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辉
(内蒙古包钢医院供应室,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对于医院来说,降低院内感染的概率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如果不能有效对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控制,会影响患者病情,容易引发医疗纠纷,不利于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近年来,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病情带来很大影响,延缓了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1]。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位置,其护理质量对医院护理工作有一定影响。为了降低我院感染发生率,对供应室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可行性。
将我院2017年6月供应室护理工作作为此次研究的参照组,2018年6月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分别选取在我院治疗的30例患者,分析两组患者感染情况。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人员配备情况相似,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为24~41,平均年龄为(28.7±3.8)岁,两组护理人员的基础资料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医院相关部门批准。
参照组没有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实验组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如下:(1)健全护理制度:在开展供应室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要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不仅要落实每一项规章制度,还要控制感染率,为管理工作提供便利;(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想要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必须重视对供应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培训,丰富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2],提高其职业素养,以此实现供应室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3)保证供应室环境清洁,对重要物品要重点保管,及时对室内环境与物品进行消毒,保证其符合无菌原则;(4)供应室使用的物品要严格清洗,同时进行消毒与灭菌质检。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情况。
所有数据均行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形式表示,两组资料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百分率(%)的形式表示,两组资料行x2检验,当数据对比P<0.05时,两组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情况:在对两组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实验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患者的有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67%,参照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患者的有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67%,实验组好于参照组,组间数据进行对比,x2检验后,x2值为4.3200,P值为0.0376,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供应室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对住院患者的影响比较大,只有加强医院供应室的管理[3],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才能使医院的环境达到标准。供应室质量控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护理人员能够更清晰的了解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处理,掌握正确的消毒与灭菌操作流程,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开合,使其对护理工作产生兴趣;培养医院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减少感染患者的发生奠定基础,通过规范其操作行为,保证护理质量达到要求;在医院护理人员素质提升的同时,也可以保证供应室的环境卫生达到标准[4]。以往,医院很少开展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导致医院管理工作不符合标准,严重影响医院的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管理制度与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只有规范化、科学化的操作流程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本文研究中,通过不同的供应室护理管理方式,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后,其30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较低,只有6.67%,而参照组有9例患者发生感染,其感染发生率26.67%,与实验组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这充分说明,医院的防控感染措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总结本次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在医院供应室护理实行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可有效控制感染发生率,对患者早日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供应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需要医学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医院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