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西波 丁菊 任立军 任晓旭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市商务局)
邢台市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2014 年以来电子商务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截止到2019 年底,邢台市淘宝镇、淘宝村的数量双居河北省第一。同时,邢台的县域产业优势明显,以南和猫粮狗粮、清河羊绒、任县轴承、沙河玻璃等为代表的县域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雄踞河北第一。因此,研究邢台电商发展现状,解决制约邢台电商发展的瓶颈因素,对推动河北电商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近年来受益于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邢台电子商务稳步发展。2019 年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超30 万,网店数超4 万家,网络零售额超300 亿,居河北省第三。中国大众电商创业排行榜(阿里研究院)显示,邢台有清河、南宫、平乡3县(市)入围,位列中国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县区50 强,综合排名31,其中清河仅次于义乌名列全国第2 位。
依托县域特色产业,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和借力第三方电商平台,2019 年清河羊绒销售额达到90 亿元,南宫汽车用品销售额50 亿元,平乡童车销售额30 亿元,南和宠物食品销售额16 亿元。此外,临西轴承、沙河玻璃、临城核桃、内丘土特产等一大批特色电商加快发展壮大,基本形成县域特色产业电商集群化发展的格局。邢台面食、蔬菜、羊绒、宠物食品、轴承、童车等产业知名度不断提升,平乡自行车、宁晋电线电缆等43 个特色产业集群增加值2019 年增长了13.2%。
自2014 年以来,邢台先后有9个县列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带动邢台电商的快速发展。以首批入列的清河为例,该县拥有淘宝村34 个、淘宝镇5 个、各类网店3.5 万余个,年销售额超90 亿元。以南宫为例,该市拥有各类网店超1 万家,其中活跃店铺3743 家,从业人员近2 万人,2019年国内电子商务交易额为56.5 亿元,在河北省各县市排位第10。
1.网络运行质量差,难以支撑新电商的井喷状增长
随着直播、短视频等电商新模式不断推进,无论是主播还是网民,对于手机网速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便经营者使用4G 流量,户外网络直播仍有卡顿现象出现,影响直播效果,直接影响销售和客户服务。
2.物流成本高
根据邢台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2019 年邢台每单快递的均价在8 元左右,虽然处于河北省的较低水平,但与江浙沪小件快递包邮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邢台的跨境电商物流也发展缓慢,成本较高。
3.电商产业园区服务能力不足
当前,邢台电商产业园区呈现配套设施简单化、建设和运营初级化、服务体系片状化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电商企业需求,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入驻,使园区难以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化效益,难以有效发挥推动和引领作用。
邢台农村电商以清河和平乡为代表发展较好,但从整体上看存在品牌分散、地区特色不突出、辐射能力较弱的问题,农企普遍规模小,品牌化程度低,网络经营效果差强人意。
邢台绝大部分县(市、区)没有跨境电商园区,跨境企业整体数量偏少,省级跨境电商企业只有7个,单体规模较小,对行业发展拉动作用不强,产业要素不易在邢台集聚,跨境电商发展的生态还没有形成。以领头羊清河县为例,该地区跨境电商的年销售额仅3 亿元左右,占比较少,大多数跨境电商企业只是把网络销售作为传统销售渠道的补充,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主要销售渠道。
智能制造水平低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水平低,供应链问题凸显。很多企业的柔性生产、快速反应匹配度较差,常出现销售旺季因爆单无法保证交货期限而淡季又因不敢盲目生产,出现产能闲置的问题。另外,同质化竞争严重,如清河羊绒多数产品以抄版、仿版为主,行业利润率普遍较低。
当前河北各类企业对电商人才需求量与全省电商专业毕业生数之比为3:1,缺口大;根据“河北省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意愿与路径调查”数据,河北生源地毕业生更向往京津沪等特大城市就业(78.9%),外流严重,留在省内发展的仅1/5。人才短缺已然成为制约邢台电商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1.加强网络基础建设
要促成电商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需要进一步优化网络配置,为数字化生态的协同构建奠定基础;同时支持网红直播电商培训中心和基地建设,通过网红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使电商运营与社交网络完成融合,促进网络销售和用户黏性。
2.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推动公共海外仓建设
一是加快推动智能快递箱、智能包裹柜在城区和高校普及应用;二是在跨境物流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例如协调中国邮政给予物流费用折扣。三是推动英国伦敦海外仓、乌兹别克斯坦海外仓、柬埔寨海外仓3 个公共海外仓建设,打造一条龙式的海外本地化服务。
3.加大电商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
通过建设电商产业园、创客空间,吸引网商、服务商等经营主体入驻,完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服务,形成共享合作的邢台电商发展生态圈,切切实实为传统企业电商化提供服务,加速优势产业电商化进程。
1.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需要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平台合作,利用扶贫频道、特色馆、淘乡甜、淘宝村等资源,开通农户入驻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展示、产销衔接和兴农扶贫项目实施。
2.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一是着力推广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支持市区、各县结合各地实际,外引内育建设各具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园区,确保跨境电商园区在邢台各区县的全覆盖。
二是全力推动外贸企业企业与海外仓开展合作,鼓励企业"借船出海",带动邢台产品"走出去"。
一是全力推进邢台电子商务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生态圈"建设。充分运用商务云技术,建立电商专业服务平台及微信公众电商服务平台,定期(及时动态)汇总发布相关政策信息,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汇集电商企业动态情况、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电商企业运行情况,同时组织专家指导企业做好线下产品升级改造和线上运营的服务。例如,可以在清河羊绒智能针织产业园建设"一线成衣"羊绒智慧工厂和数字园区,打造量体制衣、小单快反的智能化快速反应体系。二是行业内整合资源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精准分析,形成客户画像,为会员企业提供智能信息决策服务,解决"销"与"产"之间矛盾,挖掘产品内核,提高产品柔性供应能力,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形成技术型、科技型产业集群。
1.完善人才引育留服务
设立专项资金,结合招商选资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同时与邢台学院、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院校合作,定期组织培训,尽快培养专业化、实用性电子商务人才。
2.完善本地电商后备军培育
以县域特色产业为着力点,通过开展公益普及培训,定期举办新电商模式与手段热点讲解、专题讲座、电商操作实务训练等培训,吸引本地从业人员参与,提升技能水平,培育孵化更多高技能专业人才,打造"电商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