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剑
(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0)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的改变,近些年肾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肾输尿管结石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发生于肾盂、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肾盏等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为尿急、尿痛、腰部疼痛等,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肾脏损伤[1]。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具有清除效果佳、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本文将对此展开进一步的探究,现报道如下。
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治疗的60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配为常规组(n=30)和实验组(n=30)。常规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32~75岁,平均年龄(45.86±3.14)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35~78岁,平均年龄(46.65±3.42)岁,两组患者的结石直径范围均≤2.5 cm。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觉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常规组患者实施输尿管软镜治疗方案:
(1)进行常规术前准备,铺设消毒湿巾,采用膀胱截石位,实施全身麻醉;
(2)经输尿管硬镜将导丝有效置入后,导入输尿管导引鞘;
(3)通过输尿管软镜,将结石有效定位后,连接钬激光碎石机将结石击碎≤3mm;
(4)为患者留置双J管和尿管。
(5)部分无法实现一期置入输尿管导引鞘的患者,先留置双J管,于两周后进行二期手术。
实验组患者实施经皮肾镜治疗方案:
(1)实施全身麻醉;
(2)将18G肾穿针在B超指引下,于肩胛下角线与第12肋腋后线区域进行穿刺,一般定位于肾中下盏部位;
(3)通过斑马导丝与肾筋膜扩张器的有效扩张,建立有效的皮肾通道;
(4)置入经皮肾镜,利用钬激光碎石机击碎结石;
(5)为患者留置双J管和肾造瘘管。
(1)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比较;
(2)将两组患者的有效清石率进行比较;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P<0.05记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相较于常规组患者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显著(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 n 手术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常规组 30 78.21±21.13 133.34±35.11 10.03±3.02实验组 30 46.34±13.37* 66.64±25.12* 5.18±1.76*
常规组患者的有效清石率为70.00%(21/30),实验组患者的有效清石率为93.33%(28/30),数据存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目前都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都具备安全、有效、创伤面积小、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需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有效选择[2]。
研究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有效清石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差异显著(P<0.05),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而言之,两种治疗方式均安全有效,且经皮肾镜的治疗效果更佳,拥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