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应急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2020-12-19 22:31任怡贾敬波孙燕
天津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护理部护士长病区

任怡 贾敬波 孙燕

(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 300350)

2019 年12 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迅速波及到全国。 经国务院批准,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 截止2 月24 日0时,已有77150 例患者确诊,累计造成2592 人死亡[2]。疫情传播之快,对全国的经济、教育等各个行业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SARS 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且管理体系的能力总体在逐年提高[3]。 但是,针对护理专业的应急管理体系研究较少。 作为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点医院, 海河医院承担着天津市COVID-19 救治任务。医院的护理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中处于第一线, 是和患者直接面对的最主要人群,因此,如何建设定点医院应急护理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应急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对于应对各种突发传染病疫情具有战略性重要意义[4]。 我院自 2020 年 1 月 20 日接收第 1 例COVID-19 患者以来,护理部在常态化应急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COVID-19应急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1 积极响应,全员动员 反应敏锐,头脑冷静的指挥团队是护理应急管理中的核心环节[5]。 在武汉COVID-19 疫情发生之后, 护理部立即成立COVID-19 防控领导组。 由分管院长任组长,护理部主任任副组长,组员包括科护士长和结核、感染、呼吸、重症等科室护士长。 由组长和副组长把控全局,统筹安排。 成员根据分工不同,分为循证宣传组,应急病房组,培训督导组,生活保障组,人文关怀组。各组之间各有分工,又相互协作。 全体护理人员,做好准备,积极应战。

1.2 应急梯队建设

1.2.1 人员资质 COVID-19 应急病房护士长由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科等科室护士长担任,年龄均小于45 岁。 均接受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救治和精密仪器使用的培训,且考核合格。 本院常年处于“平战结合”状态,常备有三支应急护理队伍,所有队员均工作2 年以上,能够独立进行如病情观察,给药、护理文件书写等技能。 且每队均配备重症监护专科护士,以应对病情复杂患者的救治。

1.2.2 梯队管理 武汉疫情发生后, 我院启动战备状态,护理部立即对常态化备班的3 队65 名应急病房护理人员进行动员和强化培训。 确保收治天津市出现第一例确诊患者时能够正常启动。 护理部根据全院护理人员年资、专业着手建立后备梯队,以应对不断增加的确诊患者。 随着重症患者数量的增加和病情的复杂化, 市护理质控中心调遣全市十二家三甲医院24 名重症专科护理人员,18 名呼吸、 感染等专业护理骨干入驻我院进行支援。 重症梯队成员均为重症监医学科专科护士,熟练掌握机械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等重症护理技术。 所有梯队均由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战经验的护士长带队,护理人才库成员任副队长。 每队配备一定数量的中级及以上职称护理骨干,以保证护理安全。

1.3 强化培训演练,夯实基础技能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 贯穿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程, 为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6]。 在所有医疗工作者中,护理人员是接触患者时间最长也最频繁的人群,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在入COVID-19 应急病房工作之前,护理部与院感科合作,统一安排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冠知识、专业知识、个人防护知识、应急病房工作流程、患者心理辅导等。 按照以往应对SARS、甲流等疫情的经验,经常有患者夜间来院,因此,护理部特组织进行了夜间收治患者的培训演练,以保证COVID-19应急工作无缝衔接。 另外,及时将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梳理的护理工作重点下发, 对全体应急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对支援我院的外援护理人员实施同质化培训,各医院、专科医疗队护理人员对应我院护理培训组专员管理,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培训效果达标。

2 COVID-19应急病房质量管理

2.1 制度建设 科学而规范的应急预案,能够指导临床护理实施规范的组织流程, 显著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成功率[7]。 因此,护理部COVID-19 防控组在武汉疫情发生之后, 立即组织循证宣传小组在查阅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COVID-19 疫情应急预案,以保证应急病房的工作有章可循。 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应急护理队伍管理制度,指挥组工作职能、各岗位工作职责、梯队应急联络网,为保证在应急状态下工作有序进行,在感染病区外走廊将工作制度、流程等上墙公示,便于护理人员参考学习。

