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愿服务为依托提升思想政治品牌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2020-12-20 06:05:46唐凌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8期

文/唐凌霎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及形式相对较为复杂,系统性和实践性较为明显,为了充分体现这一工作的时效性价值,参与工作人员必须要注重不同影响要素的分析及研究。其中以志愿服务为依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为丰富,同时能够体现这一工作的时效性价值以及针对性,教育工作者需要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的实施内涵,坚持以志愿服务工作为出发点以及落脚点,不断的调整思政教育方向以及内容,以此来更好的体现这一工作教育工作的合理要求以及实质价值。

二、志愿服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人们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今天,志愿服务在我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志愿服务能够让个人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综合实力,促进个人的综合成长以及发展。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需要坚持这一重要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方向,了解志愿服务的具体内容以及要求,关注对教育者的针对性引导,将更多的志愿服务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保障工作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更多依据,保障这一工作水平稳定提升。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实践形式,志愿服务对锻炼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意义重大,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志愿服务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明确提出,这种社会参与形式对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以及手段有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之中,志愿服务的内容以及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为了充分体现新形势之下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及具体要求,许多学校以及社会教育机构以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提升参与者的风险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为依据,保障参与者能够在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之中积累丰富的人生经历,提升个人服务于社会的综合能力。作为参与者个人来说,在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之中,个人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水平也有了提升,这一点对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及优势。

四、以志愿服务为依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

结合上文的相关论述不难发现,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融合对推动两者的共同成长及共同发展意义重大。不管是志愿服务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对参与者个人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意义重大,为了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不足,减少这一工作的局限性以及负面影响,参与者以及管理者需要坚持志愿服务的重要依托,了解这一工作的具体内涵以及核心要求,掌握这一工作的实效性策略,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融为一体,保障学习者能够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之中,主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体现做出相应的贡献。在对志愿服务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这种服务形式对个人的社会参与意义重大,每个人都可以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锻炼以及成长的机会。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参与志愿者活动时能够实现自己与社会之间的融合,将个人教育与服务于他人融为一体。对此,我国在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之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同的志愿服务,丰富现有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形式,保障这一工作的实效性,为国家综合软实力的提升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依据。(1)明确志愿服务的范围。结合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志愿服务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比较明显。为了实现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完美融合,参与者需要将志愿服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关注志愿服务范围以及具体内容及形式要求,以明确的志愿服务范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后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志愿服务与个人生活学习以及社会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如何能够实现三者的完美融合,那么对于体现志愿服务的指导作用和价值意义重大。在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之中,参与者可以以家电维修服务、节假日运输服务、暑运服务、春运服务、会议服务、赛事服务、精准帮扶、心理咨询、客服服务、培训服务、绿化服务、迎新服务、网络文明传播、敬老服务、交通劝导、护学服务、会议服务、环保服务以及赛事服务融为一体,将志愿服务活动与现有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给予参与者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保证参与志愿者的人员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志愿服务项目,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之中与他人进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参与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进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参与动力和兴趣,实现自身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和水平的综合提升,为志愿服务工作质量及水平的提升做出自身相应的贡献,另外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体现。(2)将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思政教育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学校除了需要关注这一教育内容改革的分析和研究之外,还需要抓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析人才培养的具体方略,注重大学生志愿服务形式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改革。以服务类型、服务内容、服务载体、服务形式以及服务考核为依据,采取系统化的设计以及综合考核来全面体现志愿服务的重要价值以及作用,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保障人才培养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其中脱贫扶贫攻坚服务、社会服务等志愿活动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备受好评,许多学校也开始采用这些服务形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采取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为志愿服务工作的创新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需要注意的是,思政教育的实践课程设置非常关键,学校可以将志愿服务融入这一课程教学环节之中,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给予参与者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及机会,保障其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及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3)完善志愿服务考核机制。志愿服务的系统性比较明显,涉及不同的服务环节,为了避免出现遗漏,学校以及管理者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考核机制,鼓励和引导和参与者积极完成各种志愿服务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有要求、有记录的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确保这一工作的实践特色以及实践效果。管理层需要着眼于目前志愿服务改革的核心要求,以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构的分析及研究为依据,抓住考核机制的重要要求以及特色,积极制定志愿服务学习计划以及实施方案,要求参与者主动填写相关的记录表,从而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另外学校还需要根据考核机制构建的现实条件。对最终的参与情况进行总结以及审核考察,了解志愿服务的核心以及重点,通过服务考核以及评价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保障其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以及作用,从而为后期的志愿服务提供更多的指导,学会调整自身的服务参与形式。

五、结语

以志愿服务为依托的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参与者必须要注重志愿服务范围的确定,将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融入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构建完善的服务考核机制,充分体现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作用及优势,保证每个参与者都能够在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及成长。以此来为我国学生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身相应的贡献,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化以及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