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所以,拥有更强的文章理解能力,同时,他们的分析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提高,从而阅读的成绩也会相对较好。

二、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尽管我国的学者对思辨能力越来越重视,[11]但我国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依然不足。黄源深曾直接指出我国的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因为外语学院的学生缺乏思辨能力。[12]此外,文秋芳团队研究指出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总体上低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3]而在泛读课程中,思辨能力也没有能受到很好的培养。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层面

教材是教学的根基,一方面它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另一方面,教学的实施应当以教材为基础,教师讲授也是以教材为根本内容。因此,教材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对于泛读教材而言,其需要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把阅读从课堂向课外拓展。鉴于此,大学泛读课的教材应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材料,从而促进泛读在学校中的推广,但现有的泛读教材却存在一定的问题。《英语泛读教程》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而导致阅读兴趣的降低。[13]这说明,学生在泛读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文章理解的问题,更不用说通过文本积极思考,而产生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思辨能力了。同时,王丹指出《英语阅读教材》存在课文选题内容过于陈旧,题材不够宽泛的问题。[14]Renandya团队在2015年研究了8本被广泛使用的泛读教材发现,中国的泛读教材虽然提供了足够多的可读性高的阅读材料,但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的侧重不够。[15]此外,赵菁提出现有的泛读教材存在种种不足,比如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缺乏对现阶段英语文化背景的输入,而拓展性阅读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16]因此,在泛读课堂中,有必要提供拓展性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教学层面

中国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分为精读课和泛读课,精读课注重通过对文章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泛读课则强调对文章的宏观把握,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来帮助学生吸收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思维能力。[17]但研究表明,教师很少在泛读课堂中关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例如,陈燕茹在课题中发现部分老师在泛读课中仍然专注于解释语言本身,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词汇、语法和长难句的理解上,而不是分析文章主题和语篇布局;或者仅仅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10]此外,在传统的泛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侧重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文化背景的输入。但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又被语言所传播,所以读者对文化背景的了解会影响其文章的理解程度,缺乏文化背景的输入会使他们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从而导致思辨能力培养在泛读课堂中的不足。[18]以上研究都表明了从教师层面而言,泛读课程并没有满足通过阅读来引导、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思维水平(如评估阅读材料)的目标。因此,学生很难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层面

思辨能力的提高是以理解文章为基础的,但是部分学生自身的英语能力的不足,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理解文章上;同时他们阅读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期末考试或者是通过专业四级和八级,因此,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阅读理解题目的正确性上。[19]长此以往,这种阅读习惯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更不用说对文章拥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此外,王骏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阅读是为了理解文章并且学习语言,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阅读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关于阅读策略,学生能提到包括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以及跳读(skipping)等理解性策略,但对于思辨性策略学生却鲜有提及。[20]这同样说明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依旧停留在理解文章意思的表面层次,并没有意识到阅读对思辨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教材的文章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应试教育思维使思辨能力在泛读课中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

三、基于拓展性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分析

教材应该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特别是对于泛读教材而言。[15]但前文提到了我国的泛读教材缺少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通过拓展性阅读材料作为补充阅读,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我国外语学院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当今社会,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使语言材料的获取越来越容易。但哪类文章适合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该如何为学生选择拓展性材料,以下的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要强化阅读材料的真实性

真实性指的是文本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而不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写的,不是为了学习者而特别编写设计的。这些阅读材料可以来自报纸文章、电台广播的录音等等。[21]Breen也指出教师应该欢迎任何能够帮助学习者形成真实理解的文本进入课堂,即任何能让学生努力与之产生互动的文本,从而引导学习者使用和发现那些文本所包含的交流习惯。[22]在实证方面,研究指出阅读材料的真实性对学生阅读能力和策略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23]同时,学习者通过接触到“真实的”语言,可以提高对语言学习的动力。[24,25]因此,阅读材料的真实性是决定其是否应该作为拓展性材料的重要衡量标准。

2.要凸显阅读材料的全球性

作为英语泛读课的拓展性材料,许多人认为应该选取英国、美国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所发表的文章。因为这类文章语言地道,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言之有物,能够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过的阅读技巧,使阅读水平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各类型文体写作的很好的范本,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16]但Wallace指出阅读材料不仅仅应该来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而且需要一些非母语国家的文章,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读者的思辨能力,从而满足全球英语读写能力的要求。[7]不可否认的是,相比较而言,英语国家的作者撰写文章的时候,在语言表达上会更加地道。但英语全球化趋势使英语由一门外语(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简称EFL)成了国际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简称ELF),而这使得传统的英语单语模式逐渐转向为多语及多文化相融与并存的复合范式,并成为当代英语使用语境的一种新常态的趋势。而这意味着我国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将来,不仅仅需要服务于英语母语使用者,而且可能也需要服务于非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个人及公共需要。因此,在大学泛读课程中,阅读材料需要满足全球性的特点,使其能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适应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的现实趋势。

3.要合理控制阅读材料的难度

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教材往往更具有挑战性。[26]研究表明,学生能在处理文字信息的时候,最基础的就是进行流畅的阅读,否则他们将很难建立起对文章的连贯理解。[27]这意味着如果文章的难度较高,学生可能在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上存在不足而造成理解偏差。反而言之,如果文章的生词太多、句型太过复杂、难度过高,学生对阅读的畏难情绪会逐渐增加,而丧失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这种趋势与泛读的目标相违背,同时阻碍了思辨能力的提高。此外,阅读的任务不仅仅需要理解,也需要思辨,并在思辨中形成自我认知。[20]这也说明理解文章是拥有思辨能力的基础。鉴于此,拓展性材料的选择应该适当的控制阅读难度,即应该选取比读者自身语言水平稍高一点的阅读材料。这样,读者不仅仅能理解文章大意,而且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促进其产生自己的思考。

4.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阅读培养思辨能力的另一个阻碍是文本通常与读者的个人生活无关,因为读者需要与文本或阅读材料建立个人联系,才能产生自我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Wallace认为阅读文本的选择需要注意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平衡,即如果文本与学习者的生活、经历有所关联,则能较大的程度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使读者能积极思考从而产生自己的独立思想,在此情况下,读者和作者就在一种平衡的关系中。[7]同样,Sato也指出阅读材料的内容需要精心挑选,不仅仅要让学生对其感兴趣,而且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提出一些批判性的意见。[28]因此,在选择泛读课的拓展性阅读材料时,要在基于课堂所讲的话题,选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从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思辨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一方面,在大学泛读课堂中由于学生自身基础、教师的授课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对思辨能力培养不足;另一方面,大学泛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通过拓展性阅读作为补充材料来提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满足当代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教师在选择拓展性阅读材料时,需要注意文章的真实性和全球性,把握文章的阅读难度,同时要注重文章与学生生活的连接性。虽然思辨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但通过长期以往的拓展性阅读,学生的思辨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