2.2 病区管理

2.2.1 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我院负压病房内设应急病床28 张,常年处于备用状态。 病区内备有各种医疗设备和救护物资,并设有物资查检表、设备维护登记本,由4 名应急护士长与设备、物资、总务等职能科室共同进行管理。 每月定期进行病室、内外走廊、缓冲间、标本传递窗、垃圾处理间及处置间设施的检查,对病区内物资、仪器、设备进行清点、试用、充放电;按照有效期前后顺序摆放物品药品,遵循左进右出的原则,定期查看物品药品有效期,对于接近有效期3 个月的物品药品,及时予以调换,保持常态化规范管理。 本院接收COVID-19 确诊患者之前,即开始应急病房内所有物资设施的查检,确保COVID-19 应急工作迅速、有序开展。

2.2.2 迅速而有序完成了全院患者的转移和病区改造工作,我院全院三座住院楼均达到备战状态,视疫情情况随时启用。 所有病区各路径均有显著标识指引,各病区防护物资、医疗物资设备一律按基数配备,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安排承接全市多家医疗队的培训对接工作, 在病区中完成工作路径、 穿脱防护用品,护理工作流程的实践培训,并使用统一基数查检表顺利实施交接。

2.3 COVID-19 应急病房护理质量管理

2.3.1 强化分级分区分层诊治护理,提升管理科学性。根据COVID-19 的分型进行分区管理, 设置危重型病区、重型患者病区、普通型和轻型病区。

2.3.2 为保证护理质量,参照2003 年SARS 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管理模式,每个病区设置6 个班次,每班4 小时,每14 天轮换1 次。 每班根据护士层级,救治能力进行分级,按照级别定岗。

2.3.3 在重型和普通型病区设置护理部主任(四级质控)-科护士长(三级质控)-病区护士长(二级质控)-责任组长(一级质控)四级质控管理。 责任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护理技术,指导患者采用“便利贴”文字交流等方式抒发情感,同时使用多项精神、情绪量表进行心理测评, 为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引导患者听音乐,观看视频节目,读书等活动减少其因隔离治疗环境引发的焦虑情绪。 对不同疾病过程患者落实呼吸康复护理措施, 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宣教呼吸操, 手指操等参与性较强的康复运动, 助力呼吸功能恢复。 为预防部分卧床患者DVT的发生,指导、协助患者完成床上上下肢活动。

2.3.4 在危重型收治病区形成五级质控管理, 护理部主任(五级质控)-科护士长(四级质控)-病区行政护士长(三级质控)-轮班护士长(二级质控)-责任组长(一级质控),对各班工作进行24 小时不间断指导和质量督导。 轮班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均由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担任, 每班次中护理人员应具备重症护理经验,班次中配备掌握体外膜肺氧合(EMCO)及床旁血液滤过护理技术人员,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班班做好交接, 保证各项数值记录的准确性及时向医生汇报,为诊疗提供有效依据。

3 磁性管理

因COVID-19 疫情的特殊性, 工作环境的陌生感和防护设备所带来的不适感, 在应急病房工作的一线护士往往心理压力较大,容易有焦虑、抑郁等情绪[8],从而影响护士的免疫力。 因此,护理部成立人文关怀小组,由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任组长,一名心理科医生担任顾问,下设多名人文关怀联络员。 小组成员定期到一线护士宿舍进行慰问、访谈,对护士所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 为休整期的一线护士送上护理部精心制作的暖心小贺卡。 收集优秀案例、感人事迹,交由循证宣传组进行整理加工,并通过医院公众号等途径予以报道。 联络员由善于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强,富有亲和力的护士担任,收集红区每班次人员的需求和感受,并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除此之外,医院心理科开通心理疏导平台,为一线护士缓解压力,宣泄情绪提供合理途径。

4 小结

科学规范的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反应,提升应急效率,但同时也存在部分护理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认知不足[9]、尚未有针对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问题。 本次海河医院护理部在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的指导下,对COVID-19 疫情进行了规范、有序的管理,获得较好的效果。 对于应急护理人员应当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降低其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开发适合护理人员应急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 并将其纳入到护理应急管理体系中。 不断寻求提升应急队员核心能力的方法, 从而更好的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猜你喜欢
护理部护士长病区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积分制管理对提高护士长执行力的实践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等 你
一张字条:“我不抢救”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新任跨科护士长如何应对压力