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构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探究

2020-12-20 06:05陈璐颖岭南师范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8期

文/陈璐颖 (岭南师范学院)

一、时间银行的内涵

(一)时间银行的概念

美国学者埃德加卡恩在1980年首次提出时间银行的概念,时间银行其实是对传统志愿服务模式的改良,它将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进行量化、允许流通,与银行的金融服务类似,志愿者可将自己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储存在时间账户里,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以从自己的账户中提取储蓄的志愿时间以等量交换获得他人的服务。

(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优势

1.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

低龄老年人大多身体健康,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能够承担一定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也有意愿在退休之后发挥余热,为社会和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再加上目前我国的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稀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开创性地开发了潜力巨大且闲置的低龄老年人力资源,通过安排健康的低龄老人在接受专业陪护技能培训后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既能够让他们老有所为,解决他们退休之后精神空虚的问题,又满足了他们日后的养老需求。

2.节约养老成本,提升我国养老服务质量

时间银行是用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来兑换获得等值的养老服务,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节约了资金成本。目前单纯依靠国家养老,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有限,难以对老龄化人口提供全面、高质量的养老保障;居家养老模式一方面难以向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另一方面也会加重双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负担,社会急需建立起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合作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在此背景下建设时间银行能显著填补养老服务人员缺口,提高我国的养老服务水平。

二、我国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现状

从1998 年起,我国多个城市就开始积极探索时间银行的互助养老模式如何在我国的国情下推行,总体上看,我国时间银行养老机构的运作形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社区主导的时间银行、基于政府购买服务设立的时间银行和依托第三方组织设立的时间银行。其中,社区是我国时间银行养老实践的主要主体,他们的养老服务对象有限,一般限于本社区居民,由社区居委会全面负责机构的运营和管理;基于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的时间银行由政府牵头管理运作,由于有政府公信力做担保,这类时间银行公众参与率高,资金充裕,但目前在我国只有极少时间银行采用这种模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依托企业、学校等第三方组织组建的时间银行,增长速度也很快。目前,我国在推行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时遇到的问题主要有:

(一)缺乏必要的政策和制度支持

目前,时间银行在我国仍属于处在起步阶段的新兴事物,社会关注程度不高,缺乏支撑其正常运转的必要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综观各地的时间银行养老机构,他们的组织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机构来进行规范和完善。大部分的时间银行依托社区居委会组建发展,规模较小,社区本身资源有限,无法为时间银行的日常运行和进一步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推广,公众对其认知度和信任感不高。

(二)时间货币的兑换流通困难

国内的时间银行由于相互独立,没有统筹协调的机构进行监管,无法对服务时间制定统一的计量标准,只能简单地记录服务时长和服务内容,忽略了不同类型服务的劳动强度和技术含量差异,缺少对服务质量的评估。此外,时间货币的流通也十分有限,志愿者储蓄的服务时间只能在机构内部兑换,社区与社区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由于执行标准不同,无法通存通兑,一旦发生居民搬迁、相关负责人调离岗位、储蓄档案遗失等情况之前储蓄的时间货币将成为坏账,无法流通兑换。

(三)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时间银行多由社区经营管理,其工作人员主要以社区工作人员兼任和低龄老年志愿者参与为主。

社区工作人员本身有大量本职工作需要完成,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时间银行的管理和提升工作中去,而低龄老年志愿者往往不具备全面的医疗陪护知识和技能,因此目前大多时间银行提供的多为非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比如助餐、助洁、助急等服务项目,助医、助浴、心理辅导等专业服务相对比较少,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四)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

由时间银行的概念可知,其功能能否稳定持续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对流通的时间货币进行计量和储存,这就需要养老机构建立完善的信息储存和交流系统。而我国目前大部分时间银行由于起步较晚、缺乏经费支持等原因无法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对时间货币的计量和储存仍然依赖人工登记和纸质文件存档,极容易出现错记、漏记、记录不规范、文件遗失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时间货币的流通和时间银行的规范化发展。

三、我国构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时间银行运行提供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时间银行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出台专门性的政策和制度为其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吸引其他社会群众积极参与。针对时间银行管理混乱的问题,政府应该主导建立全国总行与地区分行协调运作的机制,其中总行对全国机构进行统筹运营管理,各地区设置的分行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运营策略,总行与分行之间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有效对接分行,保证时间银行的各项活动能够跨地域开展;同时,政府要努力吸引多元化社会主体如企业、医院和公益组织等加入合作,为时间银行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

(二)保障时间货币的顺利流通和交换。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制定完善的劳动服务时间衡量标准,考虑将可提供的志愿服务按照劳动类型和强度分类设置不同的时间货币换算比例。另外,为了促进时间货币在不同机构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流通兑换,需要对现有的时间银行金融制度进行改良。首先,时间银行可以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展开合作,例如将保险公司引入经营主体,降低时间货币无法兑现的风险。其次,为了提高社会在时间银行中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可以对需要接受服务的老人提供“透支”服务,由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通过志愿服务进行“还贷”。允许子女继承父母的时间货币并许可时间货币在家庭成员之间的转让,既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志愿者,又可以激发现有成员的服务热情。

(三)拓宽志愿者来源,提升服务质量

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培训制度,需要组织多样化的技能培训课程来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水平。此外,要逐步提高志愿者的准入门槛,要求持证上岗,通过奖励积分等激励手段鼓励志愿者接受专业的培训、参加专业技能考试,提升自我的服务能力。目前,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以低龄老年人为主,应该要拓展志愿者的来源,吸引从事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的年轻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在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传授服务的技能和经验。此外,在校大学生也是需要着重吸引的人才资源,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强,将他们纳入时间银行的服务队伍,能提升养老服务的档次,增强时间银行运营的可持续性。

(四)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信息化程度

为提高时间银行的运营效率可以建立跨区域、跨机构的时间银行电子信息平台,设置志愿者注册、养老需求发布、线上咨询、网上预约、时间货币储蓄与兑换等功能,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纸质文件易丢失、难保存,手工记录易出错等问题,提升时间银行的信息管理和处理效率。另外,应该将时间货币的发放储存、流通使用等过程规范化,构建全国统一的时间银行信息共享平台,将全国各地区的时间银行电子信息有效对接,让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被服务者能够随时随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与浏览,促进时间货币跨区域的互通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