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的职业。对于飞行员颈腰部疼痛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航空医学研究的重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高G载荷后经常出现颈背部疼痛,严重影响次日的训练,本研究采用综合物理治疗飞行员高载荷后的颈背部疼痛,见效快,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空军和海军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经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高载荷离心机训练后出现急性颈背痛485例,均为男性;年龄23~44岁,平均(30.2±5.4)岁,飞行时间最短210~2 600 h,平均1 800 h。在航空医学训练时,载荷6 G时10 s,载荷7 G时10 s,载荷8 G时10 s,载荷9 G时10 s,训练后出现颈背部疼痛及活动障碍。其中颈部损伤223例,上背部损伤89例,颈背结合部损伤173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BA— 2008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北京奔奥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低频调制频率15~140 Hz,中频载波频率2~8 kHz。主要采用调制波形为方波、三角波和指数波等,皮肤与电极间加0.8 cm厚的湿热棉垫,双电极并置于患区,颈部使用处方1和背部使用处方4治疗,耐受量。每日1次,每次20 min,5次为1个疗程。采用上海曼迪森生产的半导体激光,型号MDC-500,疼痛区大光斑局部接触照射,避开甲状腺部位,剂量180~240 mW,每次8~10 mim,5次为1个疗程。采取局部的“付式按摩手法”。①颈部放松:单手扶患者额头,另手运用拿、揉法放松颈项部皮下组织及肌肉3~5遍。②旋转拨动:以右侧为例,术者站患者右后侧,右手扶患者前额,使患者头部左右旋转,同时左手拇指按压拨动右侧项棘肌3~5遍,对侧相同。③点穴、牵引、归挤:点穴太阳、率谷、百会、肩井、附分、魄户、膏盲、神堂、譩譆、天宗透中府10 s;双手掌及四指托住下颌部,并向上用力,两手拇指同时顶按在风池穴上,肘部搭在患者肩部,肘部向下同时双手向上反方向用力,把颈椎牵开;顺势双手拇指归挤项棘肌3~5遍。④强拨肩胛提肌3~5遍,放松。⑤点拨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3~5遍,放松。⑥颈部扳法:根据病情采用颈项部斜扳法或颈项部旋转定位扳法。⑦痛点强刺激:指压或指拨棘突病侧肌肉压痛点,颈部上项线,头部胆经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等30 s。颈部胸锁乳突肌及颈夹肌疼痛并活动受限者,点按同侧手三里穴位,并嘱患者同时做左右转头动作。⑧颈肩部放松:运用拿揉法放松颈项部及肩部肌肉。⑨放松双上肢:牵拉双上肢,弹拨腋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拿双上肢。结束手法。1次/d,5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仅遗留背部或腰背部不适;有效: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能从事一般正常工作;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本组病例经过1~5次治疗后评定疗效。治愈375例,占77.32%;显效93例,占19.18%;有效16例,占3.30%;无效1例,占0.20 %。总有效率99.80%。
随着高性能战斗机装备部队,新训练大纲的实施,以及自由空战的任务较多,对飞行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飞行载荷的要求也越发严格,在飞行训练承受高载荷的情况下,头盔及面罩的重量加上头部自身的重量,使得颈背腰部肌肉、韧带、关节的负荷加重,容易造成颈椎、腰椎持续失稳,颈腰椎周围的核心肌群如多裂肌等,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于是出现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增生肥厚,引起颈椎、腰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颈腰部肌张力增高,肌肉疲劳分泌乳酸增多而刺激神经末梢产生颈背腰肌痛[1]。
颈腰痛是飞行人员当前最常见的伤病问题,一旦出现伤痛,影响航空兵部队战斗力和飞行安全,甚至因为临时停飞消减部队战斗力。研究显示,高性能战斗机具有快速增长率(6 G/s)和高+Gz(持续性正加速)暴露的特点,飞行员在飞行训练和离心机训练时,作用于脊柱的+Gz高应力,可以引起飞行员颈椎、胸椎和腰椎周围的肌肉软组织损伤,从而引起疼痛[2],其中以颈腰痛最常见。特别是歼击机起飞瞬间的加速度及自由空战课目时角速度瞬间改变巨大,G值变化率大,作用于人体的Gz值也瞬间增高。在长期+Gz(或-Gz)作用下,飞行员脊椎椎骨之间开始纵向压缩,椎间盘受力较大,后纵韧带薄弱处会导致破裂,使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而压迫神经。同时椎体旁的深层肌肉韧带如骶脊肌等也容易受损,颈胸腰骶椎易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生理曲度改变[3]。美军一项调查显示,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被访者的54%曾发生过+Gz暴露时急性脊柱症状[4];美军战斗机飞行部队2006—2012年间,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脊柱和下肢损伤,占75%,其中以颈腰部损伤最常见;其他航空兵部队飞行人员损伤特点与之相似[5];荷兰在2014年有22%和31%的飞行人员分别存在持续规律的腰痛、颈痛,较2007年明显增加(颈、腰痛均为12%)[6];英国空军在对8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教员和学员的调查中发现,72%的教员和20%的学员报告有颈部疼痛,其中85%是在空战训练时向侧方或后方观察时受伤。丹麦F-16飞行员发生过急性颈部损伤的比例达到了58%,下背部(腰部)疼痛的发生率则为31%。另外,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特技飞行课目较多,在特技飞行中如退出俯冲时遇到较大的瞬间加速度作用(+Gz值最高可达8~10 Gz),颈腰部可出现压迫产生酸胀及疼痛感[7]。
造成颈痛和腰痛人数增加的原因与飞行人员的年龄,飞行经验,飞行时间总数有关,还与飞行总的使用夜视护目镜时间有关。飞行人员颈腰背痛主要为非特异性慢性颈腰背痛,一般是指疼痛时间持续在12周以上、既找不到确切的组织结构病理改变,又无法明确病因的颈腰背痛,主要包括肌筋膜炎、肌肉劳损、小关节紊乱等[8]。
高载荷后的飞行人员颈腰痛,世界已有37个国家制定了非特异性背痛诊疗指南,推荐方法包括患者教育指导、保持正常的体育活动、运动医学康复及综合治疗(物理治疗、心理、认知)[9]。其中物理治疗经航空医学保障人员多年来研究的经验,疗效显著,值得推崇。采用综合物理治疗方案,电疗、光疗及推拿按摩的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的电脑中频针对肌肉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它能使皮肤痛阈明显增高,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使神经纤维间及组织间水肿减轻,组织内张力下降,因缺血所导致的肌肉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缺氧状态改善,促进钾离子、胺类及激肽等病理致痛化学物质清除,快速达到止痛效果。半导体激光照射可以使急性炎症早期和中期局部五羟色胺含量减少,起到止痛作用[10]。在此基础上配合推拿按摩手法,通过点、按、拨、揉和滚法等手法,有行气活血、舒经活络、止痛解痉、软坚散结的作用,扳法重新调整了关节顺序,减轻了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促进了局部软组织的充血水肿吸收,解除由损伤疼痛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缓解了痉挛疼痛症状,达到解痉止痛的目的[11]。
综上所述,飞行人员高载荷后的颈部疼痛需要及时地、尽早地干预和治疗的同时嘱咐飞行员培养良好地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飞行姿势,平时加强颈腰肌锻炼。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和消除诱因和症状,对提高战斗力有很好的保障,值得在飞行部队航医室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