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伟杰
(天津市西青医院皮肤科,天津 30038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带状疱疹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且疼痛时间较长,可达几个月甚至几年[1]。该病难以治愈。目前临床对其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以提高生活质量[2]。本研究采用加巴喷丁联合高能红光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9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年龄(53~73)岁,平均年龄(61.7±5.2)岁,病程(3~11)个月,平均病程(6.3±1.8)个月。观察组: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2.5±5.1)岁,病程(3~10)个月,平均病程(6.5±1.6)个月。统计学分析组间各项资料均衡可比。入选患者均有头面部带状疱疹病史,且头面部皮损已愈合消退,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疼痛情况;皮损处周围皮肤感觉异常、疼痛敏感;排除肝肾功能严重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及无法配合研究者。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治疗:加巴喷丁第一天服用300mg,一次顿服,于睡前服用;第2天、第3天,剂量增加至600mg,2次/d;第(4~6)天,剂量增加900mg,3次/d;以后维持该剂量治疗。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嗜睡、尿潴留、眩晕、腹胀等情况发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能红光治疗:受损神经节区和局部皮肤采用Der-ma高能红光治疗,距离设置15cm,频率设置50Hz,输出波长为(640±10)nm,光能密度为300mW/cm2,1次/d,每次20min。两组均治疗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经过治疗后患者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基本消失,则为治疗显效;治疗以后患者疼痛情况较治疗前好转,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则为治疗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则为无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视觉模拟评分)评分情况,(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28例(51.7%),有效19例(38.8%),无效2例(4.1%),总有效率95.9%(47/49); 对 照 组 显 效20例(40.8%),有效18例(36.7%),无效11例(22.4%),总有效率77.5%(38/4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6 3,P<0.01)。
2.2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7.55±2.17)分,治疗后为(4.27±2.47)分;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7.58±2.15)分,治疗后为(2.26±1.82)分。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068 7,P>0.05),治疗后均有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85 9,P < 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包括1例眩晕、2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为6.1%;对照组有5例不良反应发生,包括2例眩晕、3例恶心呕吐,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年龄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影响因素之一,据有关数据表明,年龄超过50岁的带状疱疹患者中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在25%~50%左右,年龄超过70岁者发病率则高达75%。目前临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对其治疗也以减轻症状为主。
笔者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联合高能红光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的77.5%,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采用加巴喷丁联合高能红光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由于加巴喷丁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可穿过血脑屏障,提高大脑中GABA受体的效应水平,增加其合成,从而达到镇静、镇痛的效果[4]。该药与其他抗癫痫药物相比,不会影响其他镇痛药物肝脏代谢,患者顺应性好。高能红光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主要利用光学作用,通过特殊滤光片得到可见的红色光波段,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对病损区进行红光照射,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加速其合成,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受损组织起到修复作用,温和的刺激使皮肤神经末梢产生镇痛物质,从而减轻疼痛,降低末梢兴奋[5]。由于红光属于冷光源,治疗时不受病损部位的限制,是一种安全、无痛的治疗方式,患者接受度高。
因两者联合治疗能获得较好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说明该种治疗方式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