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正琴,许志刚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超声科,四川 泸州 646000;2.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四川 泸州 646000)
舒张性心衰(DHF)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心肌细胞改变造成左心室舒张期无法充盈,降低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从而增加了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引发[1]。目前评价心脏功能和结构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为超声心动图,它是心脏影像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超声技术,对于评价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作用。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心力衰竭患者37例,另外再选取37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研究前确认各项内容实现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资料如下: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54~83岁,平均(64.6 ±1.8)岁,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55~86岁,平均(64.9±1.3)岁。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的前提下,开展研究。
采用PHILIPS EPIQ 7C型超声诊断仪,X5-1探头,频率1~5 MHz。患者左侧卧位,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检测左室内径、左室壁厚度、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尖四腔心切面:频谱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峰值(E、A),组织多普勒记录二尖瓣环收缩运动速度(s')、二尖瓣环平均舒张运动速度(e')[2]。
观察两组EF值、s'、 并计算平均E/e'。
完成数据分析的统计软件确定为SPSS 18.0版本,计数、计量检验选择为x2(%)检验、t检测(±s)检验,差异结果P<0.05代表分析存在价值。
对两组EF值、s'、 平均E/e'进行对比:EF值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 平均E/e'分别为(9.15±1.46)、(15.22±1.21);对照组s'、 平均E/e'分别为(12.3 ±2.05)、(10.5 ±2.23);s'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E/e'研究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采用的是超声心动图,它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M型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加以多普勒原理,对于大血管和心脏的检测更加有效准确。超声心动图指用超声波测量瓣膜、心室、心壁等结构活动,显示出这些结构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记录下来,从而获得心脏的各方面信息,是一种无创检测技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3]。左室舒张与多种因素相关联,生理过程非常复杂,在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时,有的指标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现象,因此应检测多个指标综合评价,才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控制心率和房颤心率,同时治疗并发症,积极服用药物改善舒张功能。在患病早期若发现症状应及时就诊,采用心脏超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可得到全面且较准确的评价结果。
本研究显示,s'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平均E/e研究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可见EF正常的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患者s'减低,而平均E/e'则增高,这与李凌燕[4]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用心脏超声能够准确检测出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