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梦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河南 南阳 474150)
慢性心衰属于心血管疾病,通常是因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病等导致,使得心肌损伤,同时伴随心肌功能、心肌结构改变,甚至引发心室充盈功能下降、泵血功能下降,患者通常会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长时间用药治疗,还需要控制饮食,使病情稳定,避免恶化,这就需要辅助应用有效护理措施[1]。本文对此予以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择取2人民医院心内科018年11月~2019年11月38例慢性心衰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19例)中,男11例,女8例,病例择取年龄48~79岁,平均(63.48±12.12)岁;研究组(19例)中,男12例,女7例,病例择取年龄49~80岁,平均(63.52±12.20)岁;对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意义。
对照组(19例)实施常规护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研究组(19例)基于常规护理实施延续性护理:①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护理人员、护士长及主治医师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并开展相关培训,了解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②随访。利用电话、QQ、微信等多种方式开展一对一随访,与患者情况相结合,制定护理措施,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及自我管理知识,嘱其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避免到人群密集地方去,避免过度劳累,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使其参与患者护理工作,对社区护理资源进行充分利用。③行为干预。让患者认识到戒烟戒酒对病情控制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低脂、低盐饮食,对患者运动进行指导,以散步为主,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①6分钟步行距离;②依从性:从饮食、运动、用药、生活作息四个方面评估;③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涉及到计量、计数两种资料,分别以(±s)、(%)两种不同方式予以表达,另外经t值、x2两种不同方式予以检验,如果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表示有意义。
经过护理干预,研究组6分钟步行距离[(389.5±18.4)m]大于对照组[(256.9±19.3)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饮食依从率为94.7%(18/19)、运动依从率为89.5%(17/19)、用药依从率为94.7%(18/19)、生活作息依从率为89.5%(17/19),对照组分别为68.4%(13/19)、63.2%(12/19)、57.9%(11/19)、57.9%(11/19),研究组四个方面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例心梗、2例心律失常,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延续性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可以延伸医疗护理服务,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制定护理措施,将院内护理服务延伸至院外,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以延续护理措施,使患者出院后仍然享受到全面护理服务[2]。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可以让出院患者继续得到信息支持,强化其对疾病的认识,了解并预防疾病诱因,另外配合饮食、运动护理,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避免并发症发生[3]。据本次研究显示,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延续性护理的效果确切。
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来说,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可以使患者身体状态得到改善,提高依从性,避免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