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增秀运用经典名方调治亚健康说解

2020-12-21 01:02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温服心脾栀子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杭州 310053

盛增秀是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著作等身。盛老师擅长治疗诸多慢性病及内科杂病,在对亚健康的调治上,惯用归脾汤、逍遥散、越鞠丸等经典名方,屡获良效。兹简介如下。

1 临床应用举隅

1.1 归脾汤验案 沈某,女,35岁,2018年9月13日初诊。患者长期工作忙碌,自述一年来记忆力减退明显,疲劳不堪,且近期睡眠欠佳,食欲减退,时有心慌心悸,经检查未有器质性病变。刻诊脉细,舌淡、苔薄。辨证属心脾两虚,拟以归脾汤化裁。用药如下:党参15g,炒白术 9g,黄芪 20g,当归 12g,茯神 12g,炙远志6g,炒枣仁 9g,广木香 5g,龙眼肉 12g,铁皮石斛 5g,麦冬 9g,黄连 5g,琥珀 9g,龙齿 15g,紫贝齿 30g,合欢花12g,炙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2018年9月20日二诊。患者自述精神状况改善,疲劳感减退,睡眠亦佳,心慌未作。诊之脉细,舌淡苔薄。仍以归脾汤化裁,处方如下:党参15g,炒白术 9g,黄芪 20g,当归 12g,茯神 12g,炙远志 6g,炒枣仁9g,广木香6g,龙眼肉12g,铁皮石斛4g,麦冬9g,柏子仁9g,琥珀9g,龙齿15g,紫贝齿30g,炙甘草6g,大枣15g。7剂,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盛师按:病属长期操劳过度,将养失宜所致,遂使心脾两伤,诸症蜂起,调治宜缓慢图功,前法既效,无事更张。

笔者评析:盛师以归脾汤补益心脾,复加石斛、麦冬、柏子仁滋养心阴,琥珀、龙齿、紫贝齿镇心安神,少佐黄连清心火诸药配伍,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切中肯綮,是获良效。

1.2 逍遥散验案 周某,女,45岁,2018年8月16日初诊。患者自述近来神疲乏力,两乳胀痛,兼见食欲不振,口干,咽中似有物堵塞,性情急躁易怒,大便时溏时秘,有双乳腺小叶增生病史。症见面色萎黄,情怀不舒,刻诊脉弦细无力,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黄。辨为脾虚肝郁、气滞湿阻之证,方用逍遥散化裁,处方如下:柴胡 9g,当归 15g,白芍 20g,茯苓 12g,炒白术 12g,薄荷 6g(后下),八月札 9g,厚朴花 9g,广郁金12g,浙贝母9g,焦山栀9g,炙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2018年8月23日二诊。咽中异物感若失,食欲增加,惟睡眠欠佳,易醒。刻诊脉弦细,舌淡苔薄,再拟疏肝和胃,条畅气机,处方如下:柴胡9g,当归15g,白芍 12g,赤芍 12g,茯苓 12g,炒白术 15g,薄荷 6g(后下),八月札 9g,玫瑰花 9g,广郁金 9g,焦山栀 9g,琥珀9g,炙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盛师按:四诊合参,病在脾虚肝郁,阴血亦亏。治以疏肝理气,则有劫肝阴之虑;一味蛮补,又恐阖闭气机,滋生祸端。拟用逍遥散,重在加减。

笔者评析:盛老师对此类患者的调治,常用逍遥散行舒肝之功,而非疏肝。值得一提的是,处方中八月札一味,药性轻灵,功擅舒肝理气,盛老师常以此药,或配绿梅花、玫瑰花,同逍遥散之薄荷共奏轻宣透邪之功,效果显著。

1.3 越鞠丸验案 罗某,女,20岁,2017年11月16日初诊。该患者体型略胖,鼻尖发小疮,无化脓,寡言少语。据其母转述近来心烦耳鸣,夜寐不安,白天嗜睡,情绪波动较大。西医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刻诊:舌苔厚腻,脉弦滑。此为气郁湿滞,治以宣通郁滞,调畅气机,方用越鞠丸化裁,处方如下:制苍术15g,川芎 9g,六神曲12g,焦栀子9g,制香附9g,广郁金9g,金银花 9g,连翘 12g,玫瑰花 9g,绿梅花 9g,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2017年11月23日二诊。鼻头小疮已愈,心烦耳鸣若失,情绪稳定。迩来头部时有胀痛,依旧夜寐不宁,郁郁寡欢。刻诊脉弦,舌淡,苔薄黄。辨证为肝气郁结,风阳上扰,仍以越鞠丸化裁,处方如下:制苍术12g,川芎 6g,六神曲 9g,焦栀子 12g,制香附 9g,茯神9g,广郁金 9g,白蒺藜 9g,天麻 9g,炙甘草 6g。7 剂,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2017年11月30日三诊。头痛已蠲,诸证改善,再拟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方用越鞠丸合逍遥散化裁,处方如下:柴胡 9g,当归 12g,白芍 20g,茯苓 9g,制苍术9g,川芎6g,六神曲9g,焦栀子12g,制香附9g,薄荷 6g(后下),龙齿 18g,八月札 9g,合欢花 9g,炙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盛师按:结滞壅塞,而气不通畅,最宜越鞠丸宣郁通滞,继合逍遥散调和肝脾。然而情志之病,务须怡情悦志为长久之计,徒守药饵,未足恃也。

笔者评析:“人身诸病,多生于郁”[1],郁则升降失司,传化失常,而有气、血、痰、火、湿、食诸疾,究其根本,一“郁”而已。临床对于气机郁滞、血气未亏的病人,盛老师常以越鞠丸调和气机。

2 说解

2.1 “亚健康”内涵概述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处于疾病和健康的中间状态,又称病前状态[2]。其诊断没有确切的理化指标,而往往以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判,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失眠多梦、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等,其中以疲劳最为常见,故常被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相关研究表明,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淡漠的人际关系、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过度的夜生活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而造成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亚健康现象[3]。

严格来说,中医学不存在“亚健康”这种病前状态,“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气血冲和,百病不生”,故而只要有气血运行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都表示人体已进入疾病阶段。现代医学所谓“亚健康”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根据中医学司外揣内、辨症求因的基本原则,其大多可归为“不寐”“健忘”“郁证”“虚劳”等病证范畴,而其成因除先天禀赋外,总不离饮食、劳倦、七情、酒色等因素。具体来说,一为情志因素,“五志之动,各有火起”[4],如忧愁思虑、郁怒怨恨等各种情志活动,皆可煎熬真阴,乱人气血;一为饮食因素,过食肥甘厚味会导致脾胃运化不及,代谢产物堆积,进而造成气血郁滞的亚健康状态;一为妄于劳作,《内经》谓“生病起于过用”,或勉力劳作以伤气,或恣情纵欲以竭精,此诸病之所由起。在治疗上,中医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辨证施治,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 养心安神归脾汤归脾汤源于宋代严用和[5]《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一节中,由人参、白术、黄芪、茯苓、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等8味药组成,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明代薛己[6]于《正体类要》中另加当归、远志以增加其养血安神之效,并在《校注妇人良方》中广泛施用于妇科诸病。盛老师对加入当归、远志二味极为赞赏,认为当归使血有所归,神有所藏,气血各得其所,远志通心窍而安神定志。其后,清代医家吴昆[7]在《医方考》中从补益心脾气血的角度对归脾汤进行了阐述,随着后世医家的不断实践,归脾汤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至失眠多梦、惊悸怔忡、盗汗、体倦、嗜卧少食、妇人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眩晕、虚劳等症,但总的来说仍属心脾两伤、气血不足的范畴。

临床对于以乏力、失眠、健忘、心悸、面色不华为主症的患者,盛老师常处以归脾汤,历验不爽。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本方偏于温补,若兼阴虚者,可加生地、麦冬、石斛等;兼郁火者,可加山栀、丹皮、黄芩等;伴心悸胆怯、惊惕不安者,紫贝母、龙齿、牡蛎、琥珀等重镇安神之品可酌情加入。

2.3 健脾舒肝逍遥散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九卷“治妇人诸疾”篇,由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柴胡、炙甘草、薄荷组成,起初有方无名,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月水不调,及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8],组方严谨,用药简炼,颇有仲景遗风。清代王子接[9]在《绛雪园古方选注》中以《庄子·逍遥游》中“逍”“遥”两字作比,“譬之于医,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故名之“逍遥散”,喻其透邪扶正、调和气血之功。后世医家对该方的发挥可谓百花齐放,其应用范围也扩大到内、外、妇、儿诸科,成为调达肝木、理气健脾的经典名方。

临床中对于以急躁易怒、神疲食少、胸闷胁通、脉弦而缓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盛老师常以逍遥散化裁,即《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平和”之意。兼有热者,加丹皮、栀子,是为丹栀逍遥散;兼阴血不足者,加熟地;兼气滞甚者,加玫瑰花、八月札、郁金等,加减变化,存乎人也。

2.4 善解六郁越鞠丸 六郁,指气、血、湿、食、痰、火之郁,朱丹溪[1]于《丹溪心法》一书中制越鞠丸方,用于通解诸郁,畅达气机,“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鞠”,郁也,越鞠为发越郁结之意,并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戴元礼[10]注释说“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而治疗方法无疑是宣通郁滞,俾气机升降出入恢复常度,诸症消弭,这正是越鞠丸的奥秘所在。《中医名方精释》对方义阐发说:“方中以香附为君药,行气解郁,使气行则血行,气血通畅则痰、火、食之郁亦随之而消;川芎行气活血以治血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和胃消食以治食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并监制诸药温燥之性,共为臣佐药。气血和顺,湿食得化,郁火得清,虽未用祛痰药,痰郁亦随之而消,此乃治本之意。”[11]

因其为六郁致病,阻遏气机,所以该方涉及症状甚广,盛老师经验凡六郁因素而导致的情绪紧张、抑郁、烦闷不畅、失眠多梦等,经中医辨证系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的,均适合用越鞠丸调治,以消除导致气机郁滞的诸多因素,促使机体恢复气血通畅而臻于康健。

3 小结

亚健康虽非危急重症,但其病程漫长,表现复杂,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要治愈也非一时一方所能完成。盛老师指出今人多食少动,多思多耗,临床所见多为虚实寒热错杂之证,这就要求医生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临床脉象细软无力,辨为心脾两虚证者,主以归脾汤。脉弦而缓,辨为肝脾不和证者,主以逍遥散。辨沉或弦而有力,辨为气机郁滞者,主以越鞠丸。另外,要守常达变,随症灵活加减。同时应重视薄荷、玫瑰、八月札等轻清药物的透邪解郁之功,以及琥珀、龙齿、紫贝齿等金石药的安神药效果。最后要嘱咐病人合理作息,保持心情愉悦。

盛老师多年来致力于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善于从医学古籍中汲取精华,正是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对病机的准确把握,方能每每以平淡无奇之归脾汤、逍遥散、越鞠丸从容捭阖,屡奏其功,值得学习。

猜你喜欢
温服心脾栀子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汤药温服不刺激肠胃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三分之一故乡的栀子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听俗语 聊养生
治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